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01-15 12:40曲珍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曲珍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已经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微课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为依托的教学手段也已经深入课堂,为广大教师所用。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已经成为了主流化的教学手段,且应用程度还在不断加深,但从实际来看对于微课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还需对合理的微课教学方法多加研究。本文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入手,提出了几点有效应用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时代下,教学创新的主要趋势就是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这也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效率。微课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只要教师充分挖掘微课的作用,合理的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定能快速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信息时代下,单纯利用黑板、粉笔和教科书的传统式教学正在不断显现弊端,且体现出了低效的劣势,只有进一步研究出在有限课堂时间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微课的到来无疑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契机,将这样一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微课的到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代替教师成为了学生们的辅导者,延长了他们课下学习的时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有利无弊的[1]。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突显教学重点

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快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会由于盲目的学习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微课图文并茂的内容也打破了数学教学讲解形式单一、过程枯燥的问题。

如四年级“烙饼问题”,一个平底锅,每次可烙2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烙3块饼最快需多少时间?完成烙3张饼,学生容易做到,但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6分钟)烙好3张饼,需要一定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烙饼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有些小组成功了,还有一些学生疑惑不解。虽然教师让实验成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展示时的学生所用的道具太小,其他学生不易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感到茫然。这时教师及时将制作的微课进行放映,通过屏幕将烙3张饼的过程动画演示,尤其是关键之处,当两张饼烙完第一面后,将锅中一张饼翻一面,同时取出另一张饼,放入第3张饼。这一动作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此时微课不但有动作配合,还有同步的解说声音,当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烙饼的全过程,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烙3张饼只需6分钟的道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2]。

(二)化解教学难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远远多于在其它科目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的,这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特点所致。如这些难题不能及时解决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长期的累积还会导致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微课的作用正是化解这些难点,它的到来为学生铺平了前进的学习道路。

如,《三角形特性》一课,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底上的高是教学重点,而让学生画出钝三角底边上的高,则是教学难点。之所以会成为教学难点,有两个方面:其一,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是在三角形之外,难以找到顶点与其相对应高的底边;其二,画这两条高时,必须先在相对应的底边画延长线。根据这一难点,一位教师精心制作了微课视频:在钝角三角形中,先将直尺与钝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从钝角的顶点向外延伸画虚线足够长,再从这条边所对应的顶点画一条与虚线垂直的线,钝角三角形中的一条高就画成了。按此方法,又播放了画出另一条高。微课视频清晰,教师旁白配音清楚,学生看得仔细,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了操作步骤。紧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画好的一个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跟着微课视频照着画,直至把这两个高画出[3]。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在微课视频的直观演示中得到有效突破。

(三)知识梳理内容

一堂新课,所学知识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由许多环节和步骤聚合而成,因此课堂知识的小结、梳理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二是有利于总结知识及活动经验。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课堂知识梳理能力较弱,尤其需要教师给予帮助。但一节课的内容较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已经比较疲备,往往是按奈不住好动的本性,这时教师的课堂小结与知识梳理如同虚设,效果甚差。若采用微课视频进行全课知识的梳理、小结,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课堂既将结束时,教师播放了《几分之一》微课视频,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将一段绳子剪成3段,其中的一段是三分之一。将一张纸折成对折2次,得到4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四分之一……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虽然学生已略感疲劳,但视频的动静搭配、明亮的色彩吸着学生,并在这轻松愉快的知识梳理和小结中,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了分数的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微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師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充分地发挥微课的作用,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等。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单单是知识方面的需要,更看重个人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今后踏入社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参考文献:

[1]赖艳,侯咏娴,赵姣姣.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张艳,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1).

[4]毕丽玉.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5.

猜你喜欢
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