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天灸“鼻炎点”结合灸膏肓穴治疗过敏性鼻炎案

2017-01-14 15:24魏玉莹沈卫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斑蝥中医药大学鼻炎

张 坤,魏玉莹,沈卫玲,张 彤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斑蝥天灸“鼻炎点”结合灸膏肓穴治疗过敏性鼻炎案

张 坤1,魏玉莹1,沈卫玲1,张 彤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过敏性鼻炎;斑蝥;天灸;鼻炎点

曲×,女,55岁。就诊时间:2016年4月20日。主诉:阵发性鼻痒、鼻塞、喷嚏,伴大量水样清涕2 a。尤以季节交替和晨起时加重,遇冷尤甚,每年有近半年的发病时间,每次发作约半小时。伴嗅觉减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鼻腔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侧下鼻甲肿大,黏膜表面光滑,鼻腔内有大量清稀分泌物。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肺虚感寒型)。

治疗方法:①斑蝥天灸“鼻炎点”。患者取俯伏坐位,医者在患者第4、5颈椎附近寻找条索状物或者压痛点作为“鼻炎点”,穴区用75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剪取一块2 cm×2 cm的方形医用胶布,在胶布中间剪一小孔(黄豆大小),贴在“鼻炎点”上,使剪出的圆孔正对“鼻炎点”,取适量斑蝥粉末(1.5 mg~2 mg)放置在小孔中,另剪取一块3 cm×3 cm的正方形胶布覆盖于第一块胶布上贴紧,约3 h~5 h后取下两块胶布,用湿棉球轻轻擦拭局部,彻底清理穴位处斑蝥粉末,并用医用敷帖贴盖以防感染,当鼻炎点上的创伤面完全愈合后进行下次贴治(注:因为斑蝥具有强腐蚀性,所以要尤其注意对创伤面的保护,治疗期间忌食生冷、鱼虾、辛辣食物,禁冷水浴。治疗时不要吹风扇、空调),一般每8 d贴治1次,4次为1疗程。

②灸膏肓穴。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约四横指)处。取穴时应“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使两肩胛骨自然相离;操作时,先摆好姿势找准穴位,在穴位处涂抹适量凡士林以增加黏性,把准备好的底面直径1.0 cm、高1.5 c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于两个膏肓穴上,点燃,燃至患者自觉疼痛时取下,每次每穴灸九壮,每8 d灸1次,4次为1疗程。

治疗结果:患者经过该综合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鼻涕量减少,鼻痒、喷嚏、鼻塞症状减轻,发作频率降低,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时复查鼻黏膜水肿基本消失,鼻腔清洁,分泌物明显减少。随访4个月未复发。

按语:本病属中医的“鼻鼽”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圣济总论》云:“鼻之窒塞,或冷风乘肺,或肺经壅热… …皆肺气不和,气不宣通故也。”故素体肺气虚弱,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又鼻为肺之门户,故外邪首犯鼻窍,继而正邪相搏,津液停聚,流转不畅,出现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灵枢》云:“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1]柱骨一般指第7颈椎,同时根据“以痛为输”理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第4、5颈椎附近大多伴有明显的压痛点,且此点位于“阳脉之海”督脉上,统司全身阳气,采用具有强刺激性的斑蝥天灸本穴,可培补全身阳气,补益肺气,增强机体祛邪抗病能力。

天灸属灸疗中的非火灸法,又称冷灸、自然灸。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发泡,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治疗方法。本案采用斑蝥这种刺激性较强的发泡药物,使其对穴位产生轻微化学性灼伤,可促使局部血运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炎性反应渗出,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2]。斑蝥辛寒大毒,所含成分斑蝥素对皮肤有发泡作用,通过将斑蝥粉末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从而达到温肺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既可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膏肓灸法是中医学中一种传统的特有灸法,最早见载于《千金要方》,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同时也是治疗各种虚劳慢性疾患的要穴,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一般过敏性鼻炎是在肺气虚损、身体机能减退时症状比较明显,此时艾灸膏肓穴能起到补益肺气虚损,养心调肺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进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1] 张景岳.类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2.

[2] 马玉侠.中医天灸疗法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1:15-18.

[3] 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8-1150.

R765.21

D

1006-978X(2017)06-0064-01

张 坤(1990-),男,201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现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耳穴压豆治疗青少年近视。

2017-07-11

2017-08-08

张慧芳

猜你喜欢
斑蝥中医药大学鼻炎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大规模饲养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治斑秃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