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及解决措施初探

2017-01-15 12:40扎西曲珍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困境阅读理解解决措施

扎西曲珍

摘要: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以致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智慧。而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阶段,既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又能为小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使学生受益一生。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解决措施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且涉及范围很广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受到各种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精神上的升华。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语文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需要老师们不断思考,争取在实践中探索出合理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困境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所以即使是新課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语文老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够重视,这些老师认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要识字够多,拼音准确就足以应对考试了,并且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再加上老师没能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加以创新,所以大量的文字知识很难满足小学生的活跃思维需求,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语文学习中也不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也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偏低,语文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随之下降,语文阅读逐渐成为学生全面发展道路中的拦路石。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但是也是很容易被老师同学忽略的一个基础环节。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的概述和中心思想,从而在展开教学时,学生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知,并且还能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向老师侧重请教,有效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路旁的橡树》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橡树长什么样子,它象征的精神是什么,有怎样的功效等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读刊物或是上网搜集资料,就会了解到这些知识,并且得知我们日常吃的口香糖就是橡树果实做成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教材知识进行阅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帮助老师节省很多授课时间,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并且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声并茂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文字阅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学习《翠鸟》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教材中大量的文字描述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导致学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翠鸟的细节特征,然后老师在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翠鸟的语句。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个性化阅读理解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当中,教师不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去要求阅读水平与基础不一致的学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让学习成绩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对的提升,尊重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自由选择,能够将其独到见解释放出来。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语文教师切不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要充分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探寻不同的视角,对文章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并且教师要鼓励其打破陈规,使其意识到独特的珍贵。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理解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去探索文章中的真、善、美,使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与阅读文本相互交融,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4、培养记笔记习惯

语文知识较为零碎,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多靠平时积累,而记笔记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随时记录一些感想或新的知识,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可作为作文素材。对其多加品味,以加深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毛主席当年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是说一旦读书,必做记录。将此作为一个习惯坚持下去,对阅读理解学习有莫大的好处。

5、加强阅读的生活化

何为语文?其实,生活处处都是语文,而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以致用。在阅读理解中,应注意将其生活化,促使学生对作者的真实意图有个深刻的理解。比如一些时代较旧的文章放在今天,学生可能无法感同身受,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多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个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一步的去理解文章中的真实生活。而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应尽量带着感情阅读,将自己融入到适合的情景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自我构建意义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应该作为重点的环节来进行。在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之下,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对自己所采用的阅读理解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和反省,看是否遵循了教学规律和课改的规则,是否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否积极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任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突破点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75-175

[2]陆燕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70-170

[3]王雅滨.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5):227-227

[4]刘伯群.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J].才智,2013,11(07):158-158

猜你喜欢
教学困境阅读理解解决措施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单词教学困境及对策探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