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营改增”税制转换分析

2017-01-12 12:47吕敏陈彤童
财政监督 2016年10期
关键词:营业税营改增增值税

●吕敏 陈彤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营改增”税制转换分析

●吕敏 陈彤童

2016年3月两会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重点要求在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的同时把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的实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系列方案中,全面推行“营改增”的减税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去库存、去杠杆、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的重头戏,必将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供给侧改革 “营改增” 结构性改革

一、“营改增”概况

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的“营改增”试点,基本内容是“双扩”:一是扩大试点行业范围,覆盖面由原有的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及部分现代服务等行业,扩展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我国步入全面增值税时代。二是将不动产也纳入抵扣范围,通过外购、租入、自建等方式新增不动产的企业都将享受到进项抵扣,实质是消费型增值税的最终确立。此次改革通过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全覆盖和抵扣范围的“双扩”,实现行业税负普遍下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新增的四大行业新增试点涉及纳税人近1100万户,约是前期“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总户数的1.7倍,年营业税规模约1.9万亿元,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80%左右。因此,此次改革对各行业投入产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都远远超过过去三年的试点。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其本质上是结构性问题。

(一)供需错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在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借助人口红利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实现年均10%的高速增长。而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投资需求下滑,再加上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外需疲软,造成大量过剩产能,如煤炭、钢铁、平板玻璃等行业供给严重过剩,2015年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90%,钢铁企业亏损面超过50%。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高端化,与我国目前服务消费低端供给相矛盾,且引发供需错配的结构性问题。

(二)房地产库存高,区域分化明显

2000年以后房地产实质性地成为了中国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十余年。而市场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当前的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商品房在建和库存总面积高达80.8亿平米,其中住宅占68.9%达55.7亿平米,商业与办公楼库存为25.1亿平米,比照2015年销售速度住宅预计需5.5年时间去消化库存,商用和办公楼则需长达15.6年。此外,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房地产业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总的特点呈现为一线二线城市价格泡沫严重和三四线城市库存泡沫并存。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

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两大核心指标。就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这一指标来看,世界上一般将大于50%的国家认定为服务经济体,而截止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仅为42.4%,离服务经济体还有很大差距。就服务业占GDP比重来看,我国该指标长期偏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整理所得

三、“营改增”对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一)全面降低企业税负

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前期试点范围包括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及部分现代服务等行业。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推行“营改增”试点4年来累计减税达6412亿元。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进,预计今年一年的减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对于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与资金困境,给企业增加活力。“营改增”只对增值额征收,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和成本,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营业税导致重复征税,尤其在产业链的下游环节重复征税严重,征税基础是全部销售额而非增值额,每个环节都需征收,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全面推行“营改增”打通了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比较完整地实现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

就行业举例而言,这次“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纳入了抵扣链条,允许企业购入不动产分两年按照60%和40%进行抵扣,并且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价内税和价外税差异,降低了房产交易环节大约0.24%的流转税负担。总体来说,为房地产企业去库存打出的一系列去库存组合拳,对调整改变原来以房地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二)有利于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营改增”试点以来,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过半。这次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政策,突出推动了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

1、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细化。在“营改增”之前由于营业税多环节征税的特点,绝大多数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都采用“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处于企业生产经营上游的研发设计、运输仓储等都混在企业内部自己消化解决,这就导致企业主辅业不分,经营规模大而不强的尴尬格局,牵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前全面“营改增”的“双扩围”将不同地域与行业连接起来,鼓励部分行业的下游企业积极购买“营改增”试点范围内的服务。这对于上游的“营改增”企业而言,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还避免了以前“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细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而自己不擅长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的业务则可外包给下游企业,同时又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这样,企业之间流通的都是增值税发票,相互之间可以抵扣,从而形成一种内生性的传导链,从长远来看,可促进税负下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促进行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旗下一百多户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计院、信息公司,集团很早就有意向对其进行剥离,但在营业税状态下剥离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负担。“营改增”后集团主动加速主辅分离,目前内部的工程设计、信息、物流、运输等服务已集中到四个平台,为主业做强、辅业做大打下了基础。

2、有利于推动社会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总量提升。在营业税税制下,购买研发服务、专利等无形资产转让以及咨询费支出都是全额缴纳营业税,服务购买方全部进入企业成本,服务所含税金无法获得抵扣,这一事实降低了社会对科研投入、技术更新和创新开发等咨询服务的需求。“营改增”后,必然因为总成本降低和社会需求增大的双重动力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使得创新创业加速发展。

