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前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培养初探

2017-01-06 19:28陈美荣
职教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科学

摘 要:“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基于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精神,探讨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如何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科学教育素质,提高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前教育;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美荣(1976-),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南昌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教改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从做中学理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主持人:陈美荣。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6-0076-04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文件,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1]至此,“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将自主探究和回归生活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旨。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要根据3-6岁幼儿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并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2]。

无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都体现出了国家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并对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他们科学教育能力和素质。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教学法课程,其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但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培养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目标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即过于重视让学生掌握“是什么”等科学知识,而轻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3]。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大多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缺乏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以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缺少思考领悟和动手操作等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有效地应用,缺少进行科学教育的经验,无法契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素质的要求,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教学评价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学生自然不重视实践环节,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活动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因为,在人们大脑中保持得最持久、最牢固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这样既能顺应儿童的天性,又能使知识的获得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儿童探索并解决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模式,其中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允许儿童获取和利用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儿童在某一领域的学习,强调在客观实践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都强调以儿童为主体,引导儿童在实践中去“做”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基于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笔者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更要做,从做中学。经过近6年的探索与尝试,笔者发现,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做中学”的良好途径,也是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来培养设计、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重要渠道。

在每一次的模拟情境教学中,一位学生当“教师”,其他学生根据年龄阶段特点来模拟学前儿童。“教师”既要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又要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活动。之后进行各种形式的评课,以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满堂灌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分心并感到疲惫,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即由过去的教师唱“独角戏”转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每一堂课不仅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进行模拟教学。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促进探究式学习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训练;既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又重视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前期由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及学前儿童各年龄段科学教育的目标等,并布置实践教学的相关任务。之后每次课既有教师的理论教学,又有学生的实践教学即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

(三)教师示范与学生模拟相结合,促进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模拟教学,在学生进行第一次模拟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示范一个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探索科学活动,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围绕优秀示范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如何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

(四)个人分工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促进合作学习

由于课时有限,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于是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具体的工作,如主讲、做课件、收集制作开展活动所需要材料、分发材料、演示探索过程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但也需要相互合作,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促进反省学习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小组模拟教学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模拟教学结束后,要求主讲人及小组成员先做组内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最后由教师做主要点评,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优点,对活动目标、材料、导入、过程、延伸和结束等方面做全方位的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使学生进一步反省和完善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案。

(六)动手制作活动材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探索材料,对于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根据活动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实现材料的原创性,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上展示学生手工制作、手影等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多元化,以评促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学生在实践环节即模拟教学中的表现,以实现对学生综合性的多元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既能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设计、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及听课、评课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与反思

近6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表明,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上,通过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准备教案和教具,制作PPT,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团结协作,相互听课、评课等,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有效地提高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上科学教育课,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一个科学活动,自己准备材料,制作PPT,组织实施科学活动等,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说课、写教案,制作和投放科学探索材料,还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活动结束后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对我们今后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真正让我们学到实际本领。”

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学生必须深刻地学习并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精神,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理论,放眼世界,把握全球最新科学教育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做中学”,以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园输送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1]20号.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Z].2012.

[3]宋雪雁.幼儿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活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