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三大难题—桃源县走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利用新路子

2017-01-15 18:44刘源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桃源县沼气粪污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三大难题—桃源县走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利用新路子

湖南省桃源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湖南省蛋鸡养殖最大县、南方草食动物优势区域县。2016年,全县出栏生猪111.47万头、牛4.75万头、羊82.95万只、禽3050.5万羽,全县蛋鸡存笼量1017.25万羽,实现养殖业产值6880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2%。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持续保障了市场供给,但粗放的生产方式、掠夺式经营,养殖大县也成了污染大县,全县畜禽每年产生粪污约400万吨,其中仅生猪、蛋鸡规模场产生粪污就有100万吨。粪污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怎样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对此,桃源县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引导、处理、利用三大难题,走出了政府监管支持、市场专业收运、企业加工利用的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利用新路子。

一、精准定位政府、部门、养殖户和市场各自的“角色”

政府在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引导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整县推进上,当地政府主要运用法制措施规范管理,先后出台了2个规范性文件。在部门履职上,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纳入属地乡镇和相关县直单位绩效管理,并与财政拨款直接挂钩。同时,桃源县成立了专门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领导小组。在政府支持上,一是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加工利用企业落地建设,县政府无偿划拨约60亩土地给宝胜沼气建设用地,县财政支持三尖有机肥厂土地出让金100万元,同时加大有机肥支持力度,开展扶贫点村送肥下乡、有机肥示范推广和富硒特色产品专用肥应用;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经费,由县治污办考核,奖励粪污处理利用成效突出乡镇;三是整合项目资金,近几年整合项目资金220万元,用于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粪污运输车辆配套。

乡镇人民政府及国土、规划、水利、环保、建设、畜牧等各部门尽职履责、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一盘棋,全县建立了源头审批、中间监管、末端监测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源头监管上,对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严格准入审批,执行主体工程与治污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综合评估属地养殖结构和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畜种和载畜量,合理调控单场规模和区域养殖量。同时,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时间,开展县直单位联合现场踏勘,现场给予答复。中间监管上,由环保部门开展执法,监管随意排放粪污和处理设施不运行或不正常运行行为。末端监管上,由环保、属地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养殖场是否实现达标排放或收集处理,通过全产业链监管,全县实现零直接排放。同时,明确养殖业主作为粪污处理直接责任人,负相应责任。正确依靠和利用市场发挥的工业化处理利用畜禽粪污的作用。

二、解决粪污处理利用难题

第一,桃源县生猪散户粪污完全能就地消纳,实现种养平衡,主要问题是规模户粪污处理。规模户以实现就地处理利用或达标排放为目的,由环保部门和属地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养殖业主是否配备粪污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未配备设施或未实现达标排放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履责。工艺上,采取干清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减少粪污排放总量;模式上,主要采取种养结合就地消纳利用、沼气处理和绿狐尾藻生物净化三种,据统计,全县共建设户用沼气5.71万口、中小型沼气386口、大型沼气11处,年消纳粪污80万吨,其中积极推广绿狐尾藻模式,全县有28家生猪规模场应用。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资金来源为养殖户自筹和国家项目扶持建设。

第二,全县确立了肥料利用、能源利用的核心路线,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鼓励就地还田、还地、还林。通过招商引资,桃源县引进了湖南三尖农牧有机肥厂和宝胜生物质发电厂,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三尖有机肥厂于2014年建成投产,设计利用能力年处理畜禽粪污30万吨,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目前年处理畜禽粪污4万吨,年生产有机肥1.2万吨;投资4000万元的宝胜生物质发电厂第一台发电机组于今年投入使用,其余3台机组预计年底陆续投入使用,4台机组全部投产,年处理鸡粪20万吨,年发电1500万度。两个利用企业全线运行,年处理鸡粪50万吨以上,基本解决桃源县蛋鸡鸡粪出路和资源利用问题。

猜你喜欢
桃源县沼气粪污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桃源县城共享单车推广与实施方案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