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7-01-15 12:40张颐波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应用高中地理思维导图

张颐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领域不断深化,地理教师转变了教学思路,更换了授课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引导和鼓励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优质完成学习任务,彰显人生最高价值。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既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方便教师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从而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研究

引言:思维导图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教育领域普及应用的十分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被动完成这样、那样的学习任务,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想法,不尊重學生的个人意愿,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认清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引入趣味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有利于地理教学工作走向一个更大的成功。

一、引导学生预习

课前的预习质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在预习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重点,突破难点,记忆关键点,并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高中地理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相关问题,将一些关键词定为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再通过色彩的分类处理真正的学好知识[1]。比如,用红色代表不理解,用黄色代表有疑问,用绿色代表已经掌握,用蓝色代表全部掌握等等。学生逐步建立了思维草图,根据个性化的预习规律认真完成概括总结,教师再去组织下一项教学活动就会显得更加顺利且高效。

二、创设问题情境

想要缩短机械记忆与理解应用之间的距离,就要凭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就是从每一个问题产生、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来。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们在逐一解决每个问题的同时,就已经将繁多的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连“点”成“线”,最终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清晰的“网”,这张“网”就是一条解决任何问题的捷径。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中的洪涝灾害内容时,教师将有关洪涝灾害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鼓励学生们从中寻找问题、创造问题。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了洪涝灾害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阅读相关的材料,发现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黄河最早的改道,使淮河洪水下泄受到影响,导致了灾害的产生。而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趁势提问:“为什么黄河会改道呢?”看到大家比较踊跃地探究,老师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围绕“黄河多次改道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危害”进行研究,深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产生、创造问题的快乐。

三、梳理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多而杂,而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可以全面把握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将各单元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2]。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来实现,这种方式比较枯燥。思维导图将文字变成为具有逻辑性的图形,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对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地球的圈层结构使用思维导图描绘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对这部分知识可以深入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解答相关问题

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解题能力,思维导图作为解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工具,在学生运用知识点灵活解答地理实际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将学生新旧知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面对地理题目时学生迅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处理,进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地球大气”这一课的时候,知识点多而且复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在解题时得到更好的运用。

五、知识复习巩固

高中地理复习课主要是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梳理,争取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可以游刃有余。同时,地理复习还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对于掌握不扎实的知识可以再次巩固[3]。通过地理课的复习,地理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在地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清晰直白的将地理知识的并列与逻辑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高中生学会整理和归纳,实际做题中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模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地理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拿出复习的时间,因此复习课就变得更加宝贵。由于复习的地理知识都是讲过的内容,所以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加速高中生地理知识的累积。高中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考试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复习到“河流特征”的时候,因为这个内容是高考的考点,所以需要重点讲解。我会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然后听取学生的回答,再进行补充。最后,我会在黑板上画出河流特征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上,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在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后面又列出从那些方面具体来描述各特征的要素,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提高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结语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不仅把杂乱无序的地理知识整合成一个立体化、层次化的知识网络,还有利于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提升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打造如行云流水般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朱香,邓一飞.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21):177-179.

[2]傅先兰,姜连英,宿丽丽.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313-314.

[3]孙斌.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13(08):235-236.

猜你喜欢
有效应用高中地理思维导图
科学应用白板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和谐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篮球课的运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