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档案职业认同的分析和探讨

2017-01-09 13:45成都大学档案馆郑典宜
办公室业务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认同档案职业

文/成都大学档案馆 郑典宜



对提升档案职业认同的分析和探讨

文/成都大学档案馆 郑典宜

【摘要】本文针对档案职业认同感弱化,档案专职人员由于被长期忽视,出现了职业倦怠、消极应对,档案职业陷入持续性、普遍性的职业认同障碍问题,分析了影响档案职业认同因素,提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创造重要社会价值的文化机构,提升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同,以及树立档案职业发展理念,提高能力,提升档案职业的自我认同等,为提升档案职业认同进行了路径探索。

【关键词】档案;职业;认同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档案事业纳入文化改革发展”,特别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三处讲到“建档”,有五处讲到“档案”,这是历次5年计划或规划中讲到档案次数最多、档案内容列入最多的一次。这一方面体现了档案在国家管理、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档案意识前所未有地提高,同时也证明档案工作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的外部环境,这让档案人备感振奋和鼓舞。但在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档案工作者仍然感叹或抱怨档案职业缺少公众的关注、理解和尊重,缺少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在高校,一些学校将档案馆并入图书馆,高校档案工作式微。档案职业认同感弱化,档案专职人员由于长期的被忽视,出现了职业倦怠、消极应对,档案职业陷入持续性、普遍性的职业认同障碍。因此,理性地认识档案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思考档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档案职业认同的因素,探索提升档案职业认同的方式和路径,是适应形势,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档案职业在社会变革中获得更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档案职业认同现状

档案职业是利用档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档案管理活动,满足社会档案信息和服务需求的社会性职业,是我国社会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职业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劳动分工、档案管理需求的变化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档案职业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业发展和变化》表明,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职业发生了增长和发展、衰落和消退、调整和变化三种趋势。其中,“图书与档案管理员”以平均年增长负1.0%被列在“衰落和消退”的职业之中。之所以有这样的状况,源于档案职业认同的缺失和障碍。

认同是一个进化的概念,随着社会进步,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人们内心自我的觉醒,文化的自觉,使个体除了性别、年龄、家庭、职业、阶层、族群、国家等比较确定的要素之外,更希望在各类组织、人群、场合等中的身份感、归属感被感知、被关注、被接纳、被认同。这就使当今社会身份认同问题凸现,追求身份认同是人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职业认同也叫职业同一性,心理学概念上指的是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肯定性评价,它与个人的职业决策、职业生涯、职业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更是关系到个体在复杂的职业环境中的适应性、发展性问题。

在档案事业变革中,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认同问题也日益突出。20世纪以来,档案工作者以理性的职业自觉走出封闭,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寻找各种可能让档案回归大众,服务社会,而普遍存在并日渐复杂的档案职业认同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迫切的需求和契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既有以个人职业取向为特征的个体认同,也有以职业整体功能、地位、价值评价为特征的集体认同。档案职业认同既包含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者服务社会、支持社会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也同时包含档案工作者自身认同,即对所从事的职业发自内心地肯定其价值和意义,能体验档案职业乐趣,并愿意为职业发展做出持续努力。职业认同既是过程,也是状态。“过程”强调指出的是档案工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档案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在现实中,档案职业认同并非易事。

从国外档案界来看,早在1984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戴维·格雷西写道:“自打50年前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以来,档案工作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工作一直处于很糟糕的状况。”美国国家档案馆得不到社会公众对其工作和行业重要性的认可。从国内档案行业来看,据有关档案职业认同度调查情况来看,多数档案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一般,对档案工作的前景期望不高,不同年龄段的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度差异较大,从事档案工作年限较长的档案人员职业认同程度相对较高。

长期以来,尽管档案部门在不断努力走向开放,逐渐向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信息服务,但公众对档案和档案管理机构的传统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档案职业的社会形象非常低调,在社会大环境中,大多数人对档案的认识一般仅限于自己的人事档案或组织的业务档案,对档案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档案职业人员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也较低,认为档案工作是技术含量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的职业,因而普遍缺少一种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从档案行业来看,被边缘化、被单纯作为档案保管单位的状况普遍存在,档案事业发展受限。

二、影响档案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分析造成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低下的主要因素,对于激发其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影响档案职业认同有诸多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理论因素。档案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构成要素,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是对社会历史变迁的反映和载体。但是,多年来有很多档案理论往往只把档案看作社会生活的反映或镜像,而忽视它在当今社会生活、社会建构和社会发展中的要素功能,割裂了它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能动关联。在这种认识的局限下,淡化了档案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系,使档案在有意无意之间存在或游离于社会之外,同时更是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档案工作者实际上是肯定现行的政治结构和权利关系的共谋”,每一个时代的档案都不仅作为社会生活的客观影像表达过去,而且还会以其特有方式认定个体、群体的社会角色和行为,影响当代人的心理、情绪和认知,介入集体记忆的建构,并参与塑造现实的社会过程和社会结构。因此,将档案作为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进行有效的能动联系、互动,档案不再存在社会生活的外围,而是全方位融入社会生活,成为档案职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基础因素。

