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7-01-05 11:21栾维新
海洋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秦皇岛港秦皇岛吞吐量

马 瑜,栾维新,张 睿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产业经济】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马 瑜,栾维新,张 睿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秦皇岛港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和煤炭装船港,但在全国港口大发展时期地位逐步下滑,处于港口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全面了解秦皇岛港发展基础与环境的背景下,从港口运输业前景、港城互动发展和港口软实力三方面梳理分析了秦皇岛港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路径: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港城一体化建设、实现向绿色港口转型、实现向智慧港口转型。

港口转型升级;绿色港口;智慧港口;港口运输;秦皇岛港;京津冀协同发展

引言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侧,处于东北、华北、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交汇处,是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和煤炭装船港,在我国能源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沿海港口的迅猛发展,秦皇岛港与周边港口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全国港口中的地位逐步下滑,吞吐量排名由1995年的第2位降至2014年的第11位[1],显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劣势。同时秦皇岛港自身在发展中形成了港口货类单一、发展不平衡、与地方经济互动性不强、港口发展空间不足、港口软实力较低等问题,未来港口运输需求前景一般,这些对秦皇岛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挑战蕴含着机遇,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为秦皇岛港创造了转型升级的机会。秦皇岛港要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响应交通运输部推进港口转型升级[2]和健康发展海运业[3]的号召,以西港东迁为契机,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实现港口升级。

1 秦皇岛港发展基础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港口逐步成为我国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和最重要的煤炭装船港。秦皇岛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港口枢纽作用不断加强,吞吐量以煤炭、原油、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目前基本形成以能源物资运输为主,其它货类运输为补充,以东、西港区为主体,新开河、秦山化工、山海关等其它港点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

港口占用自然岸线约15.9千米,共形成码头岸线15.6千米,港口陆域面积13.7平方千米。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2个,综合通过能力2.45亿吨,其中深水泊位44个(最大泊位吨级为15万吨级),通过能力22 845万吨;煤炭专业化泊位23个,通过能力19 455万吨;原油泊位3个,通过能力1 680万吨;集装箱泊位3个,通过能力75万TEU[1]。

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在波动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2014年秦皇岛港口吞吐量达到2.74亿吨,1985—2000年的年均递增长率为5.81%,2000—2014年的年均递增长率为7.67%。2014年煤炭吞吐量2.4亿吨,占总量的85.71%,2000年以来年均递增7.81%。除煤炭货类外其它货类吞吐量占总量比重在12%~17%之间,但内部各货类变化较大。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受大庆原油下水量的影响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从1990年的1 285万吨历史最高点下降到2014年的766.92万吨,由大庆原油下水港转变为主要为海洋油及成品油中转运输服务;金属矿石吞吐量呈波动性发展,2009年达到最高点1 901万吨后开始回落,主要为本地首秦公司及周边的唐钢、宣钢、首钢、迁钢、承钢、京西铁厂等企业服务;集装箱吞吐量总量规模小,2014年吞吐量为41.4万TEU,主要服务于秦皇岛本地箱源,以喂给运输为主;粮食吞吐量一直保持在200万吨到300万吨左右,港口粮食运输服务对象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以附近地区及东北地区粮食下水为主转变为主要为临港粮食加工企业服务[1]。

图1 秦皇岛港吞吐量情况Fig.1 The throughput of Qinhuangdao port

图2 预测2020年和2030年秦皇岛港吞吐量的货物构成Fig.2 Forecast of the cargo throughput composition of Qinhuangdao port in 2020 and 2030

2 秦皇岛港亟待转型升级

2.1 港口运输业前景不乐观

2.1.1 运输货种单一

秦皇岛港基本形成以能源物资运输为主,其它货类运输为补充的运输格局,除煤炭货类外其它货类吞吐量占总量比重在12%~17%之间,比例较小。这样的运输格局不利于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制约港口向综合性大港转型,同时也加剧了港口经营的风险。通过预测2020年和2030年秦皇岛港各类货种的吞吐量,可以发现未来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增量有限,其他货物吞吐量并未有大幅提高,其运输前景并不乐观[4]。而从运输格局上来看:煤炭运输仍然一枝独大,其运输比例有所下降;除煤炭外的其他货种运输比例有所上升,但其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现有的运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2.1.2 煤炭运输增长空间有限

