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

2017-01-15 12:40柳建芬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运用小学数学

柳建芬

摘要:小学期间的数学教育,应依托教材的内容,循序的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的逻辑思维,将数学的有关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后从综合的视角展开数学论证,激发学生的自主数学探究热情,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数学解析,打破以往机械化的数学思维模式,灵活应对数学的疑难杂问,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认知困惑,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的知识夯实不够,了解学生课堂上如何才能够参与互动,从而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数学的教育活动,使得学生乐此不疲的参与数学的探究,强化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运用

引言: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停的挥洒笔墨,结合学生的反馈,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数学探究景象,教师应秉持谦卑之心,每日整理学生课堂的反馈、课后的疑问等进行反思,找寻更加有趣、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创建轻松的互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自由辩论世界,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预留时间允许学生自由的阐述对数学的见解,引导学生在否定的思路中寻找肯定的结果,以错纠错、以错治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摸索数学的真知灼见。

一、有效促进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明确,无论课堂的讲解多么的精彩,学生的吸收多少才是恒定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要素,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思维出发, 尽可能不去干预学生的思考方式,顺应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的构建与学生的沟通平台,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数学的曼妙多姿,勇于表述数学的言论,在热情的课堂辩论中一展所长,建立数学的求知信心。例如:在探索《确定位置》教学时,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确定位置》的基础知识之后,笔者设计这样问题情境,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这里有你喜欢的小玩具吗?它在第几排第几个?跟同伴先说一说。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是如何说的,其余小朋友来做裁判。试请一位小朋友用第几排第几个,来介绍你喜欢的小玩具的位置,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的小玩具是谁?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小玩具吗?老师喜欢的小玩具呀,在第3排第2个,是谁? 同学们你们看,投影片上是我校的学生,你能说说你认识的同学他在第几排第几个吗?笔者设计具有挑战的问题,正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二、设“障”立“疑”

设“障”立“疑”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钠也说:“向儿童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智慧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向成长中的儿童提出题,鼓励他们向下一阶段发展,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如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教师可出示这样的题目:“有16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该放几个?”要学生列式计算。接着教师可出另一个题目:“有17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小学生天真活泼,一个个举手,提出疑问,有的说:“不能放。”有的说:“这道题给错了。”有的说:“每个盘子放4个,但多了一个怎么办?”面对学生的种种回答和提出的疑问,教师先不作判断,对学生说:“多一个怎么办呢?只要大家学好了今天新教的内容,就可以找出解决刚才问题的办法。”这就很自然地引导到本课主题,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造成一种亢奋的思维气氛,学生好奇,求知,促进创新,积极寻找答案,使教学由单纯重视“教”转到同时重视“学”,大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开创新路子,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同学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根据同学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二要创设多元的情境、三要构建开放的情境),采取多元方法,让他们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之中,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大大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激发他们参与探索学习。有效提高了他们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探索认识路线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有效问题情境:请学生指出课件展示某海滨公园的平面图有十个景点,并说出每个景点的相对位置;课件展示李军同学游览的景点,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李军同学游览时行走的路线(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议论、互相评议、互相纠错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此案例,原本枯燥无味而又抽象,但通过笔者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它吸引,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欲望,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從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不单只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亲切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亲密的接近,让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获取新知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从学生的直觉体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这份工作同样让笔者感受到成功,感悟到灵魂,感动到内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在蒸蒸日上,笔者相信,有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切的教学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吴子航. 运用学情分析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科研, 2016(8):274-274.

[2]李世贵. 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教育, 2015(4):226-226.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运用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