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治咳“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

2017-01-15 22:33刘晓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饮方中病证

刘晓静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咳嗽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咳嗽既是多种疾病中可以出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又可以作为独立疾病的病名,其发病原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机升降失调[1-2]。目前中医学界所称之经方,多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诚如《金匮心典·徐序》云“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角药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将3味中药进行固定组合的配伍方式[3-5]。角药可以独立成方,也可以作为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联合应用,扩大使用范围[6-9]。医圣仲景首创了角药的雏形,在治咳方剂中多有体现。据条文统计,载有方药的条文(含附方)中“咳”字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出现近20次。本文对经方治咳“角药”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力求为后世医家治咳及其他病证提供有益借鉴。

1 独立成方之治咳角药

方剂由3味药有机配伍而成,其配伍特点、结构形式与角药相一致[10-11]。现将独立成方之治咳角药分析如下。

1.1 皂荚、蜂蜜、枣膏 由皂荚、蜂蜜、枣膏角药配伍而成的皂荚丸方,具有涤痰除浊,降气止咳之功。方中皂荚宣壅导滞,利窍涤痰之力较强,酥炙后和蜂蜜为丸,可以缓和皂荚峻烈之性。做成丸剂,亦是缓和峻烈之性,为峻剂缓功之意。枣膏和汤服,可以固护脾胃,以防耗损中气,伤及正气。本方《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痰浊壅肺之咳嗽上气,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痰浊壅肺,肺失清肃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1.2 桔梗、贝母、巴豆 由桔梗、贝母、巴豆角药配伍而成的桔梗白散方,具有宣肺祛痰排脓,清热泻下解毒之功。方中桔梗功善宣肺祛痰排脓,贝母清热化痰解毒,巴豆峻泄清热,三者配伍,共奏祛痰、排脓、清热之效。本方《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血腐脓溃之肺痈,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热毒壅肺,肺气不利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1.3 瓜蒌、薤白、白酒 由瓜蒌、薤白、白酒角药配伍而成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方,具有通阳宣痹,豁痰宽胸之功。方中瓜蒌豁痰下气,宽畅胸膈;薤白通阳散结,除痹止痛;白酒通阳,鼓舞药势,增强药性,三者配伍,胸阳得宣,痹阻得通,诸症可除。本方《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胸阳不振,痰浊阻滞之胸痹。咳嗽是因胸阳不振,寒饮上袭,肺失肃降所致,是胸痹诸症中的一个症状表现,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寒饮上袭,肺失肃降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 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治咳角药

角药可以成为方剂的主要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缺失该角药不能称为其方,方剂原有功效及主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12]。

