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13 10:01龙桂芳符军郭青符安之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戒毒所戒毒场所

龙桂芳,符军,郭青,符安之

(1.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株洲市412004;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市100871)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龙桂芳1,符军1,郭青1,符安之2

(1.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株洲市412004;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市100871)

本文概述了场所文化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等,并对场所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文化建设;分类;功能;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文化建设(以下称场所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精神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戒毒工作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集中体现了戒毒工作的理念、特色及场所的价值追求。因此,加强场所文化建设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场所文化的概念和分类

中国学者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以《辞海》为代表:“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者认为,场所文化是狭义文化的一种,是在长期戒毒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戒毒警察和戒毒人员接受、认可和遵循,带有本所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物质文化居于场所文化体系的表层,指能够体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理念、价值与行为规范,具有物质特征的符号系统,是场所外在形象和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居于场所文化体系的中层,制度文化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用来约束和规范民警及戒毒人员的组织规程和运行机制。行为文化是在戒毒工作中的规范性语言、礼仪和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居于场所文化体系的里层,融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中,能够对民警和戒毒人员产生持久和无形作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精神追求,是场所文化的核心。

2 场所文化的主要功能

场所文化除一般文化所具备的功能外,具体到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主要是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和以文促发展,体现在以下三大功能。

2.1 规范功能

文化蕴含着规则。一方面有形的规章制度、准则等通常被视为行动的指针,决定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明确戒毒人员的言语、行为和仪态等,可以形成一种刚性约束力,能够帮助戒毒人员逐步矫正过去的不良习气,使场所管理有序开展[1];另一方面《公务员法》和《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地规定了戒毒民警在场所的各种执法行为。

2.2 导向功能

文化蕴含着驱动力。场所文化倡导的主流道德观、人生观等,通过内化、渲染和熏陶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警和戒毒人员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促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与场所价值目标趋同或保持相近的取向,进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持久的行为自觉。一方面民警调整决策,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铸牢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戒毒人员自觉与不自觉地改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主动接受场所主流文化。

2.3 整合功能

文化蕴含着凝聚力。一方面先进的场所文化可以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转化为精神和行动,自觉形成一种合力,并可将个人的愿景、价值追求与和场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认同感、责任感、尊荣感和激发潜能,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场所文化能够帮助戒毒人员寻找和发现自身价值,并被激励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在场所文化里寻找 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我发展。

3 强制隔离戒毒所文化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高度重视场所文化建设,在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文化引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推进、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推进场所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场所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以人为本

场所文化建设中,民警是主导主体,承担着建设、打造场所主流文化的责任。戒毒人员是能动主体,需要他们积极参与、融入到场所文化建设中。因此场所文化建设要坚持把民警和戒毒人员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和调动民警和戒毒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精神、省戒毒管理局局训、场所文化建设征文、戒毒誓词和戒毒信条等征集宣传推广活动,都广泛听取了民警和戒毒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促进他们自觉认同,推动场所文化建设。

3.2 场所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分类推进

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担负帮助戒毒人员设法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戒毒人员的主要职责,而戒毒人员是通过强制隔离戒毒等措施手段,达到戒毒脱瘾的目的[2]。对民警和戒毒人员的规范、引导和整合的要求迥异,各所文化建设都从警营和戒治两个方面分类推进,同时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和戒治文化的融合、渗透,牢牢占领了文化建设的制高点。2015年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着力规范了场所安全、教育矫治、戒毒医疗、生产劳动、队伍管理和场所管理等各项制度,制定了戒毒人员戒毒医疗、体能康复等标准,制度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3.3 突出特色是场所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强制隔离戒毒所一是结合戒毒人员性别、年龄和患病等分别管理,需建设符合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特点的场所文化。如女性戒毒人员的场所构建契合女性“柔美、细腻、坚韧”等特点的文化。二是结合本省探索的戒毒模式,综合考虑强制隔离戒毒所所处的地域、城市和民族等特点,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场所文化。如湖南的强制隔离戒毒所都是围绕“三期四区五级管理六项机制”的“大戒毒、大矫治”工作模式来开展场所文化建设[3]。湖南省戒毒管理局2016年对湘西自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提出探索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要求。

3.4 务求实效是场所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场所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湖南省戒毒管理局要求各所要紧紧围绕帮助戒毒人员戒毒、提高教育戒治质量目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力避三种倾向:一是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切忌“领导工程”、“政绩工程”,将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等同于环境布置、文娱活动等,防止文化建设的碎片化、零星式倾向;二是本末倒置搞非主流,将场所文化建设置于戒毒工作之外,或是想当然开展文化建设,忽视甚至脱离民警和戒毒人员的需求现状,导致一些文化内容接受度不高、一些文化理念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楼阁;三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搞两张皮。场所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理论和资料不多,切忌照搬照抄、简单模仿,而应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实践总结,结合各所实际,量力而行,探索文化建设新途径。

4 场所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强制隔离戒毒所可从搭建文化平台、创立文化建设模式和打造文化品牌三方面积极探索场所文化建设路径。

