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2)

2017-01-15 12:40董德英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彭超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深化,我们的学科教学方式也逐渐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我们需要结合学科教学需求分析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优化。本研究中,笔者将集中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组组合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研发的科学教学手段,借助小组力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有更多空间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互助性学习效果,利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树立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基于小学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途径,研究观点如下。

一、合理设置小组,合理选用合作学习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指导原则,让所有学生均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通常4—6人为一个小组,明确成员分工,教师居于次要地位。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引导,我开展了两次合作探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小学生扮演工程师的角色,采用各种学習资料,搭建工程建筑,比较谁搭建的较稳固。学生兴趣被调动后,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稳定,而球体却不稳定呢?”。学生展开交流和合作,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的面比较平。再引导学生做游戏,按照标准分类整理物品,并让小组去分类,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对这两类图形形成了感性认识。

二、合理设计合作学习问题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度、趣味程度都影响着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题提出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控制问题难易程度,并在符合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提升问题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主动进行[1]。比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颜色、长度不同的塑料板,让每个小组领两种颜色、长度各不同的塑料板。领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你们手里颜色、长度不同的塑料板连成同样的长度,各个颜色最少需要几根?”a组学生选择是紫色和红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2cm和3cm;b组学生选择的是黑色和白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3cm和5cm;c组学生选择的是粉色和黄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4cm和5cm。通过这些已知选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展开“头脑风暴”,最后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a组的紫、红塑料板分为别需要3根和两根;b组的黑、白塑料板分别需要5根和三根;c组的粉、黄塑料板分别需要5块和4块。

在学生们得出结论后,教师应适当的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之后再将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引入,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三、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是教师也不可以忽视对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传授,为小学数学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2]。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 6 分成 3 和 3,7+3=10,10+3=13。2.把7 分成 3 和 4,6+4=10,10+3=13。3.把 7 分成 5 和 2,把 6分成 5 和 1,5+5=10,2+1=3,10+3=13。4.把 7 放在心里,往后数 6 个,得 13。5.我会算 6+8=14,所以 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由于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出现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3]。基于此,我们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索欲,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与生理特点,运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偏儿童化的言语来使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小学生自己从心底升起学习的欲望[4]。比如教学数字“ 9 的乘法口诀”时,首先教师设计以“凯蒂学剪中国灯笼”来导入新课,让小组合作给“ 9的乘法口诀”编顺口溜,然后小组分享,由教师整合并选出最适合的顺口溜来教学“ 9 ”的乘法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提高。接着再让学生自主进行记忆,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还有哪些方便记忆的方法,比如有“手指记忆法”、顺口溜法“一九是一十减一,二九是二十减二,三九是三十减 三 …… 九 九 是 九十 减九。”学生们争相发表自己的“高见”,课堂气氛一派热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突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合理探究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重视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惠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1(55):190-191.

[2]田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21(36):261-262.

[3]国庆功.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21(02):169-170.

[4]杨中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丝路视野,2018,21(11):117-118.

董德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单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都缺乏高效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性格、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这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时的效率存在差异,因此这也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在老师分组之后,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时,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实现共同进步。

一、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学习的必要性

1、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在组内进行研究和解决,使学生们得到收获知识的充实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这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不善于老师交流与沟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交流能力,这对于学生们的今后学习与生活也有着重要意义[1]。

2、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这就需要借助小组的力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进而使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会不断地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内在的集体荣誉感,并且也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无间,使学生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结下了珍贵的友谊[2]。

二、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小组学习方式中,老师不是不管理学生,而是更加精细的管理和引导学生。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组成的小组中,仔细了解小组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具体分析学生们解读问题的方法,发现学生的失误,在一些必要的节点给予指点。再有的小组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时,老师要经常给予帮助,给出更多的线索,要善于鼓励和激励,增加学生探究的信心。再有的小组的出新鲜的观点时,老师要鼓励,同时要引导学生正面地看问题,不要离题太远,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督促学生学习。

2、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由于年龄发育还没有完全,注意力不持久、自控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加之小学生思维抽象理解力这些缺点,但胜在小学生有着成人所缺乏的好奇心,这使得小学生对一切能够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索欲,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3]。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与生理特点,运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偏儿童化的言语来使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小学生自己从心底升起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学数字“9的乘法口诀”时,首先教师设计以“凯蒂学剪中国灯笼”来导入新课,让小组合作给“9的乘法口诀”编顺口溜,然后小组分享,由教师整合并选出最适合的顺口溜来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提高。接着再让学生自主进行记忆,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还有哪些方便记忆的方法,比如有“手指记忆法”、顺口溜法“一九是一十减一,二九是二十减二,三九是三十减三……九九是九十减九。”学生们争相发表自己的“高见”,课堂气氛一派热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还能使思维得到锻炼。

3、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给以学生适当的鼓励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所以在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要给予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4]。如在讲“认识长方体以及正方体”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要对学生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这个概念,进而使后续的课程能够正常进行[4]。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们认知的错误,避免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并且对于一些敢于把自己想法表达出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之间和凝聚力和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建立健全小组的评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老师通过小组间评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老师就可以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组间竞赛,组员可以在下面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这可以提高小组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带上具体的实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明了的看出图形的三视图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为在课堂上让每一名同学上前参观图形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小组中选出代表来进行观察在给组员进行讲解,这样每组的同学都可以对图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有利于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逐步的达到质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堵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84):77-78

[2] 王丽娟.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祖国,2018(15):261-262

[3] 公维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祖国,2018(14):238+244

[4] 王建梅.淺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84+18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