此外,按照税收乘数理论,全面推开“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本届政府最大规模的减税举措,由于减少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一个部门收入的增加又会影响另一个部门收入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

税收乘数k=-b/1-b(1-t)

式中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表示边际税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表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越大,对国民收入的倍数影响也越大。

此外,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了服务业、销售货物、销售无形资产之间的抵扣障碍,企业购买应税服务的成本大大下降,有利于扩大研发等需求,在信息服务业,创业产业重点集聚区带动明显,突出地推动了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同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给予了更为宽松的税制环境。据税务部门统计,2013年年底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217万户,到了2015年年底试点企业增加到约510万户,增加了135%,改革成效良好。

3、有利于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对中小生活服务业的减负力度十分明显,生活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医疗、养老、教育、娱乐等行业。营业税体制下,税率为5%、5—20%(娱乐业),增值税条件下改为6%,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实际税负为5.66%,再算上可抵扣的项目,税负普遍会低于之前营业税所适用的5%。生活服务业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根据“营改增”规定年应税销售额标准为50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按3%简易征收,这些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与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相比,减税达40%左右,减负力度可见一斑。同时,此次“营改增”还规定了大量减免税优惠政策,涉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殡葬、婚姻介绍、教育、医疗等领域。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为4%,仅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一半。然而,我国居民在养老医疗等健康服务业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此次全面“营改增”对生活服务业的减税也会加快这类高端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4、有利于刺激出口服务业的发展。“营改增”政策明确规定了对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及向境外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在境外提供的工程勘察服务、会展广告服务等应税服务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与之前实行的营业税相比,出口服务零税率不仅免征出口环节销项税,而且对购进环节负担的进项税金享受了免抵退税优惠,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解决了以前我国服务业出口价格含税的问题,提高了出口服务的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出口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江苏某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201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632万元,全部符合免税收入,已通过审核免抵退税额达620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了其在国际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推行,出口零税率的适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出口贸易发展。

(三)有利于完善税制

根据税收学原理,世界各国一般都按照税收中性原则来设置流转税税制,即纳税人的生产投资方向不受税收的影响。其中增值税的税收中性作用最为突出,据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在计税时已经把非增值因素排除在流转额以外了。因此,对同一商品而言,无论流转环节的多少,只要增值额相同,税负就相同,不会影响商品的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若要发挥增值税的这一优点,必须扩大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打通各行业之间的税收抵扣链条。然而,我国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情采用了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的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二元税制”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此次全面“营改增”将使中国彻底步入增值税时代,完成从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中国长期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购进的机器设备、不动产等无法抵扣,需计入生产成本。随着2009年机器设备的进项税纳入抵扣后,不动产成为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最后障碍,此次规定企业购进的不动产可以抵扣进项税,实现了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完善了增值税体系。并为下一步简并税率档次,清理临时性的过渡政策,推进增值税立法,充分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作用打下基础。

四、结论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采用供给侧改革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就成功推行了供给侧改革。二战结束后英美两国经济都陷入严重滞胀,大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原有的需求侧管理失效。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上任后重点采取了以减税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上政策效果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传统行业内部分工细化,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技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实现了英美两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然而,也有很多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迈进的过程中,难以摆脱以往低端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陷入经济停滞。以拉美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在21世纪初期经济增速保持强劲势头,但由于国内财税政策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迟迟未能推动,让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始终无法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与这些国家有相似的特点,经济由高速增长换挡回落到中高速,处在经济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些国家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体制的更新、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支柱产业的替换,是一个国家经济由量到质、由弱变强的必然过程。现在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具备了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升级的物质基础,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调整升级的机会。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作为中国供给侧整体改革方案中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国地税部门坚定不移地做好“营改增”税制转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税制优化的问题,而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场攻坚克难的战斗。■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1.胡怡建.营改增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前瞻[OL].南都网,2013-7-30。

2.胡怡建.全面实施营改增吹响改革攻坚“集结号”[N].中国税务报,2016-3-14。

3.任泽平、罗志恒.营改增:降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研究之六十[R].泽平宏观,2016-4-25。

4.赵云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分析[N].中央党校网,2015-1-22。

5.江苏省政府研究室.2013.“营改增”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江苏试点的创新实践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57。

6.吴金光.2014.“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

7.朱小群.2013.营改增助推经济升级[J].中国经济报告,5。

猜你喜欢
营业税营改增增值税
●契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包含增值税?
国外增值税与国内增值税的比较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收入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Excel 巧算个税及土地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