4.1 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搭建文化建设平台

在物质层面上,一是打造文化标识。结合实际,强制隔离戒毒所可以设计制作主题雕塑、主题灯箱、主题花卉、标牌、路牌、门牌等,编写所歌和所训等,健全以所标、所徽为主的视觉形象识别符号,以标识准确阐释文化精髓。二是丰富文化载体。首先修、改建房屋、寝室、廊道、围墙和墙壁等设施,配齐教室、演播室、图书阅览室、陈列室、教育堂、文体操场、宣传栏和荣誉室等场地,通过场所硬件承载文化内容。其次添置必需的多媒体教学、健身、医疗和劳动等设备,运用标语、横幅、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再次尝试“互联网+”思维,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电子图书和网络阅读等新媒体,学习使用新的文化样式,善于运用民警和戒毒人员“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开辟他们乐于参与文化建设的渠道。三是拓展文化阵地。以文化角、论坛、沙龙,文学、艺术、绘画、书法和摄影等兴趣小组、协会等组织形式,深入开展读书、宣讲、座谈、讨论、文娱、体育、宣誓、典礼、仪式和文明创建等活动,浓厚场所文化氛围。

在非物质层面上,一要提炼核心文化理念。湖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提炼了“崇法、唯实、尚爱、笃行”的系统精神和“知难克难、敢为有为”的局训,大大加快了场所文化建设步伐。强制隔离戒毒所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提炼场所与戒毒工作目标、愿景、使命一致的核心理念,运用文化载体宣传展示,通过主题辩论、征文、知识竞赛与技能比武等活动渲染升华,激发推进戒毒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创一流业绩的职业追求,转化成民警的实践行动。在戒毒人员中强化“诚信守法、自尊操守、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培养,让核心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二要塑造标准的行为模式。一方面严格落实民警执法、警容风纪等规范要求,提振精气神,与树戒毒民警良好形象结合起来,打造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业务精良的民警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戒毒人员的行为养成,制定行为标准,加强督促和考核,帮助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三要健全场所规章制度。要认真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执法环节,建立健全各项执法活动程序和工作流程,健全包括场所安全、教育矫治、戒毒医疗、康复训练、生产劳动、队伍管理和场所管理等各方面,覆盖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实现以制度管人[4]。

4.2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索文化建设模式

在时间上,一方面围绕戒毒人员在不同强制隔离戒毒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急性脱毒、身心康复、回归适应“三期”充实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各有侧重的文化形态。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将“三期”对应诠释为“蛹动-破茧-成蝶”过程,形成了“蝶变”文化理念:在急性脱毒期尝试戒毒人员从有瘾到脱瘾的蜕变,在身心康复期尝试戒毒人员从特殊病人到健康人的转变,在回归适应期尝试将戒毒人员从违法者到社会人的过渡。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则以自珍、自省、自励和自强等凸显戒毒人员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另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时间节点,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学雷锋、禁毒法实施、国际禁毒和世界艾滋病等重要纪念日,中秋、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因势利导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才艺展示、运动竞技与帮教活动等,使戒毒人员在参与中得到启迪,怡情养志和涵育文明。

在空间上,从点线面三方面着手文化建设。一要在面上将文化融入到场所建筑风格、色调里,尝试文化功能布局,打造具有文化语言的戒毒场所。例如,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场所建筑风格统一为“院落封闭、灰墙隔离、二四布局、白墙蓝顶”为特征的新中式建筑风格[5]。同时明确象征宁静的浅蓝、象征清新的果绿、象征向上的军绿和象征希望的橙红四种主色调对应“四区”房屋和室内外生活、学习设施装饰色。二要在线上明晰功能,针对戒毒人员戒毒流程所处的不同管理区域,配套相应设施设备,选择性地开展脱毒治疗、体能康复、教育矫治、康复劳动、社会适应性训练等。三要在点上落细、落小、落实文化传播,利用门窗、床铺、桌椅等设施,校服、信封、纸张、簿册、杯盆和毛巾等日常用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文化渗透,还可适当引导戒毒人员的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尝试开办书吧、茶吧和网吧等。

4.3 从继承和创新两个方向打造文化建设品牌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强制隔离戒毒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关系致力打造场所文化品牌[6]。

一要传承优秀文化元素。首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精髓,加强传统文化讲仁爱、孝父母、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与求大同等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结合戒毒工作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次要继承多年劳教戒毒工作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元素,将劳教戒毒工作中那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法、“团结、务实、奉献、进取”的精神发扬光大,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再次要借鉴国内外戒毒和其他行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提炼、归纳、融入适合本单位的戒治文化,促进场所文化发展。

二要改进创新文化建设。首先,要秉承创新的理念,积极开展场所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发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的导向带动作用,不断总结规律和经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场所的文化“名片”。其次,要秉承开放的理念,推进场所文化多元共建社会化格局,既要引入专业文化传播公司或专业人员策划、组织场所文化布置、文化宣传、文化活动,“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共享社会资源、共担社会责任。再次,要秉承协调的理念,将场所文化建设贯穿、融入戒毒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中,努力实现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3.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注解与配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51.

[3]湖南省戒毒管理局.大戒毒大矫治—湖南戒毒工作模式操作指南[M].长沙:2014.

[4]吴爱英.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发展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J].中国司法,2015(12):9-10.

[5]曾启尚.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精彩开局2016年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10. 15900/j. cnki. zylf 1995. 2017. 01. 012

2016-06-06;

2016-07-06)

龙桂芳(1970-),女,汉族,法学硕士,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研究方向:强制隔离戒毒。

符军,E-mail:zzfujun@163.com.

猜你喜欢
戒毒所戒毒场所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