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2016-12-29 03:08王东峰
当代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

王东峰

(河南大学,中国开封475001)



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王东峰

(河南大学,中国开封475001)

摘要: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探索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实现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阐释、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进行梳理和再认识,分析了马克思人本思想与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理念确立、关键点、目标取向等方面探究了马克思人本思想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人本思想;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旅游已由人民生活的“元素”变为人民生活的“要素”,旅游消费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主体。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梳理和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髓,探寻其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对于实践中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它立足现实的人,关注理想的人,认为人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主体、目的、手段、动力和目标。作为马克思学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阐释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应该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且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他将“人”放在社会实践的领域中来研究,将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来考察,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同时改造并不断完善自身。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对“现实的人”的研究中突破了人和社会的对立,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来研究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体现出的人类本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体现出的社会本质以及单个人本身的自我独特性体现出的人的个体本质统一成了人的本质。第一,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主体按照自身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对于客体属性规律性的认识所进行的合目的性的活动。他认为,人只有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实践才能发挥和体现出人的各种类特性,从而在根本上体现人与动物的区别。第二,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的、具体的,要将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放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来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每个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每个个人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所反映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个体本质。每个作为个体的人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于类社会群体当中,他们都是类社会群体的一分子,人具有独特性,是具有个性的存在物。

3、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对于个人的发展,马克思主要论述的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人不仅具有生理需要,还有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等,个体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第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诸如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体力和智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等,实现人的全部能力的提升和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没有人自身的发展,也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能反映人的存在,因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社会群体中他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协调统一的。第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表现形式。人的个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能力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而服务的。

二、人本思想与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关联

1、满足人的需要

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有需要的个体,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满足人需要的物质,通过需要的不断满足促进人的发展,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第三产业支柱的旅游业,能够在丰富人的阅历、增加体验、获得知识和感悟等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在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实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满足“人的需求”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之一。

2、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需要有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提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发挥,可以为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经济支撑。旅游是以“行”和“游”的方式离开常住地,有计划的前往异地进行短暂停留而开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以满足精神需求、愉悦身心、获取知识、结交友谊等为目的,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的实现人的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

3、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自然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说:“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来研究人的本质,既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也强调了自然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自然、人、社会三者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这三者之间既存在着相统一的一面,也存在着相矛盾的一面。旅游经济所具有的的独特产业属性,要求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把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统一起来,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好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自然发展的统一是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转变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1、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树立起人本发展理念

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方式、目标等选择,决定着旅游经济发展的最终效果。人本型经济发展方式是与物本型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它强调以人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在更高层次上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树立起人本理念,转变思想上存在的观念误区和认识偏差,把人的发展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把旅游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在旅游发展战略制定、规划编制、制度设计、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体现人本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

2、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满足人的需要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认为人是有需要的个体,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个体通过自身需要的不断满足,实现人的发展,并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旅游需要是指人们通过旅游行为而获得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以精神性和社会性的满足为主要内容。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这要求我们在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内容;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者的偏好特征,设计产品内容,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优化产品结构;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和运用,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实施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此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在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

3、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实现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作为目标取向

现有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的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的考察,重点解决的是怎么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关注的是旅游经济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把旅游经济发展看成是孤立的,割裂了旅游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改善之间的关系。这种单纯追求量的发展而忽视质的提升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旅游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旅游项目的病态扩张、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旅游企业的粗放式经营等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旅游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矛盾,构建起旅游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我们在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走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把实现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作为价值目标,把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自然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旅游经济发展的质与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理论特点鲜明,在马克思学说中占有中心和根本地位,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旅游经济在发展理念、资源配置方式、制度构建、发展动力、发展结构、产品创新等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经济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矛盾。要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为指导,树立起旅游经济发展的人本理念,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在追求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中实现新常态下中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进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72.

[8]赵爱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人本诉求探究[J].北方经贸,2013(8).

(责任编辑:李晓)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旅游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管理
广西区主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