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给侧质量与绩效研究:基于潜在产出方法

2017-01-10 05:33刘居照
金融与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失业率劳动力要素

■刘居照

中国供给侧质量与绩效研究:基于潜在产出方法

■刘居照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下行阶段,为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供给侧运行状况,分析要素投入结构和效率及其对我国潜在产出的影响,对引导制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衡量供给侧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潜在产出增长率,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潜在产出进行测算,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具体而言,通过对我国的资本投入、潜在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最终估计出1991~201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进一步分析各投入要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潜在产出呈现递增的趋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促使潜在产出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潜在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总体而言,我国供给侧效率在逐渐的下降。

中央银行;财务预算;引领机制

刘居照,江西泰和人,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行长,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江西赣州341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在1978~2015年期间,我国资本投入以年均10.95%的速度增长,劳动力投入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快速增长的要素投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球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现阶段我国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结构性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该如何平稳度过经济下行阶段,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对实现经济稳定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经济背景下,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具体主要是通过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而“三去一降”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带来经济短期的阵痛和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对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必然带来较大的冲击,进而对经济增长和我国潜在产出造成较大的影响。

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体在所有资源充分利用时的最大可能产出,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潜在产出可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明晰经济增长的最大潜能,从而为政府制定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依据。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产出的差距,均能够在要素市场和要素使用效率中得到体现,潜在产出驱动因素的研究,能够指导供给侧运行状况的改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潜在产出研究综述

我国对于潜在产出的研究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短期波动角度的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和经济增长角度的基于生产函数的分析方法。

从短期波动角度看,通过滤波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将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并将趋势成分视为潜在产出,周期成分视为产出缺口。国内已有大量利用这种方法来估计潜在产出的研究。王子博(2012)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定义了通货膨胀、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变动规律,利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设计了估算潜在产出的模型。杨天宇和黄淑芬(2010)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较为新颖的小波降噪的分析方法,选取了1992年至2009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通过对各个方法在计算潜在产出方面的比较,小波降噪方法在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上更为出色,而且结果也是稳定的。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潜在产出可以从生产函数出发,利用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进行估计。这种方法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分别进行估算,然后才能得到最终估算的潜在产出。沈利生(1999)运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我国1978年至1998年的潜在产出,并通过对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预测,进一步预测了1999年至2010年的潜在产出。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分别利用了消除趋势法、生产函数法以及增长率推算法估算出我国1979年至2004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黄梅波和吕朝凤(2010)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

(二)国外潜在产出研究综述

国外对潜在产出的研究起步较早,基于生产函数和奥肯定律,对潜在产出进行研究。

Artus(1977)认为生产函数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直接计量生产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他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20世纪50~70年代间七个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潜在产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2001)在对各种生产要素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函数方法来估算美国的潜在产出。CBO在计算潜在产出的过程中分成了农业、非农业、家庭、政府等部门分别计算潜在产出。其中,非农业部门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然后根据对各个生产要素的预测,进一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潜在产出增长率。Roeger(2006)介绍了欧盟委员会关于潜在产出的计算过程,同样是利用生产函数方法来计算潜在产出水平。

从奥肯定律或者菲利普斯曲线①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出发,Gerlach和Peng(2006)利用年度数据和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可观测模型估计了中国1982年至2003年的潜在产出,并假设不可观测变量服从一个AR(2)过程,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Vetlov等(2011)在欧洲央行开发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框架的基础之上,利用历史数据估算了潜在产出,并将结果同传统估计方法做了比较。最后,评价了在DSGE模型基础之上估计得到的产出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测作用。

总体来说,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表明,统计分解趋势类方法是较为流行的一类方法,数据可得性较高,计量过程相对简便,因此在潜在产出的研究初期被广泛应用。但是,该类方法仅仅考虑利用实际产出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而没有将其他对潜在产出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比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供给冲击或需求冲击等因素考虑进去,缺乏经济理论基础,尤其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容易将估计潜在产出理解为是一种机械平滑过程,遭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机构的质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也没有采用这一类方法。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的直接投入状况,考查潜在产出的增长变化,直接反映了要素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适合用于研究供给侧效率,真实反映供给侧状况。因此,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估算,并研究要素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程度。

