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2017-01-11 01:39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数字化

贺 颖

(湖南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贺 颖

(湖南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民众的电子阅读渐渐超过了纸质阅读,伴随着数字化输出成本的降低,图书馆应当把所有能够数字化的纸质材料都尽可能分门别类地数字化,以方便读者检索、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的资料。高素质的馆员应当成为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得力帮手,运用移动互联设备向读者推送相关信息。

移动互联网 图书馆 泛在学习 数字化

电影《埃及艳后》中的女王不顾生命危险要去拯救燃烧中的图书馆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图书馆的意义在当时可见一斑。我国古昔建造藏书阁保存经典、汇聚贤才,近今博尔赫斯也认为“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人类历史上,图书馆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方面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受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面对和解决。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时代,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综合、相结合现业已形成了一种共同发展的社会形态。移动互联网给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挑战最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下降、纸质图书借阅量剧烈下滑和进入图书馆人群数量减少等。

上世纪90年代末,建有电子阅览室的图书馆并不多,普通的没有联网的“486”“586”电脑机房,即便是需要收费,也是读者们乐于追捧的地方;本世纪初,有线互联网开始在我国大阔步发展、风靡,配有互联网的电子阅览室是各大高校图书馆、各地州市级图书馆的必备,这里也绝对是全馆最炙手可热的去处。不过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反观当下,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尽管设备先进,即使是免费对读者开放,上座率也都不高了。如果说PC互联网的普及,带给图书馆的变化主要是纸质书借阅量的下降和纸质书库利用率的下降,那么移动互联网就使得电子阅览室有些被“束之高阁”了。与之相伴随的还有纸质图书借阅量的进一步下滑,PC互联网时代就业已对纸质图书的借阅形成冲击,现在的互联网是移动的,冲击更明显了,下滑更加剧了。

产生上述问题有很复杂的原因,总体说来主要有:上网终端的日益廉价、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等。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再配上遍布各处的WIFI,更不用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网了。因为移动互联网,使得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移动互联网促进了泛在学习的实现,许多场合通过搜索引擎,先知比后知并无明显优势。此前,民众去图书馆获得知识还得付出时间、交通、空间成本,现在都可以节省了,简直可以“跟传统书库说再见了”。[1]此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远比图书馆的精彩丰富。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相对减小,图书馆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那么图书馆真的被替代了吗?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可替代

(一)图书馆学习功能不可替代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传统图书馆虽然受到了很大冲击,但其地位和作用却不是可有可无的,仍然是各个年龄人群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电子阅览室的人数虽然是下降了,但与电子阅览室人数下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习室热度大幅升温。图书馆的自习室学习氛围指数高,在自习室里也是可以随时自带笔记本,使用图书馆的WIFI网查阅资料的。图书馆的馆舍资源对外地进城、经济水平不高、适宜学习的私人环境较少较小的学习青年来说尤为可贵。

(二)图书馆专业功能不可替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若脱离图书馆上网,能够检索到的并非是系统的资料,许多期刊杂志的全文必须借助图书馆的镜像站才可获得,期刊文章的使用并非无偿,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经费仍然是电子学术刊物的最大买家。虽然百度学术等社会赢利团体也会购买期刊文章,但体验过的用户就会发现其价格偏高,不如通过知网卡、特别是通过利用图书馆性价比高。

(三)图书馆藏书及研究基地的作用不可替代

各地图书馆经过多代人的努力,蕴藏着“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宝贵资源,现在虽然上网查阅资料很方便,但脱离了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并不能满足高度、深度专业化信息获取的需要,例如某些古籍珍本孤本拓片只保存在图书馆的库室里,网上搜索不到,即便搜到,也都或多或少存在信息不全,不够权威甚至有纰漏错误等问题。同时,移动阅读成就的主要是泛在学习,以碎片学习为形态的泛在学习,并不利于深入的、系统的思考。[2]此外,纸质图书仍是电子化时代、快媒体时代的重要补充。虽然电子书具有便携、传输方便快捷、找寻容易、无需检索知识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纸质书也拥有电子书无法超越的阅读快感。电子书和纸质书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优劣互补。虽然现在打印复印的成本都降低了,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仍倾向于尽量减轻费用负担,这些都说明纸质图书的作用仍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由此可见,图书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替代的。

三、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思路

(一)主动进取,由静态服务向动态服务转变

1.改善环境,增强吸引力。当代图书馆要追赶时代的步伐,摆脱被边缘化,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强硬件建设,增强吸引力。“这个时代,图书馆要是颜值不高,连拍照的背景墙都轮不上”[3]。新时代图书馆的馆舍必须建设得足够吸引人,才会使读者在知晓原本可以在电子产品里解决的问题也愿意走上一段路来图书馆解决。上海嘉定图书馆、河北北戴河图书馆等就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这些图书馆不仅是查阅资料场所,也是研讨的基地,更是陶冶人的精神的殿堂,馆舍建设宏伟大气,风貌迥然,布局雅致,颇具特色。

