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待因止咳水依赖及防治

2017-01-13 10:01殷炜珍唐记华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可待因药物心理

殷炜珍,唐记华

(1.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广 州市510507;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100088)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及防治

殷炜珍1,2,唐记华1*

(1.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广 州市510507;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100088)

可待因止咳水因含有可待因等阿片类物质,可刺激中枢神经,大量服用会产生快感和幻觉,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目前可待因止咳水已作为一种新型致瘾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可待因止咳水不仅对依赖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危害,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突出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

阿片类物质依赖;可待因;止咳水

近年来,可待因止咳水依赖(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s dependence, CCSD)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中日益泛滥,已经成为了当前新的突出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Blanch等指出,可待因止咳水滥用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1]。

1 可待因止咳水的药理学特点

可待因止咳水,又名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其商品名有联邦止咳露、佩夫人、立健亭、可非、奥亭、欧博士止咳露和苏菲止咳糖浆等[2]。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的作用。可待因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口服后约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t1/2约为3~4小时,主要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约15%去甲基后代谢为吗啡而发挥作用,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经肾排出。

常见可待因止咳水中可待因的含量较低,临床治疗剂量、短程用药不良反应较少,也不易成瘾,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使机体产生欣快感,阿片受体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患者产生耐药,久而久之则对药品成瘾,产生心理和躯体上的依赖[3]。

2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临床特点

2.1 临床表现

临床回顾性研究显示,可待因止咳水依赖患者多为青少年,而且均有耐受性增加的表现,即表现为可待因止咳水饮用量的增多,对可待因止咳水出现强烈的渴求,导致躯体上和心理上对可待因止咳水的依赖[4]。长期滥用可待因止咳水会引起躯体各系统的损害,包括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精神障碍和叶酸缺乏等[5]。过量使用可待因止咳水可产生瞳孔收缩(或因严重超量而缺氧以致瞳孔扩大)、嗜睡或昏迷、言语含糊不清、注意或记忆缺损等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为可待因止咳水对中脑和延髓的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导致患者呼吸抑制、死亡[6]。

2.2 戒断症状

由于所使用可待因止咳水的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程度、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停药的速度等不同,戒断症状的强烈程度也不一致。戒断症状发生在停药后8-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5天后逐渐恢复,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6]。

2.3 流行病学特点

国外的调查发现,美国超过6.5%的大学生曾经滥用过含止咳水的混合饮品,例如止咳水跟酒的混合或止咳水跟其他饮料的混合[7]。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者专门对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进行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有针对广东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姚晓欣等对广州市在读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止咳水的滥用率是新型毒品滥用中最高的2种毒品之一[8]。高雪等对广东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广东有4%的中学生曾经非医疗目的使用处方药及非处方药,其中可待因止咳水是重要的滥用药物之一[9]。

2.4 脑影像学研究

脑成像学的研究显示,可待因止咳水依赖可能引起大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减少,这可能在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10]。CCSD患者脑部双侧纹状体系统的局部一致性减低与高水平的冲动行为关系密切[11],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CSD与大脑白质的完整性受损关系密切,而且大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受损很可能导致CCSD患者冲动性增强[12]。此外,CCSD患者大脑腹侧前额叶皮质的体积减少,而且与默认模式网络的连接受损,但与右侧脑岛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13]。

3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危害

3.1 个体危害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者存在较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其人格特点倾向于外向不稳定型[1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发现,可待因依赖者具有明显的人格偏离,符合药物依赖性人格特征,且低年龄群体滥用可待因止咳水导致精神病态的可能性更高[15],而且止咳水依赖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或中间型防御方式来应对生活事件[16]。

可待因止咳水患者可能会出现躯体各系统的损害,包括嗜睡或昏迷、言语含糊不清、注意或记忆缺损、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精神障碍和叶酸缺乏等[5,6]。长期滥用止咳水甚至可引起重度叶酸缺乏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7]。

3.2 社会危害

因为购买方便、隐蔽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止咳水已成为一种新型致瘾药物,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虽然大多数的国家已经将止咳水列入处方药管理,包括我国也早已于1998年将其列入处方药管理,但仍未有效解决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问题。