三、潜在产出测算

生产函数法通过拟合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而从供给角度估算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评估我国供给侧的实际运行状况。

(一)估算方法

根据Giorno etal.(1995)提出的模型,假设引入希克斯中性技术②希克斯中性认为,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效率获得同步提高,即劳动的边际产量和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保持不变,从而技术进步指标能够独立于资本和劳动。变量标准的新古典主义两因子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式中,Y表示实际GDP,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L表示劳动力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α表示劳动力投入引起的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资本投入引起的产出弹性系数,且α+β=1。关于该生产函数在实证研究中常用的理论假设如下:

假设1: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不存在不可观测的要素投入且规模报酬不变,即α+β=1,且α、β取值介于0和1之间。

假设2:参数α、β保持不变的假设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实际。α、β恒定不变意味着经济达到稳定状态,趋同过程完成,但显然中国经济发展仍较不稳定且不均衡,所以本文认为α、β随时间变化将更符合中国的经济实际。

根据上述假设,本文借鉴Gioron etal.(1995)的计算方法,利用各年度的相关宏观经济变量,而非均值变量,计算各年度的值,见式(2):

式中tlc表示名义劳动成本,L表示劳动力总量,GDP表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在测算参数的基础上,β=1-α。

参数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TFP并不能直接获得,由式(3)计算得到。

式中,Y表示实际GDP,L表示劳动力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

潜在产出通过对TFP、潜在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测算而计算得到。其中潜在劳动力为经过自然失业率修正后的劳动力总量,而自然失业率是去除了通货膨胀影响的社会均衡失业率,反映了社会潜在的失业状况。潜在劳动力的测算过程见式(4):

式中Lˆ表示劳动力总量,NAIRU表示自然失业率,计算过程如下①自然失业率的具体测算结果,见本文前期成果《劳动力市场表现与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基于时变的自然失业率》。:

根据自然失业率理论,失业率实际上包含两部分,即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率,进而得到第一个量测方程:

其中,Ut为失业率;Tut为时变自然失业率(NAIRU);Cut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周期性失业率。将周期性失业率引入三角模型,得到第二个量测方程:

其中,△表示一阶差分形式(△x=xt-xt-1),πt表示通货膨胀率,以CPI增长率代替;P表示通货膨胀率滞后项系数的滞后算子,Zt表示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供给冲击变量,以二阶滞后的一年期年末贷款基准利率替代。

接下来定义Tut和Cut的状态方程,假定长期自然失业率符合随机游走过程,周期性失业率符合1阶自回归过程:

随机误差项θt表示未被观测的如人口结构、制度变迁等因素对长期自然失业率的影响;α为1阶自回归系数,表示前一期失业率缺口对当期失业率缺口的影响;ζt表示随机误差项。

根据式5至式8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对模型中的各参数和超参数进行估计,进而估计我国的时变自然失业率。

资本投入的测算多采用资本存量来度量。在估算资本存量时,通常采用戈德史密斯(1951)开创的永续盘存法(PIM)。用式9表示为:

综合折旧率通常采用近似估计的方法,得到合理的折旧率,对历年资本存量进行扣减。张军(2004)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并按照这三类资产的寿命期,采用永续盘存法中的几何效率递减的余额折旧法计算折旧率,然后加权平均,最终计算得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为9.6%。因此,本文采用张军(2004)计算的折旧率作为本文的综合折旧率。

对于初始资本存量的确定,在许多国际研究中采用了多种通行做法,但较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杨格(Young,2000)、张军和章元(2003)等的研究中推断出的以初始期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初始资本存量。

