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15 12:40群培贾措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应用

群培贾措

摘要:微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授课方式,具有锻炼精炼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 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的重大革新,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合理选材,因材施教,促进知识模块化,还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应用

引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教学能够启发他们思考,帮助他们拓展生理知识,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要注重合理地应用微课,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即微型课,是一种诞生于信息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种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授课方法的改版、搬迁以及浓缩而成,其本质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若从教育技术领域方面进行考察,微课是一种新型课件。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最先提出该课程概念的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该课程的别称为课程单元或者短期课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具体表现为:(1)较小的资源容量。在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总容量为几十兆左右,在线播放使微课的视频格式,方便学生下载视频,并实现移动学习。另外,微课还能够应用于评课研究;(2)小容量,传播力度较强。小容量为微课的一大特点,微视频的总时长一般在15~20分钟内。微课独特新颖、紧扣主题、干脆利落、语言精练、引人注目,符合论据精练、准确的要求[1];(3)明确的主题,较强的针对性。微课教学内容通常有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突出的重难点,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更为精练的语言。微课能够充分地展示教师对教学知识、理论的整合效果,同时还注重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合理选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索知识

合理的选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以较低的起点学习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在微课教学之前检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微课方案,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提高生物成绩,同时让学生既能了解课内生物知识,又能够拓展课外生物知识[2]。例如,开花和结果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开花之后,花的内部发生的变化以及花谢了之后结出果实的过程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一些视频、动画,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索、去钻研,帮助他们理解植物开花和结果中的生物知识再比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内容中,本节课主要讲的是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那么就要让学生能看到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这时可以给学生观看母子的合影、非亲属之间的合影,以及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在观察中让学生说出哪些情况下性状是相同的,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什么,从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讲课方法。较为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且针对学习中的出现的问题和教师讨论;对待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例如针对艾滋病这个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在课下搜集和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将这些资料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3.知识模块化,把握整体脉络

虽然初中生物教学前后的知识点跨度较大,但是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琐碎的知识内容中把握整体脉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3]。比如在教学“生物和细胞”内容时,可以制作单元知识点网络微课包,包括显微镜使用方法微课、细胞结构微课、DNA和蛋白质微课、细胞的分裂微课、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微课等模块,让学生根据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4.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是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的良好时机,而初中生物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授课时,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课,要先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了解雄蕊和雌蕊,然后为学生播放昆虫在花间起舞的视频,提问:“昆虫们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在传粉过后,雄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于‘花朵受精以后凋谢这种自然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一提问,学生会自主思考,了解花的受精过程,紧跟教师思路,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有的学校资源有限,教师可以将完整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学习,利用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4]。

结语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不仅可以辅助传统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拓展。虽然微课目前只是授课形式上的一种有益补充,但是它前景无限,随着微课应用的逐渐成熟,在未来的教学中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迎涛 .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31):112-113.

[2]张慧丽 .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5):82.

[3]杨军 . 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52.

[4]李萍 . 微课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9):107-108.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微课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