2016年2月,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http://www.nncc626. com/2016-02/18/c_128731173.htm)指出,2015年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因吸毒引发的抢劫盗窃、自伤自残、暴力伤害、驾车肇祸等案件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另外,近年来青少年因为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而导致的违法犯罪案例时有媒体曝光,这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

可见,可待因止咳水依赖不仅给个体自身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损害,而且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4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治疗

4.1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可待因止咳水依赖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输液促进可待因成分的排泄,补充能量合剂,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等,并针对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进行对症的药物治疗。

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戒断症状的监护和处理,如针对患者出现的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腹泻等躯体症状,需要给予相应的内科药物处理,针对其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失眠及精神症状,给予相应的精神科药物处理。吴强等指出,在可待因止咳水患者戒断早期以西酞普兰辅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8]。

4.2 心理治疗

因为可待因止咳水依赖患者在戒断治疗时,不仅出现躯体上的戒断症状,还会伴随强烈的心理渴求。心理渴求(drug craving)是药物依赖者对于使用某一种特殊的精神活性物质的强烈的欲望和驱动力(DSM-V,2013)。持续存在的心理渴求及其导致的复发是药物依赖治疗中的核心问题[19]。因此,致力于帮助可待因止咳水患者减少强烈心理渴求的频率和强度的心理干预,在戒断的过程中和预防复发的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患者,心理治疗主要是以认知治疗、行为矫正、感恩教育和社会支持为基础,采取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形式[20]。近期的研究则发现,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MDR)可用于减轻物质依赖者的心理渴求强度,因此可以作为帮助可待因止咳水依赖患者戒断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21]。

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统一治疗方案,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5 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预防

对可待因止咳水形成依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内在因素则主要指个体人格的特点及其对可待因止咳水危害的认知。因此,要想有效预防可待因止咳水依赖的现象,各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必须要多方联动,从以下几个层面多管齐下。

5.1 社会层面

第一,禁毒相关部门应坚持对可待因止咳水的严格管控。虽然含可待因的止咳水已经受到越来越严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5月联合公安部和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的公告》(http://www.sda. gov.cn/WS01/CL0844/118261.html),正式将滥用可待因止咳水定性为吸毒行为,但笔者从临床患者的口中得知,在中小城市,止咳水仍是可以轻易获得,小超市和药店是重灾区,甚至可以随时送货上门。因此,坚持严格监管,加大在中小城市的监管力度仍是刻不容缓的。此外,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一环节都应严格受到监管,同时应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止咳水从生产、运输等渠道流入非法途径的机会。

第二,教育宣传。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CCSD患者开始接触止咳水只是好奇或被同伴怂恿,对止咳水的危害知之甚少。国外学者McCarthy曾在Lancet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竟有55%的CCSD患者不认为滥用止咳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22]。国内学者也强调仍需加强针对可待因止咳水的禁毒教育,并且提出了要突破课堂教育,将家庭参与、同伴教育、网络宣传纳入禁毒策略中,尽早开展,并组织编写适合各少数民族的教育读本[8]。因此,切实落实禁毒教育,对CCSD的预防至关重要。

第三,定期随访,预防复发。CCSD的彻底戒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此,预防可待因止咳水的复发也就成为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后期工作内容。因此,住院治疗结束后,患者还需要坚持纳曲酮维持治疗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也应该定期随访,帮助CCSD患者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彻底拒绝止咳水的诱惑。此外,做好医院与社区社工的对接也极其重要,包含可待因止咳水依赖者在内的物质成瘾者属于社工的服务对象,引入社工的资源对CCSD患者后期的康复以及防止复发大有助益。

5.2 学校层面

应密切关注“差生”的情绪。CCSD患者大都是青少年,他们对事物尚缺乏清晰全面的判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误导,特别是在学校的成绩糟糕,受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积累的负性情绪难以纾解,很容易误入喝止咳水成瘾的歧途。因此,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将之用到实处,密切关注学校“差生”或“问题学生”的情绪,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

5.3 家庭层面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矛盾是CCSD产生的温床之一[8],个体长期积累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痛苦情绪,在他人的诱导下很可能会成为止咳水依赖者。因此,家人应该努力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互助互爱。

[1]Blanch B , Buckley NA , Mellish L , et al. Harmonizing post-market surveillance of prescription drug mis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using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2000-2013) [J]. Drug saf. 2015, 38(6): 553-564.