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A*(TFP)、潜在劳动力L*和资本投入、α、β的值后,潜在产出的测算方程为: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在研究时期的确定上,考虑到我国改革开放在上世纪90年代进程加快,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同时由于部分指标变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统计发布,所以本文将研究时期确定为1991~2015年。

名义劳动成本由名义平均工资代替,1991年的实际固定资本形总额由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计算得到。历年实际GDP由名义GDP通过GDP平减指数进行修正后得到。劳动力总量数据为经济活动人口总量。以上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

1.自然失业率的估算

自然失业率通过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测算,结果见图1。在自然失业率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三个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关注:

图1 自然失业率

第一个阶段为1992~2001年,我国自然失业率呈现为剧烈波动,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1992~1997年,我国自然失业率波动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受到复杂的外部冲击。1997~2001年则表现为快速上升的趋势,自然失业率由3.01%上升至4.37%,表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大量下岗工人开始达到高峰,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导致自然失业率水平逐年快速上升。

第二个阶段为2001~2008年,我国自然失业率水平经历2001年的短暂下降后,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这一时期劳动力市场供求相对均衡,但仍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影响,处在相对较高的失业水平。

第三个阶段为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下行,导致我国自然失业率不断上升。

2.各生产要素及潜在产出估算结果

(1)TFP估算结果

图2和图3分别表示TFP指数及其增长率趋势图。从TFP的总体变化过程看,除1995~1999年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外,TFP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1991~1994年,TFP表现为快速上升的态势,但增长速度在逐渐下降,表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资本和劳动力“井喷式”地涌入市场,TFP的初始边际效应较为明显,TFP快速上升。1995~1999年TFP逐步下降,TFP呈现负增长,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所面临的复杂经济环境。受国有体制改革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和资本投入受到较大的冲击,进而对我国的TFP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趋于稳定,TFP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而在金融危机后,我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短短数年间的信贷投放量超过金融危机前30年的信贷投放总量,资本市场效率降低,劳动力市场不断调整的情况下,TFP增长放缓且波动剧烈,增长率在正负之间不断变化。

图2 历年TFP结果(单位:%)

图3 TFP历年增长率(单位:%)

(2)潜在劳动力估算结果

图4表示潜在劳动力和劳动力总量的趋势图。潜在劳动力是在实际劳动力总量的基础上经过自然失业率修正后的劳动力总量,因此,潜在劳动力随着实际劳动力总量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劳动力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则表现为较强的波动。由于受到上世纪90年代自然失业率波动的影响,我国的潜在劳动力呈现较为强烈的波动态势,但随着劳动力总量的快速增长,潜在劳动力仍变现为较快的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自然失业率的不断增大,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失业率增长至4.2%以上,且不断增加,潜在劳动力与实际劳动力总量的差距在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上的有效劳动力增速放缓。

图4 潜在劳动力和劳动力总量(单位:万人)

(3)资本投入估算结果

资本投入的估算结果及其增长趋势见图5和图6。由于我国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我国资本投入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资本投入增速保持在13%以上,资本投入增长较快,说明为维持快速的经济增长,我国加大了资本投入力度。从资本投入增速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表现为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我国国有体制改革的影响下,资本投向受到较大的影响,且不确定性加大。

图5 历年资本投入(单位:万元)

图6 资本投入增长率(单位:%)

(4)潜在产出估算结果

图7表示潜在产出与实际GDP的趋势对比,图8表示潜在产出的增长率。从总体上看,潜在产出和实际GDP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由于潜在产出代表历年经济环境下的最优产出,且潜在GDP始终高于实际GDP,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并未达到最大。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金融危机后,实际GDP与潜在产出的缺口在逐渐扩大,说明在经济调整和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实际GDP所受到的冲击较大,增长速度放缓。从潜在产出增速看,上世纪90年代潜在产出增速逐渐下降,金融危机期间潜在产出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波动剧烈,说明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况下,对潜在产出的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图7 潜在产出(单位:万元)

