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对策

2017-01-15 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西药处方医师

周 鑫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研究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对策

周 鑫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药剂科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开具的1500张西药处方,对上述西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西药联合应用处方所占数量和比例,并归纳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寻找相应对策。结果1500张西药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7%;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31.88%)、头晕(20.96%)等,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不良配伍(34.93%)、重复用药(27.51%)等。结论不良配伍、重复用药等可导致接受多种西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完善用药监管制度、提升医师专业水平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对策

在临床西医治疗过程中,两种及以上药品联合使用的情况十分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存在着诸多禁忌,临床医师若未能充分、全面的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在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中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本研究通过对1500张西药处方回顾性分析后发现,不良配伍、重复用药等是导致接受多种西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500张西药处方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处方均完整、有效、真实且具有代表意义。处方所对应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疾病种类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参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2]对西药联用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抗生素处方数量、处方药品总数量以及针剂药物总数量等。在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归纳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3 观察指标:统计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分析处理数据,各项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进行组间检验,当P<0.05时,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比较:1500张西药处方中,共229张处方其对应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7%(229/1500),在229件不良反应事件中,、发热43例(18.78%)、乏力35例(15.28%)、皮疹16例(6.99%)、水肿例10例(4.37%)、睡眠不足4例(1.75%),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

2.2 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原因比较:对229张出现不良反应的西药处方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分别是不良配伍、重复用药、剂量不当和用法不当,上述原因在229张出现不良反应的西药处方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3%(80/229)、27.51%(63/229)、21.40%(49/229)、16.16%(27/229)。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药物种类日益繁多,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也成为了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多种西药联合使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病情加重、久治不愈。从临床治疗的方面来看,西药联合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3];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部分药师受到业务水平、专业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正确对多种西药进行有机配伍,最终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证实,在现代医学里,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于多种西药联合治疗,得到医学界普遍认可的可联合使用的药物只有抗结核药、抗高血压药等,且在患者严重感染时才推荐小剂量使用[4]。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在抽查的1500张西药处方中共229张处方存在联合用药不合理或不规范的情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27%,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微可逆的,具体包括过敏、头晕、发热等,以过敏为主,占比31.88%;通过对出现不良反应的药方进一步分析后,笔者发现不良配伍、重复用药、剂量不当和用法不当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首先,配伍不良。临床药师在用药和配药的过程中一旦未能准确、全面的把握药物配比以及各种药物之间的特殊性质和化学反应,便可引发药物之间的负性相互作用、造成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若不同西药配伍不良,其联合使用不仅不会有助于疗效的增强,反而会进一步削弱治疗效果、引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这也是本次研究中导致不良反应的最常见原因,占比34.93%。其次,重复用药。重复用药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药品种类十分丰富、部分药物名称相近甚至相同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在用药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重复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第三,用法不当。用法不当主要体现在药剂选用错误或药物选用不合理之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实际的用药过程,临床医师常常因未完全明确患者的各项适应证而用药不当,最终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最后,剂量不当。一般情况下,用药剂量直接决定着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若剂量偏高,可导致患者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进而引发不良反应;若剂量偏低,可延长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治疗效果;此外,给药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若给药时间不合理,间隔给药时间太长或太短均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通过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主要不良反应种类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应文献后,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措施预防和应对多种西药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①建立健全医院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大用药监管力度,严格把关,多环节、高质量、全方位的对医院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督。②完善奖惩制度,规范院内药品使用程序,将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考核临床药师的一项指标,将其与医师的绩效直接挂钩,对于表现优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的医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对于表现较差、工作态度散漫且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医师,给予必要的处罚并全院通报批评。③对临床医师进行再教育,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每位医师能够明确各项药物之间的配伍作用,减少用药不当发生率。④完善监督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医师处方的核查,对于不合理的处方应及时退回,并要求责任医师就该病例进行处方的重新拟定,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源头,进而保证所开具的每一张药方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但药物搭配不当、使用不当极易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最终治疗效果。为此,临床应不断加大对西药联合使用的监管力度以及对医师的教育培训力度,从制度上约束用药行为,从源头上提升患者就医质量。

[1] 袁传伟,卢金兵.我院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的反应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7):4744.

[2] 周延坤.中西药结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27-128.

[3] 陈国元.分析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4, 4(19):74.

[4] 孙新梅.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4):122.

R969.3

B

1671-8194(2017)16-0119-02

猜你喜欢
西药处方医师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人间处方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