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概况*

2017-01-15 00:55吴建丽刘双岭张淑香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腹针失眠症耳穴

王 红,吴建丽,刘双岭,韩 璐,张 良,张淑香,王 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概况*

王 红1,吴建丽1,刘双岭2,韩 璐1,张 良2,张淑香1,王 薇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回顾和整理近5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针灸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和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独特的优势,且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头针、体针、电针、埋针、腹针、耳穴、灸法及综合疗法等。本研究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一方面肯定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证据;另一方面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针刺;艾灸;机制;失眠症;综述

失眠症(Insomnia)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之一,是指患者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态,本病能诱发忧虑或恐惧心理而形成恶性循环,迫使症状持续存在。临床可见难以入睡、睡眠深度过浅、易醒、多梦、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慢性失眠可增加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的风险,且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与睡眠缺乏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采用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的方法,虽然具有见效快、作用强的特点,但副作用显著。针灸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与西药相比,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笔者整理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从头针、体针、电针、埋针、腹针、耳针、灸法、综合疗法等8个方面总结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近况,旨为失眠症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1 头针疗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的生命活动均受脑所支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就会引发失眠,针刺头部腧穴可调节脑细胞功能,促进脑内睡眠因子的释放[1],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凌云[2]采用左右头临泣透左右神聪、神庭透前神聪、强间透后神聪、左右通天透百会穴等头部透穴法治疗失眠,对照组常规针刺,30天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焦虑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头部透穴法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确切。程秀宇[3]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神庭等头部穴位治疗失眠63例,结果总有效率高达95.2%,可见针刺头部穴位可明显疏通头部经脉气血,实现改善睡眠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张栩等[4]观察头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针刺部位选取额中线、额旁Ⅰ 线、顶中线等头部标准穴线,隔天治疗1次,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72%,证实头针治疗失眠疗效确切。黄娜等[5]运用“方氏头针”治疗帕金森失眠患者20例,选取伏象区调节全身经气,信号穴区和思维穴区镇静安神,运平穴区和记忆穴区调节精神情志,通过针刺以上诸穴改善脑血流、疏通营卫、平衡阴阳从而恢复睡眠功能。上述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头部不同穴位间针刺疗效缺乏比较,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

2 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是临床治疗失眠常用的方法,是在脏腑经络辨证的基础上在躯干、四肢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并施以补泻手法,调整脏腑、疏经通络、行气和血,以达宁心、安神、定志之功。吴希等[6]认为跷脉经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的睡眠活动,主张从调跷脉论治失眠,故取申脉、照海穴以调和阴阳、安神定志。丁艳等[7]以原络配穴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50例,根据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的原则,选取心、肾经原穴神门和太溪以养心益肾,小肠、膀胱经之络穴支正和飞扬以司眼睑开合,诸穴配合以达交通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华海燕等[8]认为心、肝、胆、肾阴阳失调是引发失眠的病因,故提出以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穴取心俞、肾俞、肺俞、肝俞、脾俞等穴位,结果针刺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且针刺组血浆内的IL-1β、IL-6等的水平显著低于药物组,说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含量以改善睡眠质量。陈鑫等[9]认为心神受扰是失眠的主要原因,故采用心包经之原穴大陵穴为主治疗失眠,以疏导五脏六腑之气、清心除烦,并配以百会、印堂实现镇静安神的作用。总之,临床上体针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因辨证分型不同,选穴处方也会存在差异。

