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不止治验

2017-01-15 05:32蒋传义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6期
关键词:冲脉泻法太溪

蒋传义 丁 岚

(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东方星座四单元401室,江苏 徐州 221004)

呃逆不止治验

蒋传义 丁 岚

(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东方星座四单元401室,江苏 徐州 221004)

呃逆;针刺;辨证取穴

患者,男,27岁。因饮酒过量,呕吐后遂呃逆不止,于1999年5月2日求治。刻诊:患者仰卧于床,面呈虚弱之色,闭目懒言,虽呃逆不止而其气力渐衰。病史(代述):1999年5月1日新婚,次日应约赴岳父母家。席间饮酒过量且呕吐,车载返家后遂呃逆不止。诊断:大虚之候,回阳救逆。治则:壮肾补胃,滋助冲脉下行之力。

取穴: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等穴。内关双取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其余诸穴双取,尽用补法,留针30 min,行针5~6次。泻法为迎着经络循行方向斜向刺入,得气后(即出现经络传感)快速捻转,紧提慢插,出针时摇大其穴,开其门,利其路,稍按或不按其穴,用意为缓解膈肌痉挛,胃体收缩。补法为顺其经络循行方向斜向刺入,得气后慢提紧插,出针疾按其穴,勿使气出。其呃逆之势,随着屡屡行补,亦逐渐停止,直到出针时,患者呃逆已完全停止,出针后渐渐入睡而安。

按:西医学称呃逆为膈肌痉挛。余则以为,患者饮酒失控,胃腑经激烈呕逆几乎排空,阵阵呕逆,实为胃体排空后渐趋收缩,严重者极易产生“胃气告竭”之虚脱危象。患者虽年富力强,但趋于危殆,急需逆流挽舟,即回阳救逆。

该案中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经穴,通阴维脉,主胸腹疾患。强刺激泻法不留针,其意前已述及。对此历代针灸贤哲皆有论述,金代窦默在《标幽赋》中谓“胸满腹痛刺内关”;灵龟八法歌诀中又有“内关行处治心疼”之语,其心疼又指心腹、膈肌不舒;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有“胸中之疾内关担”;“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则出自针灸歌诀《百症赋》。余用强刺激泻法不留针,实乃为紧步先贤思想,发扬光大古典针灸学术。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又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循行交会之处。脾者为后天之本,具有坤顺之德,交通四脏,掌握升降出入之钥,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用之得当,疗效非凡。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亦为土中之土穴。《内经》言“合治内腑”,又云“人无胃气则死”。患者阳明胃气濒临危殆,用补回阳,自然入谱合拍。上巨虚、下巨虚二穴,虽同属胃经,然一为手阳明大肠经下合穴,一为手太阳小肠经下合穴,三合穴尽补,有利于恢复患者胃肠下降功能,助其下行之力。另外,上巨虚、下巨虚二穴又为冲脉之下输。冲脉者,血气之宗,源于脾胃,其循行正经、腹内经别,会于气冲而下行,用补自能加强其向下冲行之力,抑制其上冲、呃逆连声之功能。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亦为该经输穴,“脏病求其输”。太溪用补,滋壮肾之先天阳气,而生收引镇静、回阳救逆之功。2016年5月初,一位年过古稀之男性患者,亦呃逆不止,诸医束手无策,用此针术,亦可手到病除。

该案中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为回阳九针穴所属,均双取用补法,留针30 min,因此疾病迅速向愈。全案仅取6穴,均为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之穴,简明易取,其含义精详。本案虽为危重疾患(饥劳醉饱切忌使用),但因诊断、治则、病机、病理掌握丝丝入扣,故速获回阳救逆之效。

2016-08-08)

猜你喜欢
冲脉泻法太溪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冲脉理论分析针刺对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意义
从冲脉试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温暖手脚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太阳穴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