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蜂产业发展

2017-01-15 18:44杨艳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周应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养蜂业大理州蜂产品

文│杨艳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 周应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大理的蜂产业发展

文│杨艳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 周应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蜂产业是高原特色农业、山地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区面积占到全部土地资源面积93%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来说,发展蜂业十分适合。大理州山区最大的特征是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多样使得植物繁多,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因而蜜粉源丰富,流蜜量大,加上野生山花不受农药的污染,产出的蜂蜜味美香醇,质量好价值高。大理州是“云南硬蜜”和“药蜜”的蜜中极品——野坝花蜜的主要产区之一。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胶等蜜蜂系列产品不仅对人体有着极佳的保健作用,还为烟草、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提供了不可缺少且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大理州蜂产业发展现状

据2016年年底养蜂摸底调查,大理州有蜜蜂177924群,蜂蜜产量859吨,80%以上为中蜂,意蜂养殖不到20%,其中饲养20群以上的有1345户,养蜂59308群。蜜蜂养殖量最大的是云龙县,20群以上的有324户,养蜂9742群;养蜂技术发展最快的是祥云县,60%以上的养蜂户使用了活框养殖技术。在大理地区,蜜蜂品种、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蜂蜜产量差异很大,饲养管理条件较好,意蜂单群年产量为100多千克,中蜂单群年产量在10千克以上;在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意蜂不适宜养殖,中蜂通常年产量在2~5千克,零产量也屡见不鲜。

但是,一直以来,大理州蜜蜂以自发养殖的居多,相关部门投入引导科技养殖的较少,因而全州的蜜蜂养殖科技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差异大,科学养蜂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大理州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扶持相对较少,养蜂业资金投入少。大理州内政策扶持相对较少,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吸引力和产业经济总量不高,导致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开展艰难。

2.养蜂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饲养管理方式较落后。大理州养蜂基本以家庭结构为主,饲养规模小,高度分散,标准化、良种化程度不高,科学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蜂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蜂螨、白垩病等疫病发病普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3.缺乏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缺乏。目前,大理州蜂业以散户养殖、小量出售为主,无龙头企业拉动,在蜂产品市场所占份额有限。

4.蜂产品市场混乱,造假掺杂现象突出。蜂产品在大理州一直属于走俏商品,但是由于饲养管理方式落后导致产量不高,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造假掺杂,从掺入白糖、转化糖、淀粉、食盐、糊精、化肥、明矾发展到高果糖浆,有的地方出现了纯粹的假蜜。只有解决劣质假蜜问题,才能保障蜂产业稳定发展。

三、加快大理州蜂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政策加以引导扶持。各级政府应将养蜂业作为农业经济体系组成的一个重要产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畜牧科技部门负责地方养蜂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良种繁育与推广等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性。

2.创建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和养殖场,示范带动养蜂科技水平提升。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在全州建立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和繁育场,集养蜂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优良蜂种的繁育及优质蜂产品的加工生产于一体,通过基地示范带动辐射当地及周边县、区乃至全州的养蜂业发展。

3.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抓住大理州林区植物品种繁多,空气洁净、无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好,蜜粉源植物丰富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无污染的养蜂业基地,生产绿色蜂蜜产品,大力打造山地牧业的绿色、特色品牌。

4.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规范蜂种引进、检疫等管理,加强对地方良种的保护,将蜂产品的管理纳入畜产品安全监管范围,建立健全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密切畜牧科技部门与工商、公安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准入制度,杜绝假冒伪劣蜂产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优质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猜你喜欢
养蜂业大理州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