(二)制度缺失因素。档案职业认同度不高,档案工作者一度处于社会边缘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当代档案职业群体的发展缺乏制度性约束机制长期以来,档案职业的身份独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保障措施。也正如欧洲档案工作者联盟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在所有的国家,档案人员要充分履行其职责的难度不断增大,而在同时,社会认可档案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难度也不断增大。档案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发挥着作用,然而其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我国,档案工作人员身份缺乏制度保障也是困扰档案职业发展的一大顽疾。《档案法》第九条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我国法律中涉及档案人员的唯一规定。很明显,它只是对档案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档案人员身份内容的描述,更未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身份的准入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在高校,教育部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但在现实中,多数高校仍然是高校档案专业人员待遇低于教学、科研人员,档案人员在职称评审中指标受限,职业生涯发展障碍。在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评定岗位职级时,将档案定位于管理类的最低档,严重挫伤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大量未接受正规专业培训的低层次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进入档案职业行列,从业者整体素质不理想,学历层次较低,档案从业者缺乏对档案工作的职业感知和认识,职业认同更是成为问题。

(三)文化性缺失。任何一个具有职业认同的职业群体,从社会各界到职业个体自身,都应具备对应的职业精神、职业传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有该职业具有的独特的理念和文化,从而愿意为之付出长久的努力和贡献。但从档案职业现状来看,尚有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是档案职业信仰尚未树立、档案职业文化尚未凝练汇聚。如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由于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绝对忠诚和执着信念,缺乏档案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缺乏档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支持,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缺乏档案工作必需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很多档案职业个体并未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档案职业个体常常表现出浮躁、抱怨、消极懈怠情绪,服务意识差,敬业精神不足,档案工作开发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观念滞后,工作中难以取得成就感、获得感,档案职业认同度无从提高。

三、提升档案职业认同方式和路径

(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创造重要社会价值的文化机构,提升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同。为使档案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同,档案工作者服要借助档案资源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在服务中创造社会价值,在参与融入社会发展,在维护社会记忆和文化中承担社会责任。档案工作者对社会记忆构建、社会认知过程进行确认和管理,档案工作成为社会过程的一个环节、社会结构的一个要素,档案积极主动走近社会、贴近公众,通过档案,唤起和激发公众对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心理感受,实现档案职业与社会现实紧密互动。这既是在为公众服务中实现档案职业价值,也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文化价值,为档案职业价值增益,增进档案职业人的自我认同。正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开通民生档案服务,如2012年南京市档案馆对外公开200万张“民国身份证”,很多市民前往查档寻根,看到祖辈的照片和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户籍卡颇感惊喜,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自己对南京的情感和理由。在档案服务中帮助档案工作者更新职责与角色定位,从中获得新的价值认知与归属认知。

(二)树立理念,提高能力,提升档案职业的自我认同。

1.树立档案职业发展理念。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档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对档案职业活动的满意度。档案职业发展理念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档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为国管档,为党守史,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对服务的体验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构建档案职业发展理念系统。1909年沃尔多·杰福德·雷伦指出,“从知识背景来看,档案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业务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历史与法律知识。”塞缪尔·弗赖格·贝默斯1938年在其专业报告中重复了这一观点:在西欧最好的档案馆,是历史学者支撑的。我们认为美国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美国历史和政治学的知识。档案建构着历史,作为档案职业人员感知历史的能力应是做好档案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对于服务的体验是基于对服务对象的感知,只有深切体会利用者的感受,才能觉察服务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而对于档案职业人员来说,外在显性的身份指标如学历、职称、行政职级等都可以在经历一段时期后得以实现,但是作为一个档案职业人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取得这些外在显性标识就真正实现了内心的职业认同,而是需要长期地、持续地在档案行业中,坚守与前行。这就需要有一个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支撑,借助信念的无穷力量,坚守职业发展信念,从业过程中体验到意义感和使命感,获得高水平职业认同,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职业上的内在成功甚至超越了客观显性标识的成功,成为职业成功中更重要的部分。

2.拓展档案职业技能。档案职业技能是档案职业人员用来完成档案工作业务的程序、方法或手段,分为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和补充技能三个层级:一般技能指从事档案职业活动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体力、脑力和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者基本都符合这一标准;专业技能指档案职业活动中所应用的区别于其他职业活动的核心技能,从业者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来获得,并通过各种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补充技能指档案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其他具有辅助性的技能,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有助于提升档案职业核心技能的层次。三个层级的职业技能共同支撑着档案职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档案职业功能的实现,其中,核心技能是关键,对档案职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档案职业的核心技能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体现着档案职业技能的专门性和独特性。在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和信息管理的程序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档案职业技能只有不断拓展创新才能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高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当代身份认同中的档案价值[J].人民大学学报,2015(1):96-103.

[2]张玲,王凌霞.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档案,2012(2):44-46.

[3]伦道尔·C·杰默生.美国档案工作者及其专业认同[J].档案与建设,2001(10):38-42.

猜你喜欢
认同档案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