煤炭供需决定港口煤炭吞吐量。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是决定煤炭需求的基础,未来中国经济处于“稳中求进”的结构转型时期,调整产业结构、抑制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等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煤炭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加强对煤炭资源保护,将加大国际煤炭资源进口需求量,尤其是填补东南沿海巨大的煤炭需求缺口。秦皇岛港依托“三西”煤炭基地北路外运通道大秦线进行“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运输,由于大秦铁路的运输已趋于饱和,运力增量有限,面临着天津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的激烈竞争,受限于港口自身吞吐能力的制约,未来秦皇岛港的煤炭吞吐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运输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2.1.3 腹地市场不发达且分流严重

秦皇岛港服务的直接腹地为秦皇岛市和河北省,间接腹地为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及辽宁省西南部地区。秦皇岛腹地主要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地方资源为基础的内向封闭型经济为主,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工业结构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加工业占较大权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外向工业所占权重较轻,缺少能有效支撑港口经济发展的大型企业和支柱产业。秦皇岛市的商贸功能偏弱、制造业基础薄弱、进出口需求不是很大,无法为港口发展集装箱、杂货等物流提供有力支撑。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落后地位,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西南地区经济也并不发达,对秦皇岛港的货物支撑有限;同时天津港、曹妃甸港区近些年发展迅速,与秦皇岛港产生强力竞争,使原本就不充裕的货源分流严重。

2.2 港城互动发展制约

2.2.1 港城产业关联低

秦皇岛港的政策性很强,建港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秦皇岛的软硬件建设都是为了服务于煤炭物流,导致港口功能单一、商业功能偏弱,减弱了港口与城市之间产业的关联强度,港口功能明显强于城市功能[5]。而且煤炭只是一种过境货物,并没有和秦皇岛市发生更深层次上的经济关系,所以其推动作用远远赶不上集装箱等其他货物。受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限,秦皇岛市临港产业规模小、类型单一,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临港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相互带动性不强。同时秦皇岛市工业体系中,与临港工业有前后向联系的工业少,临港工业与城市工业之间没能形成密切的传递、接收机制,工业带动力弱。

2.2.2 港城空间布局矛盾

秦皇岛先有港后有城,城以港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与港口在发展空间上“相互挤压”。秦皇岛港区占用主城区自然岸线,不仅使临港产业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城市建设也因港口占用大量岸线资源而受到制约,港区占据的大部城市生活岸线使得市民多年来“滨海不见海”。主城区周边的海岸和海滨地带几乎完全被港口、造船和临港工业所占据,城市工业、商贸、餐饮等产业与港口活动混杂在一起,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特别的界限。同时由于主城区建有大量的集输港铁路,交通组织压力大,城市建设成本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城市空间拓展和布局优化。

2.2.3 港口环境污染与城市功能冲突

港口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水、多种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物质,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港口产生的污染对城市污染贡献率在10%左右。秦皇岛港以煤炭、矿石等干散货运输为主,在运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及周围海洋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尤其是煤炭运输所产生的粉尘污染约占秦皇岛市粉尘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而生态是秦皇岛的第一生产力优势,环境是秦皇岛的第一生产力品牌。秦皇岛的发展软实力在环境、潜力在环境、竞争力在环境,总体功能定位是要打造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港口产生的严重污染与秦皇岛市的总体功能定位的矛盾日益突出。

2.3 港口软实力较低

2.3.1 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不强

秦皇岛港的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物流主要以传统仓储业为主,只能提供一些基本服务。二是物流服务还处于粗放型,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物流装备简单,技术水平不高,仍然以资源粗放型为主。三是其它高端物流服务业如航运服务、航运贸易、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港口相比仍然比较滞后,市场发育程度低,尚未形成体系。

2.3.2 港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秦皇岛港口管理体制正处于转型过程中,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弊端仍然没有消除,使秦皇岛港身兼多重角色,使管理手段政企不分,忽视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尤其是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一定冲突,港口岸线开发建设与集疏运体系方面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经济利益在发挥着主导作用,造成岸线无序开发和盲目建设、集疏运体系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等现象。

2.3.3 人力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它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秦皇岛港是在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形成现有失衡的人才结构:传统专业人员多,高新技术人员少;劳动力人员多,技术人员少;中初级人员多,高层次人员少;继承型人员多,创新型人员少。秦皇岛港目前的人才队伍限制了港口的创新发展,很难适应港口转型和现代化的步伐,也很难与周边港口竞争。

3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依托秦皇岛港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借势西港东迁的有利时机,顺应京津冀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市功能优化、海岸线整合利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港口建设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秦皇岛港口建设的生产集约化、运营精益化、供应网络化、经营系统化、设施现代化、平台信息化、运输绿色化、服务柔性化、港城一体化,逐步成为辐射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和物流服务基地。

