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017-01-12 14:25
贵阳文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要义历代变革

吴晓波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42元

作者的初衷,想从历史的角度探寻当代中国经济变化崛起的原因,但无形中却打开了一扇研究中国历史精神的大门。

解释中国历史精神的路径有很多,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比较常见,却鲜有从经济运行的层面出发,以3000年的视野为坐标,在东西方历史比较的宏达背景下,剥离开经过层层累积而盘根错节的制度、典章、器物等历史表象,揭示出中国历史精神的轨迹与动力所在。

借用耳熟能详又熟视无睹的一句话,《三国演义》的开场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者抛出中国历史精神的终极命题。中国的天下大势是什么?答曰:“一统”。围绕这个核心要义,历朝历代所有的政治设计、经济政策、思想演化等都离不开“一统”精神的辐射圈,这是考察中国历史上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基于“一统”的基本认识,作者得出了两个观察和分析的工具。一是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发生于历史以及当下的所有中国问题,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四大利益集团互相斗争、博弈和妥协的结果。”二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要想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通过这两个工具,我们看到,3000年来我国底层的经济制度和上层的政治设计都放权与集权之间摇摆,历史一次次在两者之间摇摆中进行螺旋式的上升。

当代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以来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时间之长、涉及之广、难度之大前所未见,而对于它的解释却充斥着各种疑虑、困惑、不解,对未来的走向判断也充满了各种乐观与悲观的强调,以至于“在现有的制度经济学框架中无法完整地解释中国经济的崛起”(罗纳德·科斯)。中国作为延存至今的古代文明,在西方文明独霸当今世界话语权的环境下,有着自身存在的历史格局和合理性演进的轨迹。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走向,也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因此,不管对当下现状的态度如何,对未来改革的期许如何,都应该回到历史的基本面来分析判断,在“一统”的前提下探寻中华民族的发展前行之路。

围绕“一统”的核心要义,从历代经济变革的角度入手,作者简明扼要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中国大历史。顺着中国经济的演变源流,未来的我们何去何从,一切都在蜿蜒曲折的“历史三峡”之中。

猜你喜欢
要义历代变革
落到实处是第一要义
家庭教育在路上
卷首语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论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要义与特征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