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一点看法

2017-01-11 20:23饶仕群
未来英才 2016年1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激发探讨

饶仕群

摘要: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许多小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兴趣;激发;教学方法;探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粗见。

一、兴趣引入,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找出每节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体验,去寻找答案。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这一课时,我就提出了下列兴趣点:

1、《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很精彩,你知道排演这个节目的过程吗?

2、你知道盲人是怎样认钱币的吗?

3、只用一只手,你穿得好衣服吗?学生带着这些兴趣点,去读书,去上网查找、去体验后,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寻找到的答案。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再补充、完善、总结。师生互动,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明白了道理,又体验了生活,他们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教材要求范围。这样的教学,当然比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好多了。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在农村,教学条件差,学生见识比较少。教学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际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课前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①大家去调查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老师或学生带眼镜?②问一问:他们为什么要带眼镜,带眼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学生对老师、同学为什么要带眼镜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有一双明亮眼睛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比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幅图片,说教式的教学收到的效果好得多。

2、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学习效益。如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不安全事例,再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有说道路交通安全的,有说凤凰小学这学期幼儿班学生溺水死亡的,有说三应小学上学期被电烧残的六年级学生,还有说被拐卖的……教师抓住时机,说:是呀,不安全的事情常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每同学都应该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到家。现在,我们就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自己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到家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最后,师生归纳总结,这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如在教学《呵护我们的身体》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讲讲各部位的作用。然后,全班交流,师生总结,不明白的问题,课外上网查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白了要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以教材为本,在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学这门课程,首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要坚持教材内容的主导性,第三要坚持实践验证的客观性。如在教学《规则从哪里来》一课时,学生在明白了教材内容后,我就抓住学校突出的一个问题:集会时,楼道拥挤,容易发后安全事故。我们该怎么处办?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守秩序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怎样才能做到守秩序,形成方案后,上交了学校。学校采纳了,学生在平时遵守了,安全危险解除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认识到规则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而且需要我们共同遵守。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具备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实际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思想认识得到提高,行为习惯得到培养,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激发探讨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