军民融合发展国民经济动员分析

2016-12-29 03:08周庚宋天韵
当代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军民

周庚,宋天韵

(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35)



军民融合发展国民经济动员分析

周庚,宋天韵

(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35)

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是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必由途径,实现军民融合,使国民经济动员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实现习近平总同志提出的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然之路。本文从强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强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强化领导管理体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的政策法规等六个方面来浅析军民融合发展下的国民经济动员,为建设国民经济动员提出理论借鉴。

关键词:融合;国民经济动员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必由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兵相统一,是我党适应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新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发展理念、统筹规划、领导机制、力量建设、基础设施和法规支持上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强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单位或领导由于受惯性运转模式和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国防观念弱化,战备意识淡薄,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对市场经济给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带来的影响研究得不够深透,把经济动员工作看成“额外负担”、“软指标”,还在延用计划经济时期和传统作战样式下“以量求胜’、“人海战术”等老旧办法开展经济动员工作,缺乏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定要坚决反对和克服,牢牢树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理念。要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战略”观念,强化国防和经济建设“一盘棋”的思想,通盘筹划,顶层设计,推进军用与民用双向转化、国民经济动员和国家综合国力资源双向利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一体运作。要树立全民参与的“大国防”观念,深化国民经济动员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责任的认识,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抓、军地合力、全民参与。要树立整体协调的“大融合”观念,处理好战争国民经济动员与非战争国民经济动员、军队动员与后备力量动员以及其他专业动员力量之间的关系,确保各种力量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二、强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

从近几年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看,任何闲置机构一旦要突然启动,在短时间内高效运转、发挥作用,其难度很大,组织指挥、人员调动、物资调配等,都需要一个彼此适应和相互磨合的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下利益关系调整,就更会增加动员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时效性,动员效率难以提升。

在国民经济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要抓住时机,对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作出总体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主要职责,为各级推动军民融合提供基本遵循和指导。国家经济动员部门要把军民融合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军民融合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国民经济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明确指向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把国防动员建设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军民融合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引起各级各部门对统筹国防和经济建没的高度重视,增强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的自觉性。

三、强化领导管理体制

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必须要通过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才能真正执行。国防动员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层面,应继续完善“党委统管、政府主导、国动委协调、各方配合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党管武装、党委议军、双向兼职、第一书记述职等制度,把国防动员建设列入各级地方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国防动员建设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将国防动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递增,将国防动员机构纳入政府机构改革范畴统一编制、配齐人员,将国防动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范围统一考核、奖优罚懒,确保各项动员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调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由总参和国家国动委归口管理国防动员需求汇总、提报和落实的运行机制。总参负责汇总军队各大系统、各大单位提出的国防动员需求,论证审核和综合后,适时提报国家国动委。国家国动委根据总参提出的需求,在组织军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论证评估后,纳入国家总体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逐级分解、逐项抓好落实。

四、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从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这项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军地负责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且调整比较频繁,对政策法规、动员规律和组织协调不懂不会、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专业人才。

要按照平时与战时结合、应急与应战一体的要求,统筹国防动员队伍与政府应急队伍的编成。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将国防动员队伍纳入政府应急力量体系,与各级国动委办事机构共同研究提出国防动员应急力量的组建规模、结构布局和有关要求。政府新建的应急队伍尽可能依托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组建,做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政府组建的道路通信抢修、核生化救援、卫生防疫、水文气象等与作战密切相关的应急队伍,应纳入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实现平战结合、平战两用。要加强军地联训联演,各级应综合利用训练基地、培训中心和训练教学机构等资源,加强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训练、协同训练和综合演练。军事知识与技能训练由军事部门负责,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由专业技术部门负责。联合演练由国动委和军事机关牵头,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参加,根据应急预案突出抓好反恐维稳、抢险救灾、重大事故灾难救援、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等科目的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军地联合协同行动的能力。

五、强化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建设是当前国防经济动员的根本,由于在较长时期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我国在国防经济动员硬件设施建设上存在很大缺口。现阶段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好机遇,按照“经济与军事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在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强化军事功能、实现深度融合。

一是把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武器装备仓库、学生军训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能改建的不新建,能合建的不单建,做到一地多用、共同使用、发挥其最大功能。二是结合各地城镇经济圈布局,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加强人防指挥、防空阵地、人员掩蔽、物资储备等工程建设,提高综合防护能力。三是把交通战备设施融入铁路公路、港口码头、隧道涵洞、桥梁机场等项日建设中,完善有关配套设施,满足部队重大型军事装备装载机动通行的需要。四是飞机、车辆、船舶等军民通用装备制造中应预留武器装备加装接口,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电缆等信息技术产业,应为军事使用预留通道。五是粮食、油料、建材及各种仓库等储备设施和医院、学校、影剧院等卫生文教设施建设应兼顾预设战场整体布局。六是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应从立项、审批、设计到生产、施工、验收,都应听取军方意见,贯彻军事需求,实现军民融合。

六、强化配套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国家虽然相继颁发了一些重要法规,但涉及具体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加强。一些政府部门没有把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有的执法部门也没有把国民经济动员法制建设纳入职责范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国民经济动员方面的法律宣传形式单、手段少、范围窄,缺乏普及性和实效性,远没有达到全民性和全社会性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要贯彻依法治国要求,不断完善法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

1、在政策层面

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防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国防市场准入,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军品生产和非关键性领域。其次,要引导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军工企业,自主地退出武器装备生产,使有科技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民用企业,能够进入武器装备生产领域,彻底改变我国武器装备生产相对封闭的格局。最后,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及时修订和完善军用标准和规范,扩大军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通过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为“军民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在法规层面

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总部有关单位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和补充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明确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相关部门的职责、权利、义务、工作规程和管理体制,对企业贯彻军事需求进行补偿的原则和机制,军民融合项自建设资金的来源与管理办法;在军民融合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稽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使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周涛: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王加栋: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

[3]姚广宁: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黄花: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徐悦)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动员军民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