[2]原云风. 止咳药水的滥用与防治 [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9, 18(1): 40—41.

[3]闫赋琴, 李霞, 曹军平. 阿片类止咳糖浆的安全使用预警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8): 652-656.

[4]王达平, 徐健雄, 袁源香, 等. 38例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依赖临床特征分析 [J]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14(5): 251-253.

[5]Hou HF , Yin SG , Jia SW , et al. Decreased striatal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 abusers[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1, 118: 148-151.

[6]张明园,肖泽萍(译). 精神病学教科书第5版(Hales RE, Yudofsky SC, Gabbard GO)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4-244.

[7]Agnich LE, Stogner JM, Miller BL, et al. Purple drank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susers of codeine cough syrup mixtures [J]. Addictive Behaviors. 2013, 38: 2445-2449.

[8]姚晓欣,钟田飞,夏希,等. 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J] .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8): 1038-1041.

[9]高雪, 卢次勇, 邓剑雄, 等. 家庭因素及个人认知对中学生非医疗目的用药的影响研究 [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5, 21(6): 315-318.

[10]Hou HF , Yin SG , Jia SW , et al. Decreased striatal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 abusers[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1, 118: 148-151.

[11]Qiu Y, Lv X, Su H, et al. Reduced Regional Homogeneity in Bilateral Frontostriatal System Relates to Higher Impulsivity Behavior in 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s Dependent Individuals. PLoS ONE 2013, 8(11): E78738. Doi:10.137/journal.pone.0078738.

[12]Qiu YW , Su HF, Lv XF , Jiang GH. Abnormal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Chronic Users of 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s: A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Study[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5, 36: 50–56.

[13]Qiu YW , Lv XF , Jiang GH, et al. Reduced 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volume and impaired vmPFC-default mode network integration in codeine-containing cough syrups users[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4, 134: 314-321.

[14]王晓丽, 何日辉, 陈海龙. 224例止咳药水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3): 190-192.

[15]杨勇, 袁俏芸. 磷酸可待因依赖男性MMPI人格特征调查及分析 [J]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14(3): 143-145.

[16]劳永志. 蒋泽宇, 童梓顺, 等. 170例滥用止咳水患者心理特点和防御方式分析 [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3): 272-273.

[17]Au WY, Tsang J, Cheng TS, et al. Cough mixture abuse as a novel cause of megaloblastic anaemia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J]. Br J Haematol, 2003, 123(5) : 956-958.

[18]吴强, 高镇松. 西酞普兰辅助治疗磷酸可待因成瘾38例临床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9): 1-3.

[19]Skinner MD, Aubin HJ. Craving’s place in addiction theory: Contributions of the major models[J].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0, 34: 606-623.

[20]王晓丽, 洪少勇, 邓栋梁, 等. 全麻下超快速脱瘾联合心理干预对止咳药水依赖者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效果初探 [J].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4): 284-287.

[21]Littel M, van den Hout MA, Engelhard IM (2016) Desensitizing Addiction: Using Eye Movements to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Substance Related Mental Imagery and Craving[J]. Front. Psychiatry, 2016 Feb 8. doi: 10.3389/fpsyt.2016.00014.

[22]McCarthy M. Prescription drug abuse up sharply in the USA[J]. Lancet. 2007; 369(9572): 1505-1506.

10. 15900/j. cnki. zylf 1995. 2017. 01. 021

2016-07-27;

2016-12-12)

殷炜珍(1990.10-),女,汉族,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中级心理治疗师。主要研究方向:物质依赖。E-mail:yinwz90@163.com

唐记华,E-mail:tjhfff@163.com

猜你喜欢
可待因药物心理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3)
18岁以下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