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氏药棒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探析

2017-01-14 15:24王冰冰严文君刁本恕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治法灸法神经性

王冰冰,严文君, : 刁本恕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刁本恕名医传承工作室,四川 成都 610041)

·老中医经验·

刁氏药棒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探析

王冰冰,严文君,指导: 刁本恕*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刁本恕名医传承工作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灸法对一些皮肤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刁氏药棒灸法是刁本恕老师在继承传统灯火灸法的基础上,将不同中药按比例做成火柴样灸条,直接点燃迅速灼烧在体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运用刁氏药棒灸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起效迅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

神经性皮炎;刁氏药棒灸;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体表皮肤及黏膜等途径使用敷、浴、熏、洗、灸等方法,进而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中医外治法常常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最早记载灸法的文字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则强调“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可见,灸法不仅历史渊源,而且还能起到其他治疗手段无法达到的独特效果[2]。灯火灸法又名灯草灸、油捻灸、打火灸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疗法,为烧灼灸法之一,最早是用灯芯草蘸麻油点燃后快速按压在穴位上进行焠烫,灯火灸具有疏风散表、激发经气、温中行气、引郁热外行的作用,而且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驱邪外出,故能取效迅捷,正如《医学入门》中所云“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出”,其中《本草纲目》卷六载:“灯火,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抽搐、窜视诸病,又治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以灯火蘸麻油点灯焠之良”,而《幼幼集成》认为该法是“幼科第一捷法”。[3]既往的研究也表明灯火灸能够运用于多种疾病,例如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腮腺炎及小儿腹泻等[4],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所含药物燃烧时挥发出的物质直接穿透表皮或真皮层,进而改善组织细胞代谢及免疫功能。

刁本恕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全国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在四川名中医吴棹仙老师、雷德安老师所传制“吴雷氏药线”的基础上,刁老师改进而成的刁氏药棒灸具有体型细小,药力集中,局部渗透力强等特点,且不同于传统艾绒和灯芯草,灸棒选取用少许人工麝香,加川芎、细辛、白芷、藁本、沉香、紫草等多种中药烘干研磨然后混合优质艾绒,浸泡桂油或桐油中若干天,取出暴晒、阴干从而制成药棒艾灸运用与临床。

1 治疗方法

首先点燃药棒,以左手固定患处,右手持药棒施术,垂直对准患处点灸,操作时动作迅速,以防引起烫伤。当药棒灼烧及皮肤时可听见轻微“啪”声,同时患者因灼烧感发出“咦”声,每点一次称为一炷,疗效与两种声音强度有关,久后局部会出现红晕,此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引起出血感染,嘱患者患处当日勿沾水。施术时手法轻柔、快速、准确则很少会引起水泡。

2 疗效评定[4]

痊愈:无瘙痒感,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瘙痒感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效:瘙痒感无减轻,皮损无明显消退。

3 典型病例

王××,男,26岁,最初出现颈部衣领口瘙痒感,并无重视,随后由于不断搔抓,皮肤出现粟粒状圆形红疹,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于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外涂糖皮质软膏等效果欠佳,胃纳差食后腹胀,睡眠差,常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舌质红苔厚,脉细。予以药棒灸点灼皮损周围及中心区域,每周3次。点灼6次后皮损消失,嘱其合理饮食,及早入睡,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讨 论[5]

神经性皮炎属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范畴,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醉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6]。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胃肠功能紊乱及局部刺激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情绪精神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或湿热之邪流散肌肤,郁而发病。刁本恕老师提出,中医多元疗法,尤其推崇中医外治法,其与内服汤药相比往往取效迅速,对于疥癣之疾外治法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而且还能够避免相比之下内服汤药药效缓慢的缺点,疥癣之疾不比肘腋之患,直接祛除病邪所在即可,不必统体授药。本病临床以皮肤发红、瘙痒,皮肤脱屑为主,且夜间尤甚,《内经》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为火脏,入夜则阴行于外,阳行于内,两阳相和,所以夜间加重,因此可以认为其主要病机应该偏属于风火偏盛,仅仅颈部出现皮损而其他部位尚无出现,此时虽有内在气血失调但此时可不必过分寻求调整整个身体阴阳气血,仅仅消除局部即可,灯火灸通过烧灼皮损周围区域及其中心,并未看到皮损逐渐缩小,而是随着次数的增加逐渐整块的皮损消失,《内经》中也提出了“火郁发之”的治则,烧灼可以是内郁之风火外泄,从而祛除邪气,这也可能因烧灼使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变化或组织内环境的改变引起,虽然其确切的机制尚未研究明了,但其疗效较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糖尿病)及特异质皮肤患者临床使用时还是应当慎重,避免皮肤发炎及溃烂。

[1] 张 颜.刁本恕主任医师运用外治法治疗皮肤病经验[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63-64.

[2] 宋建蓉.创新“灯火灸法”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2,32(3):237-240.

[3] 陈柳丹,潘爱珍,易伟民,等.灯火灸临床运用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6):80-81.

[4] 马长孝.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24-25.

[5] 呙安林,汪厚莲,刘迈兰,等.李希君运用灯火灸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40-41.

[6] 马天明,刘贵军,李 全,等.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近况概述[J].中医药学报,2014,42(2):91-95.

*通讯作者。

R758.3+2

D

1006-978X(2017)06-0063-02

王冰冰(1989-),男,201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历,住院医师。现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多元疗法。

2017-07-27

2017-08-07

张慧芳

猜你喜欢
外治法灸法神经性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