3 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毫针刺入人体腧穴后通以脉冲电流,以持续增加针感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现代电生理技术与传统针刺方法的结合。史银苗等[10]采用头针结合电针的方法治疗失眠,选取神庭、百会、经验穴等4个头穴,并给予100 Hz的脉冲电流刺激,结果显示头针和电针结合可抑制脑的异常兴奋、恢复大脑皮层平衡协调而达到镇静的效果。刘炫斯等[11]遵循《针灸大成》经典方思路治疗失眠,取穴以脾经为主,针刺公孙、隐白、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结合电针以加强针感改善失眠状态。潘先明等[12]以调神为主治疗失眠,穴取四神聪以安神益智,风池穴清利头目,神门穴宁心安神,电针代替手法运针以加强针刺效应,结果显示对中重度失眠疗效确切。杨立峰等[13]观察电针治疗失眠140例,选取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神庭等穴,用电针治疗仪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徐世芬等[14]以头为百脉之宗为依据,采取电针刺激神庭、百会穴的方法以醒脑开窍,辅以心、肝、肾原穴以滋阴养血,胃经合穴滋补肝肾,诸穴合用以达调和阴阳之功。总之,电针治疗失眠选用穴位有别,刺激频率也不同,但都有改善失眠症状的疗效,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4 埋针疗法

穴位埋线是对针灸疗法的革新,因其作用持久、便捷有效、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备受青睐。刘卓兰等[15]观察在督脉棘突下压痛点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4天埋线1次,共治疗6次,结果埋线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日间功能方面显著优于针刺组。付新求[16]在双侧心俞、安眠穴埋线治疗失眠35例,羊肠线经穿刺针完全埋入穴位,2周埋线1次,埋线两次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冯清云等[17]认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的输入之所,背腰部的腧穴能够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状态,同时埋线可以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效应,有“制其神,令其异行”的作用。徐福等[18]以穴位埋线法治疗胃中不和型失眠症,穴取双侧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诸穴合用可调阴阳、补气血发挥宁心安神之效。毋振华等[19]观察头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治疗组在百会、神庭、双侧风池埋入羊肠线,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4周以后显示埋线组疗效显著高于药物组,并且复发率更低。总之,穴位埋线临床报道较多,但实验研究较少,其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还不明确,未来应重点给予关注。

5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腧穴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而治疗疾病的特殊针法,针刺时遵循“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筋脉,深刺调脏腑”的理论调节各系统的功能,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失眠症效果显著。林龙华等[20]将60例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果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6.7%,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说明腹针和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效,且腹针疗效更好。孙远征等[21]认为任脉和足三阴经均经过腹部,肝、肾、大肠、小肠等器官又藏于腹部,故在腹部选穴以调节经脉、调脏腑,同时配以神门、安眠等穴以宁心安神,共同发挥通调阴阳之效,从而改善睡眠的状况。陈红等[22]观察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治疗失眠疗效,选取主穴纵行为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横行为大横(双)、天枢(双)、神阙,配穴依据证型不同适当配伍,操作时腹针行三部针法深刺,配穴中刺。结果发现本法可通过调节血浆内与睡眠有关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而恢复睡眠周期。

6 耳穴疗法

耳为宗脉之所聚,与全身的经脉、脏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23],通过刺激耳甲区心、神门、肾、肝、脾、肾、等耳穴代表区可以调节迷走神经纤维兴奋性,进而影响内脏分泌褪黑素的水平以调整失眠状况。杨光等[24]认为耳廓有多条脑神经的分布,通过刺激耳穴相应的脑部区域就会产生生物抑制,或利用强烈刺激产生的兴奋性来抑制原有病理兴奋灶以消除病患。故采用磁珠贴压神门、失眠、心、肾等部位治疗失眠,结果临床疗效确切。王淑芬等[25]运用耳尖放血以醒脑明目,配合耳穴贴压神门、枕穴、心穴、脾穴、肝穴等调脏腑、平阴阳,结果显示二法结合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性增强,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障碍。罗曼等[26]通过迷走神经刺激仪对双侧耳甲腔和耳甲艇进行刺激,每次持续30 min,4周后发现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明显降低,并且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也明显得到缓解。候娜娜[27]将108例失眠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治疗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积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方面无差异,但在日间功能方面耳穴压豆法要优于西药组。耳穴疗法采用非侵入方式,具有无损伤、无疼痛、安全的优势,因此对不适合针刺的、晕针的患者特别适用。