图8 潜在产出增长率(单位:%)

(四)潜在产出增长分解分析

表1 各因素产出贡献分解(单位:%)

表1为TFP、潜在劳动力、资本服务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从分解结果可以看出,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始终最高,反映了我国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实际。而潜在劳动力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潜在劳动力总量较大,而增长率相对较小,因此潜在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有限,而资本投入的增长变化较大,对潜在产出的增长贡献较为明显。TFP对潜在产出的贡献呈现明显的波动。上世纪90年代初期,TFP的增长对潜在产出的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90年代中后期变现为对潜在产出负的贡献,是由于该时期TFP呈现负增长,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2001~2007年TFP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金融危机后,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增长贡献的平均值看,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为10%,TFP的增长对潜在产出增长的平均贡献为0.99%,潜在劳动力的增长对潜在产出增长的平均贡献为0.4%,资本投入的增长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为8.6%,说明TFP和资本投入是影响潜在产出变动的主要因素。

(五)潜在产出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变化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及贡献大小,在对供给侧状况进行一定程度优化的条件下,对潜在产出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假设自然失业率以1991~2015年的均值替代,TFP和资本投入则为平均增长速度增长,分别对潜在产出进行预测(自然失业率均值为3.75%,TFP平均增长速度、资本投入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和13%)。

从图9中可以看出,自然失业率与潜在产出的预测线基本重合,只在2013年以后,自然失业率的模拟产出比潜在产出稍稍高出0.45%左右,可见自然失业率对潜在产出的影响有限。

资本投入预测的潜在产出自2000年开始与潜在产出的差距逐渐拉大,2015年资本投入模拟产出比潜在产出高出4.3%,可见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资本投入以每年13%的速率增长,其高增长所带来的产出的增长却远低于资本投入增长,说明增加资本投入促进潜在产出增长的效率并不高。

TFP预测的产出自1998年逐渐超过潜在产出,2015年TFP的模拟产出比潜在产出高出8.3%,TFP模拟以1.3%的增长率逐年增长,对产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TFP对潜在产出的影响表明其在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的关键性作用。TFP预测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反映了当前供给侧运作的不完善程度。TFP反映了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使用效率,而金融危机后供给侧生产要素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资本投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率却较低,从金融危机后我国超过60万亿的新增信贷投放却并未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实际可验证。

图9 潜在产出预测

四、结论

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劳动力、资本投入等要素进行测算,进而得到我国的生产函数并对潜在产出进行测算,研究了潜在产出的变动趋势及各要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对潜在产出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的潜在产出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从1991~2015年,消除价格影响的潜在产出增长了9.8倍,但从增长率看,呈现波动和逐渐下降的趋势。潜在产出与实际GDP的差值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我国实际的供给侧表现与最优水平的差距在拉大,供给侧效率较低。

2.资本投入的增长是促使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的变化对潜在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与现阶段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实际相符。

3.潜在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即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小幅度的增长将带来潜在产出的快速增长,其增长效应远高于失业率和资本投入。因此,改善供给侧状况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Artus,A.R,1997.”Measures of potential output in manufacturing for eight industrial countries,1955~78”, Staff Paper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4(1):1~35.

[2]George L Perry.Potential Output:Recent Issues And Present Trends[R].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1977:1~20.

[3]Giorno C,P.Richardson,D.Roseveare,P.Van Den Noord.Estimating Potential Output,output Gaps and Structural Budget Balances,OECD Working Paper, 1995(152).

[4]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05):31~39.

[5]王子博.中国潜在产出估算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基于Kalman滤波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01):27~32.

[6]杨天宇,黄淑芬.基于小波降噪方法和季度数据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经济研究,2010,(01):115~126.

[7]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2):3~6.

F12

A

1006-169X(2016)12-0019-07

猜你喜欢
失业率劳动力要素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