3.1 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

针对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大秦煤炭专用铁路运力有限等现实,顺应港口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码头专业化、集疏运网络化发展等趋势,适度控制煤炭运输专业码头的规模,合理布局其他货种码头。借助西港区东迁的机遇,重新审视、挖掘和利用海岸线资源,集中利用沙河口至新开河口码头岸线,严格控制其余港区码头岸的拓展,既达到提高码头岸线利用率的目标,也为未来港口发展预留一定空间,同时也尽量避免港口建设与滨海旅游区和城市功能的冲突。

3.2 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

针对煤炭专业运输与区域经济脱节、综合效益较低的现实,要大力发展集装箱和杂货运输,积极开发河北、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货源市场[6],充分发挥中转港的条件优势,重点发展中转贸易,增强港口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围绕腹地货物的航线需求,加大线航班开发力度,重点加强与国际知名航运公司的联盟结对,稳固现有航线,培育秦银等中远洋航线。相应地加强专业化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泊位的开发建设,提高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满足地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港口向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方向发展。

图3 秦皇岛港口功能分区图Fig.3 Functional zoning map of Qinhuangdao port

3.3 推进港城一体化建设

秦皇岛要着力加强港口与城市功能的融合,破解港口与滨海宜居城市建设的冲突。新开河口至汤河口的原西港区,要实施滨水区再造工程,加强统筹规划,重点解决好建设区功能与城市原有功能区的衔接、海上功能与陆域功能的对接、海上景观与沿岸陆上景观的协调等难题;沙河口至新开河口的东港区,重点处理好港口与毗临城区功能的对接、港口设施布局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港口集疏体系与城市交通运输总体布局的衔接等问题,尽力降低港口设施建设与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功能的冲突。同时围绕港口布局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培育物流主体,推进煤炭交易市场、进出口化肥交易市场、水果交易市场等物流市场的发展;依托冀辽海域交界处山海关港区的基础和优势,集中发展机械制造、金属延压、粮油食品、玻璃工业、修造船业等临港产业,延伸产业链,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凭借环境优势吸引高技术企业落户,培育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3.4 实现向绿色港口转型

秦皇岛“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城市发展定位与以煤炭、矿石、干散货运输为主的港口发展存在矛盾,推进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的建设势在必行,要不断探索现代化煤炭专业运输港口与滨海旅游城市共生、共荣、协同发展新模式。加大环保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操作措施,控制和减少船舶停靠、装卸、压载水和集疏运车辆等的污染物排放;重点治理和控制煤粉尘对大气和周围海域的污染,同时推进船舶和港口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回收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完善港口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体制,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最终排放三级防控机制,加强应急处理设备设施的建设,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船舶碰撞、漏油溢油、火灾爆炸等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提升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3.5 实现向智慧港口转型

充分利用秦皇岛港口升级转型的契机,着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以提升港口软实力。建立与航运、经贸、口岸信息网络相连接,可以供物流企业操作的信息平台;开发港口生产调度决策系统,实现生产调度、作业监控、营销决策电子化;合理规划港口通信信息系统,完善通信信息服务体系。注重港口新型增值服务功能的开发,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并快速采取相应对策,提供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造业务流程和工艺,整合业务资源,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业务的无缝联接,不断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实行服务精细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和高附加值服务[7]。

[1]朱建海.中国港口年鉴(1999—2015)[M].上海:中国港口杂志社,1999-2015.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Z].2014.

[3]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4.

[4]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秦皇岛港总体规划[Z].2014.

[5]陈 航,栾维新,王跃伟.我国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9(2):475-483.

[6]丛 楠.关于拓展秦皇岛港口经济腹地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8(4):11-12.

[7]张 涛.发力结构调整中国港口业加快转型升级[J].中国水运,2012(8):6-8.

Study on the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Qinhuangdao Port

Ma Yu,Luan Weixin,Zhang Rui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llege,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

Qinhuangdao p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ergy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nd coal loading port in China,but its status in the national ports has been gradually declining during the port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now it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basis and environment of Qinhuangdao,this article intensively studied the problem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Qinhuangdao port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included the prospect of port transportation,the relationship of port and city and the port soft power. On this basis,the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Qinhuangdao port was proposed: reasonably use port coastline resources,improve the port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cit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ort and city,and realize the transition to a green and wise por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ort;green port;wisdom port;port transportation; Qinhuangdao port;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F552.3

:A

:2095-1647(2016)02-0020-06

2016-03-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陆海统筹战略研究” [14ZDB131]

马瑜,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海洋经济,E-mail:happytime0426@163.com。

猜你喜欢
秦皇岛港秦皇岛吞吐量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港起尘影响因素及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模式下融资策略分析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秦皇岛港航标管理模型研究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