2.调整时间,提供全天候服务。当今时代竞争激烈,很多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同时社会生活多元,休闲娱乐时间越来越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图书馆应主动调整服务时间,与社会上日渐兴起的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店相对应,图书馆要延长开放时间,适应不同人群提供相应服务,承担起起更多的社会教育职能。

3.走向社区,开展多功能服务。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图书馆都建成嘉定图书馆、北戴河图书馆那样“高大上”,同时,人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把喜欢阅读的人都引向图书馆内来学习,为此,应该实施图书馆“走出去”战略,从适应读者需求、提供多种服务的角度,放下身段,进入社区,进入读者家庭,使图书的借阅服务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居民家庭的文化需求相适应。

(二)适应挑战,加速纸质图书向数字化图书转变

1.加速现有馆藏图书数字化。数字图书与纸质图书相比具有贮藏海量、查阅便捷等优点。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搜到,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而目前的图书馆,能够被全书浏览的纸质图书很少,真正能够整本书都被数字化阅读的仅仅都是超星、方正等数字图书馆和IT公司开发的书籍,有些图书馆甚至还只能检索书籍和期刊的名称和目录。而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和部分书商利益的问题,对于刚刚出版一年的期刊杂志和新书没有电子版,纸质图书在这些方面是存在短板的,有些知识与信息甚至来不及沉淀,经过编辑和装帧成为纸本恐怕就已经过时了,宝贵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令人心痛。当代图书馆应利用现代技术将所有能够数字化的纸质图书尽可能数字化,我们可以将馆藏纸质文献通过扫描的方式,实现电子存储、传输。同时,强化开放、共享意识,彻底改变传统图书馆那种重藏轻用,忽视读者需求的观念和作法,将本单位所拥有的资源从封闭的本位主义改变为馆藏资源社会共享,增加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2.扩大数字化信息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要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让图书馆的服务精准发力,让读者想要的知识、权威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新世纪以来,各地图书馆大都初步建成了数字系统,从理论上说,现在图书馆里应当能够阅读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资料,但目前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检索到的全书、整本,数量仍相对很少,使数字化信息的社会影响受到限制。这既有现有数字技术的障碍,更有我们管理服务跟不上的原因。图书馆一方面可以跟读秀、超星Ireader、QQ阅读、塔读文学、91熊猫看书等这些社会IT业公司合作,让他们帮助丰富馆藏,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组织和深度挖掘,制造、构成新的数字资源,扩大数字化的范围和信息的影响力。

(三)提升质量,由简单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变

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生存发展关键之所在。在信息化的条件下,随着读者知识水平和服务要求的提升,图书馆也必须由过去的那种简单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变,为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改善工作人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高素质的馆员才能胜任知识密集化和信息密集化的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要根据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新型馆员,据统计,当今省级和高校的图书馆的大多数馆员第一学历,经过多年努力有很大改善,多为大学本科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馆员的馆员也在日益增多,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见表1)。由于员工学历和知识构成的提升,服务质量也在明显提升。由此可见,新时代图书馆要提供多样化的学科服务,馆员知识文化水平是基础和关键。

表1 某市近5年高学历馆员所占图书馆职工人数比例

2.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力涵素。在过往,图书馆理论上说是书海,任尔徜徉,但真正需要求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在“借”和“还”两大领域周而复始。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在借助数字图书扩展“借”和“还”两大功能的同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增加服务的智力涵素,即为读者提供大量个性化智能化服务。

3.管理应当实现更多的自动化。与社会进步相联系,未来的图书馆馆内设施会越来越先进,其服务管理也应当与之相适应,向着与技术无缝整合并且更加复杂精细的方向发展,用自动化技术设备的使用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借阅服务,如利用世界上先进的大学图书馆之间的自动化系统,只要是本馆的馆藏书籍就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获得,访问者不必再见到查找资料时那汗牛充栋、卷帙浩繁的情景,管理者也不需要知道编目系统的来龙去脉,对于现在还在使用的索书号之类的可以不再接触,使读者的需要和服务的目标快捷融合。

(四)应当注意的问题

先前提到的图书馆数字化较深层次的做法就是对馆藏的特色专业图书、特色期刊文献以及古籍、珍本、孤本等纸质文献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整本的图书既然都可以通过获取PDF文件的形式得到,自然可以直接打印出来,重新成为纸质书稿,使这些纸质书稿成为读者个人所有。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等问题,应当既要尊重法律,又要尽最大可能的方便读者,主要可以通过建构智能权限链接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必要的时候对版权拥有者采取必要的补偿的方式。补偿的主要途径是向知识产权相关的权利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所谓构建智能链接,就是该电子资源读者只能通过该馆特定的渠道获得,且该渠道还有一定的时效性,在一段时间之内可以访问一定的次数,一段时间过后就自然失效。

[1]白薇.全媒体时代下的数字阅读与图书馆应对[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3):26-28.

[2]廖婷.图书馆知识服务与科研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11-13.

[3]梁欣,过仕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3,(5):98-102.

(责任编辑:许 烨)

G718

A

1009-2293(2016)06-0088-03

贺 颖,湖南商学院图书馆教师。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6.024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化制胜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