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017-01-15 20:13孙诚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包膜胆管原发性

孙诚鸿

(辽宁省本溪市传染病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孙诚鸿

(辽宁省本溪市传染病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为小肝癌的77例患者以及证实为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MR扫描,伴肝包膜回缩有助于进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诊断,填充进展强化模式对比剂廓清伴肿瘤(假)包膜的显现 高度提示小肝癌,P<0.05。结论强化模式及伴随征象中的肿瘤(假)包膜、肝包膜回缩可作为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肝细胞癌;胆管肿瘤;胆管细胞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是两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可通过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但容易出现混淆,临床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鉴别诊断[1]。本文对部分经病理证实为小肝癌以及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经病理证实为小肝癌的77例患者,男40例,女37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5.12±11.23)岁。以及证实为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6.33±10.25)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弥漫性病变,对两组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肝脏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状态下要求患者保持平静状态,并进屏气。对患者分别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检查结束后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读片,得出分析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明确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与小肝癌的鉴别指标,P<0.05为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病灶分布情况: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 病灶以分叶状为主,小肝癌病灶大多为类圆形。两组病灶均大多分布在右叶,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灶MR平扫与增强扫描特征:两组病灶经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伴肝包膜回缩有助于进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诊断,填充进展强化模式对比剂廓清伴肿瘤(假)包膜的显现高度提示小肝癌,P<0.05。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其中,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两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2]。临床对上述两种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的时候,部分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可准确诊断。但也存在一部分患者缺少典型影像学特征,容易出现误诊。为此,对二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鉴别以准确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灶经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同,伴肝包膜回缩有助于进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诊断,填充进展强化模式对比剂廓清伴肿瘤(假)包膜的显现高度提示小肝癌。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疾病在病变组成及其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与其影像学表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3]。小肝癌经MR扫描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出现低信号与及周围肝实质延迟强化和瘤内细胞成分密集相关。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外周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导致出现早期周边强化的情况。但是,在其病灶中心存在大量的纤维组织,使用对比剂后期出现向心性填充现象,因此在T2WI上,表现出以周围较中央相对高信号的情况。另外,在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中,较常见持续稳定强化模式。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在动脉期大多表现出外周环形强化伴或不伴有中央不均匀分隔样强化,小肝癌在动脉期则大多表现出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现象,对比剂填充较完全。由此可见,小肝癌及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在MR强化扫描中,在强化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特征性。但是,在增强各期病灶内,存在不同的强化特点。通过对二者的强化特点进行分析,可进行准确的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组织类型,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本病相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较为少见,国内资料报道占原发性肝癌的5.5%[1],在美国仅占肝脏恶性肿瘤的7.7%,常见于东南亚国家[2]。病因不清,胆道结石、Caroli病、胆囊疾病、化脓性胆管炎、华支睾吸虫感染等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多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AFP多为阴性。通常CA19-9和CEA常用于该病检 测,但很难作出诊断。本组病例CA19-9阳性率44.8%,敏感性尚可,但不具有明显特异性。CEA阳性率为5.5%,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差。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更多情况下依赖于CT检查,回顾性分析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其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依据大体形态将肝内胆管细胞癌分为3型: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临床常见类型多为前2种。CT平扫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结节,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缺乏纤维包膜有关。病理上肝内胆管细胞癌瘤内更低密度区证实为囊变、坏死及黏液聚集。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初步证实,动态增强扫描中小肝癌与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表现有所重叠,但强化模式及伴随征象中的肿瘤(假)包膜、肝包膜回缩对小肝癌和肿块型肝内小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本次研究总体纳入的不同类型疾病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结果与结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结果,还有待在今后扩大样本容量,予以分析研究。

[1] 陈枫,赵大伟,赵晶,等.硬化型肝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影像征象及病理学对比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375-379.

[2] 裴新龙,苏静,刘剑羽,等.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CT强化模式及其病理基础[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6):431-436.

[3] 许永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R735.7

B

1671-8194(2017)16-0153-01

猜你喜欢
包膜胆管原发性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