7 灸法

灸法是通过艾绒燃烧后产生的热度对腧穴进行刺激,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通畅,平衡身体阴阳以恢复脏腑器官的功能,实现治疗失眠的目的。陈勤等[28]运用艾灸的方法治疗慢性失眠,选取心俞、脾俞、肝俞等背俞穴,通过背俞穴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具有补肾益精、宁心安神的作用,再配合艾灸的温通作用,共同改善睡眠功能。孙萍等[29]观察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穴取百会、三阴交和涌泉穴,每穴温和灸15~20 min,使穴位出现透热、传热等热敏化效应,结果艾灸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刘鸿等[30]采用重灸关元、命门二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灸关元以培元固本,灸命门以温补元阳,二穴合用可补养先天而固摄后天,使气血充足、濡养心脑而达安神之功,是标本兼顾之法。董鸿智等[31]利用麦粒灸治疗失眠症,穴取神门、太溪等穴。董氏认为忧思劳倦、肾精亏虚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心肾论述失眠。故选取心经原穴神门以泻心火,取肾经原穴太溪以滋肾水,二穴相配可导心火下行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而心肾相交,神和寐安。总之,灸法治疗失眠的方法颇多,有温和灸、热敏灸、麦粒灸、透灸等,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其操作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8 综合疗法

近年来,为了缩短治疗失眠的疗程,维持针灸治疗失眠的远期疗效,临床多将针法、灸法、走罐、放血等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失眠案例,结果疗效颇佳。求小恩[32]采用温针灸的方法治疗失眠30例,温针灸足三里以补血养心安神,刺神门、安眠、印堂以宁心健脑安神,针刺与艾灸合用共同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功能,改善失眠状态。郝建波等[33]以“标本配穴”法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穴取足三里、关元、合谷和百会,不同证型又配合不同穴位,如脾胃不和加丰隆、三阴交,肝郁化火加风池、太冲等,结果针推法联合应用时,显著增加治疗效应,并且在治疗失眠的远期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陈鹏典等[3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天癸竭、太冲脉衰少,故在治疗此类失眠病时应以补益冲任和调和阴阳为主,故针刺任督二脉腧穴以调全身阴阳,充养元神,辅助膀胱经拔罐以协调五脏六腑功能,调养元神,针罐结合共达益肾宁心、调神健脑之效。何正保等[35]观察针灸加中冲放血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主穴取百会、少海、神门、足三里等,配穴根据证型不同适当加减,4个疗程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匹兹堡睡眠量表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结合放血法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9 小结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卫阳和营阴的运行与睡眠和觉醒规律关系密切,故治疗失眠的大法归根结底就是调节阴阳平衡。针灸发挥作用的特点就是整体调节,可以从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调理脏腑,使机体阴阳从紊乱状态调整回平衡状态,从而改善睡眠功能。从查阅文献可知,当前临床应用针灸技术治疗失眠的病例逐渐增多,治疗方法也多样,有单一的头针、腹针、耳针等单一疗法,也有针推、针罐、针灸等联合疗法,且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实际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①许多临床科研设计没有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②各家选穴、干预手法多为经验治疗,单穴、配穴、穴位组合之间、不同针灸疗法之间的疗效缺乏对比研究;③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多以量表或患者主观感觉为主,缺乏其他的客观指标依据;④对针灸疗法疗效时效性的考察较少,缺乏远期研究。因此,为了更好的评价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严格遵守科研设计原则,对选穴部位、操作规范、刺激参数进行规范化、严格化控制,加强对穴位间、不同疗法间的对比研究,同时加强对针灸时效性研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制定更科学的针灸治疗方案,以便推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深入发展。

[1] 刘振华,王世军.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大鼠脑组织钟基因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067-6069

[2] 凌云.针灸头部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机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2):1409-1412

