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

2017-01-15 12:40林菊英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林菊英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要求出现,创新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但是由于多样化因素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显然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科学习需求在,基于此,我们就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施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找出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巧妙提问,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是我们开展创新教学的开端,首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具有活跃性和开放性特征,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可以加快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探究,反复阅读和问题相关的段落,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顺利解决问题[1]。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完成学习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日月潭动人的传说是什么?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找到和问题相关的段落,然后进行再次阅读,掌握日月潭的传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能综合全面的探究课文内容,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切忌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丧失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化的缺陷,在教学方法变革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2]。例如,在画面感较强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将之编织成歌曲,边唱边背;在学习情节较强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学习课文《将相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对于表演的学生的来说,他们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人物情感和文章主旨,对于观看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读书、唱歌、表演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3],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长期的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创新教育提倡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实施分层教学,凸显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和尊重小學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分成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为优等生,B 层次为中等生,C 等次为后进生。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以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计符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都能获得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针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重新分层,使每个学生都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学习的机会。

四、设计开放性的作业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各个环节进行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对作业内容产生兴趣,主动探

究课文内容,结合课堂获得的收获来分析题目,使他们找到题目的切入点,顺利解决题目[4]。在设计作业题目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使题目能够反映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设计趣味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动下认真分析题目,找到解决题目所用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题目:运用网络或书籍进行查阅,了解封建旧社会还有哪些陋习,是如何破除的。在新颖的作业形式下,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他们通过查阅网络和相关书籍进行了学习,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创新教育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将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其中,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语文学科特点。因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将创新教育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乔德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21(22):187-188.

[2]谢连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2017,12(12):193-194.

[3]刘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1(32):453-454.

[4]叶爱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16,10(06):144-145.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