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整骨术治疗儿童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5 09:09巴音额古乐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蒙医夹板肘关节

巴音额古乐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整骨科 呼和浩特 010065)

蒙医整骨术治疗儿童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巴音额古乐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整骨科 呼和浩特 010065)

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4期间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伸直型47例,屈曲型2例;Gartland 分型为:GartlandⅡ型 15 例,GartlandⅢ型 34例;远端旋转移位18例。分别通过蒙医传统整骨术:喷酒捋扶,瞬间用撑、捏、拿、压法复位,经C 形臂 (X 线)透视示骨折复位良好后放置压垫,可用儿童髁上夹板固定,每日进行喷酒按摩,调整夹板松紧度及压垫方位并观察远端血运情况;定期拍片观察骨折位置,及时调整夹板;术后3~4周拆除夹板,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采用肘关节功能 Flynn 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月,平均12月,全部患儿均获得良好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4~7周,平均时间 5.6 周;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血管神经损伤或 Volkmann 挛缩等并发症。按照肘关节功能 Flynn 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40例、良6例、可3例、差0例。结论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独特之处,即:创伤非常小,无副作用,对骨骺无损伤,对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蒙医传统整骨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5%~10%,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的儿童,以5~7岁的男孩为多见[1-2]。在治疗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导致Volkmann挛缩、肘关节内翻畸形等。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期间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9例,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共49 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摔伤42例,车祸伤7例,伸直型47例,屈曲型2例,Gartland 分型为:GartlandⅡ型 15 例,GartlandⅢ型 34例,远端旋转移位18例。伤后6h内复位43例,6d内复位6例。本组不包括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及伴血管神经损伤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前备儿童肱骨髁上夹板一套(共4块板);捆扎寸带3根;压垫4个;前臂吊带1个。术前通过家属对患儿的疏导及沟通尽量让其患儿达到较放松状态为佳。

2.2 喷酒捋抚-复位 : 患儿坐立位或仰卧位情况下,在患儿骨折处快速喷酒捋扶分散患儿注意力,让其患儿肌肉松弛状态下迅速复位。⑴伸直型骨折:一位助手手握持上臂近端,另一位助手握持前臂远端,尽量让患肢外展、手掌朝上的位置,两位助手相互对抗牵拉,术者用两手四指(拇指之外)握持骨折近端向外方压、拉的同时用两手拇指向前方推压尺骨鹰嘴并肘关节屈曲至60°位置,将其骨折归位为准。⑵屈曲型骨折:在助手的协助下,术者用拇指将从前方推移骨折远端的同时用其它指将骨折近端从后方向前方用勾拉等方法进行骨折归位后使肘关节屈曲160°位置为佳。上述操作完成后用 C 形臂 (X 线)透视并进一步了解骨折复位情况,若复位失败或者位置欠佳时再次在C 形臂透视下进行适当复位,以致达到复位标准。

2.3 夹板固定:⑴伸直型骨折:骨折整复后依据骨折具体情况而将肘关节屈曲至90°~100°位置用儿童肱骨髁上夹板(4块夹板)捆扎(三根捆扎带)固定。夹板固定时压垫必须放置骨折移位方向,其尺骨鹰嘴处放置梯形压垫(梯形向上),肱骨前侧放置平行压垫,肱骨内外髁处放置梯形和塔形压垫为宜。⑵屈曲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将肘关节屈曲至160°位置固定1周后将再将逐渐屈曲至90°固定1~2周,其骨折近端后侧、骨折远端前侧分别放置厚一点平行压垫,内外髁易移位处放置梯形和塔形压垫为宜。

2.4 喷酒按摩:每日患处喷酒按摩1~2次。骨折早期(1周内):在骨折压垫处用压法、捏法,在夹板上下部位用拿法,夹板间隙可用抚、摩法等进行按摩。通过喷酒按摩可促使骨折处消肿及减轻疼痛,具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作用,并对骨折修复创造有利条件。骨折中期(2周内):在前臂进行向近端摸法,肘关节处用涅法按摩的同时在肝腧穴、肾腧穴处点穴按摩,以改善微循环,舒筋通络,强肝益肾促进骨折愈合。骨折后期(3周后):患肘处可用拿法、牵法、端法按摩,骨折断端处捏法、擦法等,前臂进行抖法、摇法、提法;脾胃腧穴进行点穴按摩,以达到补气养血、强筋壮骨恢复功能之效果。

2.5 对症用药: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根据伤势程度及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对症用药。若肿胀严重,不能固定夹板时,用酒调哈布德日-9敷于患处,待1~2d消肿后再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用亚顺毛勒日(院内制剂),有神经损伤可用额尔登乌日勒丸,若出现关节僵硬或筋膜损伤用森登-4或珠格楞-5外敷。

2.6 功能锻炼:固定后第2天开始进行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屈曲及握拳等功能练习,待固定1周后将肩关节进行前后摇摆及抬肩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可渐进性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以致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7 肘关节Flynn评定标准[3]:优:提携角丢失0°~5°,运动丢失0°~5°;良:提携角丢失 5°~10°,运动丢失 5°~10°;可:提携角丢失 10°~15°,运动丢失 10°~15°;差:提携角丢失>15°,运动丢失>15°。

3 结果

本组49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 3~18 个月,平均12 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 4~7 周,平均5.6 周。 无肘内翻畸形、Volkmann 挛缩、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发生。根据 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40 例;良:6 例;可:3 例;差:0例。

