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7-01-15 11:27王伟
西部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王伟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在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把“问题解决”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就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加强对问题解决步骤和策略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 问题解决能力

一、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1.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布置不同类型作业,让学生能从作业中体验成功,进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而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与参与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4.教师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学科间的配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数学概念教学为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5.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关心学生。这既是数学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所必需的。对那些其他课学习成绩优秀而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数学能力,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学习数学,共同进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很多人在提到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把它认识得不是很准确,要么把它想得很高,觉得使学生能够有小发明、小创造才是创新;要么把它想得很简单,觉得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任意的使学生去说、去做就是创新。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于创新理解的不够准确。

对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他们去敏感地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去结合所学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这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更新观念,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把握和审视教材,把新课程的理念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引导学生,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二)兴趣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常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未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积极地调动和引导。小学生们好奇心重、喜欢探究那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往往会成为推动他们主动学习最大的内驱力。所以要想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着手:

首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进来,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但是教师给学生参与的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思想占据学校教学主流思想之时,这样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慢慢就消失了。其次,创设情境方便学生开发其潜力。小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年龄段的关系,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要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生活中学生们经历的是他们熟知的、也是最感兴趣的内容。最后,鼓励学生质疑。古语说: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现在很多教育研究学者在探究中国孩子缺乏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更多的时强调学生们的服从和标准化的解题,而这种服从很容易就会形成思维的惯性,慢慢就是思维定势,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十分有必要,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涉及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加强对问题解决步骤和策略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问题解决的步骤

学生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有时很茫然,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如何入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应依据具体内容经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检验这几个解题步骤。特别是2011版的新教材在这方面设计得非常好,在第一学段分别以“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这样解答正确吗?”来呈现解题的步骤,而第二学段则更加明确,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来呈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忽略甚至不知道“分析与解答”环节应怎样指导,其实,就是把设计方案和实施环节融入了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在这一环节给予具体的指导。

(二)注重解题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获得一个结论本身更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从思路上看,有综合法、分析法等,从方法上看,有列表、画图、简化、逆推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点拨和指导。

(三)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习惯于建模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对引导小学生习惯建模非常关键,小学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良好建模思维结构,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例如,“平行和相交”这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提问: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会永远不相交?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在进行实际绘图、观察等实践,让数学知识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寻找答案,最后构建完整的模型过程。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有机会并且深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总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融入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中,教学时时想着“问题解决”目标,并时时关注这个目标的达成,这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在不断累积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 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 陈会.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现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