2.1 麻黄、五味子、半夏 由麻黄、五味子、半夏配伍而成的角药,是射干麻黄汤方、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生津敛汗,宁心安神;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诸药配伍,共奏化痰敛肺止咳之功。麻黄性喜发散,五味子性喜收敛,散敛并用,调和肺脏之宣肃,半夏燥湿化痰,直祛痰邪,实为标本兼顾之配伍。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治疗外寒内饮之水饮内停兼表证、支饮,寒饮郁肺、寒饮夹热上迫之咳嗽上气,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水饮内停,风寒束表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2 干姜、细辛、五味子 由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而成的角药,是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干姜、细辛温化寒饮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生津敛汗,宁心安神,诸药配伍,共奏温肺化饮,敛肺止咳之功。干姜、细辛性温发散,五味子味酸收敛,散敛并用,以复肺气宣降之职。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治疗寒饮伏肺之支饮、寒饮内停兼表证,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寒饮内停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3 大戟、甘遂、芫花 由大戟、甘遂、芫花配伍而成的角药,是十枣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大戟善泄脏腑之水湿,甘遂善行经遂之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之伏饮,诸药药性峻猛,攻逐水饮之力尤甚,使饮邪从二便出,同时易耗损正气,故用大枣同煎调服,固护脾胃正气,缓和药物峻烈之性,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治疗水饮停滞心胸之支饮咳嗽、太阳病变证,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水饮停滞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4 麻黄、杏仁、石膏 由麻黄、杏仁、石膏配伍而成的角药,是厚朴麻黄汤方、麻杏甘石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止咳;石膏清泻肺中郁热,可制约麻黄辛温发散之性,又能透邪外出而不敛邪;杏仁宣肺降气而止咳,诸药配伍,共奏宣肺清热,降逆止咳。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治疗邪热壅肺之太阳病热证、饮热迫肺之肺胀咳嗽上气,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肺热炽盛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5 茯苓、白术、附子 由茯苓、白术、附子配伍而成的角药,是附子汤方、真武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以利水,茯苓健脾利水,白术健脾燥湿,诸药相伍,共奏温阳健脾,利水渗湿之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同补,以增强扶正利水之功,水湿祛除,无以上犯肺脏,则肺气宣肃如常,咳自除。该角药在《伤寒论》中多配伍用于治疗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所致诸症,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阳虚水泛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6 麻黄、细辛、五味子 由麻黄、细辛、五味子配伍而成的角药,是射干麻黄汤方、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麻黄解表散寒,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诸药配伍,共奏散寒化饮止咳之功。麻黄、细辛辛温发散,五味子酸甘收敛,散敛并用,调和肺脏气机。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治疗水饮内停所致诸症或兼有他症者,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水饮内停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2.7 麻黄、桂枝、甘草 由麻黄、桂枝、甘草配伍而成的角药,是麻黄汤方、葛根汤方、小青龙汤方、大青龙汤方的核心配伍。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桂枝解肌祛风,增强麻黄发汗解表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麻黄、桂枝之峻性,防治过汗伤正,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之功。该角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配伍用于风寒表实、水饮内停兼表实证所致咳喘诸症,临床中可扩展应用于以风寒袭表所致表实证为主要病机的咳嗽及其他各类病证。

3 联合应用之治咳角药

咳嗽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但具体致病之因较为复杂,如外感风寒、风热、风燥,阴虚、肺热、热盛阴伤、热盛气阴两虚、痰饮伏肺等。因此,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会出现角药相互叠加而联合使用的情况,以提高遣方用药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13]。将治咳复发拆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可能蕴涵多个治咳角药,如厚朴麻黄汤蕴涵麻黄、石膏、杏仁;干姜、细辛、五味子;麻黄、五味子、半夏;麻黄、细辛、五味子4组治咳角药。射干麻黄汤蕴涵麻黄、细辛、五味子;麻黄、五味子、半夏两组治咳角药。

4 结 语

角药是临床组方用药的特殊配伍形式,其内部存在相须、相使等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及辨证论治恰当的选用角药,能够提高组方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14-16]。因此,分析经方治咳“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治咳遣方用药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同时为其他疾病的分析与总结提供一种参考模式,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张纾难,刘剑.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医部分”解读[J].环球中医药,2016,9(6):699-701.

[2]徐铁有.应用气机升降理论探析经方治疗“咳嗽伤气”[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72-2073.

[3]宋春生,陈志威,赵家有.“三足鼎立”角药临床研究概述[J].北京中医药,2017,36(3):282-284.

[4]姜良铎,刘清泉.三态论证急症与角药配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173-175.

[5]金丽.中医方剂角药与阴阳学说[J].中医杂志,2013,54(8):715-717.

[6]李剑颖.《伤寒杂病论》中“角药”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32-33.

[7]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等.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特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364-366.

[8]楼友根.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J].河南中医,2003,23(8):3-4.

[9]杨发贵.“角药”启微[J].河南中医,1999,19(2):55.

[10]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等.论经方中麻黄“角药”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9):83-85.

[11]纪雯婷,闫军堂,刘敏.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5):385-388.

[12]杨聪聪,司国民.浅析“角药”理论及其现代临床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7,23(7):13-15.

[13]楼友根.试论温病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J].河南中医,2005,25(2):64-65.

[14]魏文浩.姜良铎教授论角药的理论基础及配伍特点[J].环球中医药,2009,2(2):137-138.

[15]王建云,姜良铎.姜良铎运用瓜蒌角药辨治胸痹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15-16.

[16]魏文浩.姜良铎善用“角药”解表[N].中国中医药报,2009-08-10(2).

猜你喜欢
水饮方中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冬季瘙痒煎地黄白芍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小儿遗尿用鸡肠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外台》茯苓饮治疗慢性胃炎(痰饮停胃证)的经验总结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