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不良反应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2017-01-15 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门诊

王 晶

(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王 晶

(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前来我院门诊输液时产生不良反应(ADR)的患者30例,按照输液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对其进行停药或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和6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患者输液时出现不良反应,对其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患者恢复较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将其推广。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门诊中常用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治疗手段就是静脉输液。输液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剂量正确、合格药品时产生的对机体有伤害的反应,不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周期[1]。近年来,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药品种类激增,进而提升了不良反应出现率。门诊治疗中多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提升药物见效速度,但患者的年龄层次各不相同,用药种类较多,因此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较多[2]。有效地护理措施对防范不良反应以及提升应急处理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本研究选择了3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注射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进行区别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和研究数据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门诊输液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0例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14例。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66岁,平均年龄(39.3±6.8)岁;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四肢麻木、视物模糊、头晕;1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发红、皮疹;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头痛、烦躁、嗜睡;5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面色苍白、寒战、出冷汗;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 加强巡视: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期病情变化较快,特别是进行特殊药物输注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力度,确保患者安全。若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必须进行皮试,则护理人员应加大此类患者巡视力度,观察患者在输液时的体征、症状等。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具体处理流程,确保第一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

1.2.2 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无菌要求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进行输液工作,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时须严格按照标准填写好输液卡;根据患者的血管粗细、病情等调节输液的速度,并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护理人员须在输液全过程中反复确定患者的姓名,避免出现失误。

1.2.3 加强心理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应该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工作之前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在相对平和的情绪中进行输液,避免因紧张情绪产生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在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便于对患者展开应急处理工作。

1.2.4 生理护理: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停止输液,同时需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通知医师。确保患者体位相对舒适,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避免增加患者的生理不适感。

1.3 判定标准: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共设置10道问题,每题10分。≥80分为满意;≥60分为一般,<60分则为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15例患者中,共有14例(93.3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持满意态度,有1例(6.67%)患者认为护理工作质量一般,无一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该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15例患者中,共有4例(26.6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持满意态度,有5例(33.33%)例患者认为护理工作质量一般,6例(40%)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该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6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统计值为4.6584,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院的治疗效率和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静脉输液起效快,疗效好,是不少医师和患者普遍选择的治疗方式。静脉输液属于对机体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在治疗时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加强巡视,积极配合医师,尽快处理。

舒适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护理只注重患者病情而不重视患者心理感受的护理观念。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和6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提高救治速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受不良反应干扰的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将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1] 周玲.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2, 33(9):1965.

[2] 黄立敏.76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业, 2013,22(5):113.

[3] 孙卫华.对门诊输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81-182.

R47

B

1671-8194(2017)16-0271-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