4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并且在治疗某个环节操作不当会引起创伤性“二次打击(二次损伤)”[4-6], 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致残,而蒙医传统整骨术对儿童骨折治疗有独特之处,具有治疗方法简便、创伤微小,对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本组回顾性研究中未出现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无Volkmann 挛缩、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等发生,通过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表明,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可达:94%,得到了满意的疗效。

4.1 复位前骨折移位情况判断的重要性:正确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进行良好复位的前提,肱骨髁上骨折不仅前后移位、侧方移位的同时还可能有内旋或外旋移位(相对于远折端而言)。一般情况下,伸直型骨折内旋移位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易造成肘内翻畸形,是愈后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外观的主要原因之一[6],而屈曲型骨折易外旋移位,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肘外翻畸形[7]。因此,在骨折复位前清楚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很重要且有助于复位、固定及压垫放置的恰当选择。通常情况下,骨折前后、侧方移位、旋转移位都可以通过X线能够准确的判断,但旋转移位(骨折远、近端)时判断较相对难一些,无论内旋或外旋移位时X线正位片上骨折两端横经均不相等。若骨折远端内旋时正位片上可见鹰嘴内侧皮质密度增高伴肱骨小头居中,尺桡骨近端重叠;侧位片上可见肱骨小头偏前,尺桡骨近端重叠较少,若外旋移位时正位片上可见鹰嘴外侧皮质密度增高伴肱骨小头向外偏移,尺桡骨近端有分离征象;侧位片上可见肱骨小头向后偏移,尺桡骨近端重叠较多;有时因拍片位置及体位的影响,远折断无明显旋转征象,但近侧端有旋转征象,仍应视为远折端旋转。若近侧端内侧皮质弧度加大,外侧皮质弧度变直,则是近折端内旋移位的表现,也就是远折端外旋;如近折端外侧皮质弧度加大,内侧端皮质弧度变直时,表明近折端外旋,也就是远折端内旋。

4.2 复位要精准化、固定要恰当化:蒙医整骨术要求医者手法要精准,用力要适度,尤其在儿童髁上骨折复位时需缓中有力的原则,避免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复位前应详细阅读X线片,心想骨折移位情况及位置(三维图像在心里),复位当中手法要连贯准确,尽量使一次性复位成功为目标,应做到手到病除的效果,其主要矫正重叠移位、尺桡偏而达到骨折治愈及关节功能良好的恢复,复位不必强烈要求解剖复位,但必须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也就是说骨折对线必须良好(力线纠正),上肢对位必须达到1/2以上,骨小梁排列线与骨骼生理弧度一致即可[8]。复位后在固定时必须依据患者年龄、体质、伤情、骨折类型进行选取适合的夹板固定,夹板、捆扎带松紧度必须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骨折再次移位、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缺血性肌挛缩等发生。

4.3 喷酒按摩、压垫调整要及时化:骨折治疗过程中喷酒按摩[9]、压垫调整是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骨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折治疗过程中依据骨折三期愈合情况应用不同的喷酒按摩方法(蒙医14种按摩法的灵活应用)治疗使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及时调整压垫位置能够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及有利于矫正骨折断端正确力线而起到渐进性归位作用。但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应清楚的认识和重视喷酒按摩、压垫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才能使骨折复位后治疗有效,能够达到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最终目的。因此,喷酒按摩、压垫调整要及时化才能提高骨折治愈率及有效的防止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4 功能锻炼要合理适当化: 蒙医整骨术在治疗骨折过程中注重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作用,强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之理念,认为人体是活的,不能像死水一样对待(疾病),应像活水一样(流水)对待,貌似“流水不腐,户枢不囊”,动则健,静则废的道理,即便夹板固定后骨折断端需要静的,而骨折附近关节及肢体是需要动的,但两者是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动静是相对而言的。然而,为了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能够同时并进,适当加强功能锻炼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始终,并以分期、定期地不影响骨折断端稳定性而进行[10]。因此,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适当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同时能够防止关节僵硬及患肢肌肉萎缩作用,功能锻炼需早期以相对静为主,中期以达动静平衡,后期以动为主的原则进行。

综上所述,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骨折时,尤其儿童骨折时需要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医生来进行整复固定为佳,并在复位前应准确了解骨折具体情况及伤情变化,应遵循复位要精准化,固定要恰当化,喷酒按摩、压垫调整要及时化,功能锻炼要合理适当化才能保证良好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肘内翻畸形变、Volkmann 挛缩症、血管神经副损伤及骨化性肌炎等)的发生,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1]何晖,张亚忠,黎旭军,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捆绑带内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01):53-54+57.

[2]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等.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01):88-89.

[3] Flynn JC,Matthews JG,Benoit RL. 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 Sixteen years’ experience with long term follow up[J].J Bone Joint Surg Am,1974,56(2):263-272.

[4]巴音额古乐.损伤控制理念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会杂志,2011,43(6):677-679.

[5]巴音额古乐,金鸿宾,黎明.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骨折为主的多发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骨伤,2015.(09):811-814.

[6]朱东波,李云龙.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0.13(5):523-25.

[7]黄耀添,刘金祥,李华林,等.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 (9): 564-566.

[8]包金山.蒙医骨伤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9]巴音额古乐. 蒙医传统喷酒按摩法促进骨折愈合机理及作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01):25-26.

[10]巴雅勒格,巴音额古乐.中国包氏蒙医整骨流派学术渊源及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10):72-73.

R291.2

B

1006-6810(2017)09-0030-03

2017年7月28日收稿

猜你喜欢
蒙医夹板肘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