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前侧入路与标准后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脱位比较
——一项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

2017-01-11 20:43TripuraneniKR,MunsonNR,ArchibeckMJ
关键词:后路回顾性髋臼

骨科快讯

直接前侧入路与标准后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脱位比较
——一项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

近年来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业内学者也主观认为该入路手术具有稳定性高、假体位置良好、功能改善明显、恢复快且术后髋关节限制少等优点,但仅有几个客观性研究证实,DAA入路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30天内再入院率,促进早期弃拐行走,提高假体定位准确性,增强髋关节稳定性。髋臼假体位置是影响假体磨损率及THA术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文献中关于髋关节入路对臼杯外展角的影响以及脱位发生率的相关数据均不相同。本研究为回顾性配对对照研究(Ⅲ级证据),旨在比较DAA与标准后侧入路THA髋臼假体位置及脱位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

2012年4月1日至2015年8月30日共纳入66例DAA THA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因骨关节炎、炎症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CroweⅠ型及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无需骨水泥增强)所致的髋关节晚期退行性变。同期66例后侧THA患者入选,其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合并症情况均与DAA组患者相匹配。DAA组采用X线透视下切开前侧关节囊的直接前侧标准入路,后路组则在无影像引导下行标准后外侧入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关节置换专科医生完成,假体为来自美国Zimmer公司的M/L锥形股骨假体,髋臼假体由钛或钽金属制成。

两组均为男26例、女40例,平均年龄均为60.2岁(P=0.96),平均BMI比较无明显差异(27.6 vs 27.8,P=0.36)。DAA组随访时间3~29个月,平均14个月;后侧入路组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3个月。DAA组髋臼外展角43.8°±6.9°(30°~62°),后路组41.9°±6.24°(32°~6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2)。以Lewinnek安全区(30°~50°)为标准,后路组异常值占9.1%(6/66),DAA组占13.6%(9/ 66)。DAA组前倾角平均28°(11°~48°),后路组平均27.9°(10°~5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94)。DAA组术后发生2例前脱位,后路组1例,经复位后恢复良好,两组脱位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3%vs 1.5%,P=0.56)。

从DAA和标准后侧入路THA比较结果来看,患者髋臼外展角及髋关节不稳的发生率并不受手术入路的影响。

(摘自Tripuraneni KR,Munson NR,Archibeck MJ,et al.Acetabular abduction and dislocations in direct anterior vs pos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retrospective,matched cohort study[J].J Arthroplasty, 2016,31(10):2299-2302.胡玮摘译,柯晋审校)

猜你喜欢
后路回顾性髋臼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