[3] 程秀宇.头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13(2):71-72

[4] 张栩,王晓琼.头针治疗乌干达失眠病人78例疗效观察[J].世界针灸杂志,2014,24(1):63-67

[5] 黄娜,黄琳娜,安军明.方氏头针治疗帕金森病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3):348-349

[6] 吴希,胡慧,邢佳,等.挑治申脉、照海穴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觉醒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针灸杂志,2014,24(4):1-23

[7] 丁艳,马睿杰.原络配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15-417

[8] 华海燕,朱海军.针灸对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767-2770

[9] 陈鑫,钟兰.针刺大陵穴为主治疗失眠体会[J].河南中医,2013,33(4):589-590

[10] 史银苗,张海峰,侯宏.头针结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失眠39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22-24

[11] 刘炫斯,孙明璐,刘芳.《针灸大成》经典方电针治疗失眠患者4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66

[12] 潘先明,张礼,杨洋,等.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2):51-54

[13] 杨立峰,何小华,肖银香.电针治疗失眠症140例[J].陕西中医,2014,35(10):1407-1408

[14] 徐世芬,孙亚男,王曙,等.电针百会神庭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5):154-156

[15] 刘卓兰,王顺.督脉压痛点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2):1188-1189

[16] 付新求.穴位埋线治疗失眠35例[J].中国针灸,2014,34(1):92

[17] 冯清云,满在山.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31-33

[18] 徐福,宣丽华,郑兆俭,等.穴位埋线法治疗胃中不和型失眠症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791-793

[19] 毋振华,汪亚群,张海峰.头部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2):903

[20] 林龙华,项洪艳,金亚蓓,等.腹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38-439

[21] 孙远征,于添.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42-44

[22] 陈红,陈小刚,张婷婷,等.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老年失眠症9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8):65-67

[23] Regina R,Gerhard L,Frank B.Auricular Acupuncture with Laser[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984763

[24] 杨光,陈瑞艳,代丽娟.磁珠耳穴贴压对41例透析失眠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7):7-9

[25] 王淑芬,刘素敏.耳尖放血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10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777-778

[26] 罗曼,屈箫簘,李少源,等.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及其情感障碍35例:病例系列研究[J].中国针灸,2017,37(3):269-273

[27] 候娜娜.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89-92

[28] 陈勤,陈晓军,周志英,等.艾灸背俞穴为主治疗慢性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483-2485

[29] 孙萍,徐振海,王青,等.艾灸疗法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128-129

[30] 刘鸿,蓝蓓蕾,刘襄.重灸关元、命名穴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J].中国针灸,2015,35(3):274

[31] 董鸿智,王渊.麦粒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5):605-607

[32] 求小恩.温针灸足三里为主治疗失眠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561-562

[33] 郝建波,周焕娇,王云翠.“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723-1726

[34] 陈鹏典,杨卓欣,皮敏,等.调任通督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4(4):70-73

[35] 何正保,何铝.针灸加中冲穴放血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9):1087-1089

ASummaryontheStud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reatmentforInsomnia

WANG Hong1, WU Jian-li1, LIU Shuang-ling2, HAN Lu1, ZHANG Liang2, ZHANG Shu-xiang1, WANG Wei1△

(1.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2.TheSecondMedicalColledge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01,China)

This research reviewed and sorted out the clinical literatures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nsomnia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ap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and uniqu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sleep. The usually used treatment were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imbedding needles, abdominal acupuncture, ear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therapies. This researches not only af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insomnia and provided the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but also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es and presented some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Mechanism; Insomnia; Review

R246.1

A

1005-0779(2017)09-0085-04

哈尔滨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5RAQXJ093。

王红(1958-),女,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的文献检索及资料整理工作。

△通讯作者:王薇(1956-),女,研究员,从事实验针灸工作。

2017-03-09

猜你喜欢
腹针失眠症耳穴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