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15 12:40路召凤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军

摘要: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课堂教学的趣味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数学教学的有趣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科教学需求合理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选择和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构建生本课堂,落实新课改理念。基于此,本研究中笔者将集中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的观点和内容可以为同行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学方法更新上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冲破,学科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这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质量,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一、妙设导语、趣味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导语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设计的导语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对学生形成吸引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导语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课堂的开端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发展[1]。在新课导人时,教师可以借助童话寓言故事、谜语趣闻甚至生活中的数学小常识,将新课内容与这些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窗户等很多现成的东西,让学生身临数学世界中去认识平面图形;再比如学习年月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激发新课导入趣味,“2015年,小明被妈妈送到了奶奶家,然后小明就在奶奶家里住了59天,刚好是两个月。请问:小明在奶奶家住的是哪两个月?”像这种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答案,既贴近生活,又导入了新的课堂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合理利用游戏活动,深化学生数学意识

在趣味性教学模式影响下,游戏活动是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下,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娱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意识和思想方法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才更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学学习更加趣味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例如,在影子游戏中,让学生自主挑选尺子、绳子、木棒等工具测量影子,学生会依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主选取测量工具。学生能够通过泥沙水游戏,感受容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沙子还能在各种各样的容器中形成多种多样的形状,利于学生对各种图形及空间的认识。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学生能够把超市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在购置环节理解、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知识。在积木游戏环节,学生不仅认识了几何形体、测量、空间等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分类、比较、排序等数学知识,学生在选取积木构建建筑物时,能够将上述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学生能够在游戏体验和自由活动中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而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优化学生体验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构建者身份,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国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参与主体,是知识建构者,实现对小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激发,提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3]。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课时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學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纸张剪裁不一样的轴对称图形,开展小组竞赛游戏,然后我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展示,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

四、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电教手段有利促进教学内容的生动化呈现,为学生的兴趣激发奠定良好基础[4]。例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任意在直线上选择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将线段引出,通过这几下“闪烁”,让学生轻松了解到线段的特点,掌握直线和线段的关系。然后将学生思维带到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来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即首先出示一个点,并以这个点为顶点引出两条射线,这样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的概念。而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首先出示两个角,然后通过动画让两个角的顶点与一条边进行重合,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情况。为了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其两个边的长短无关,先在画面上展示一个角,然后动态演示其两边不断延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角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概念。在教学中通过以上设计,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论:

综上,现代化教育理念影响下,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寻求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趣味性教学模式被提出。

但是教师在应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的途径,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智娜.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2015,22(10):101-102.

[2]鞠萍.浅析提高小[3]鲁晓露.基于趣味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4(S2):444-445.

[3]邝孔秀,宋乃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02):166-168.

[4]李春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20-122.

路召凤

摘要:小学生缺乏自主的求知意识,他们面对理性的数学知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持续化的展开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辨析能力较弱,且依赖教师进行数学的任务推进,学生数学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热情不高,课堂的互动难以开展,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学生的数学兴趣匮乏引起的,教师应导入趣味的元素,拓展数学的有关知识体系,通过灵动的数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被数学的悬疑内容吸引,想要针对数学的命题一探究竟,逐步的领会数学的内涵,获得了数学的自我感知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引言:趣味性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学生喜好哪些内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对数学的理解层次达到了哪一水平,构建与学生的和谐沟通空间,通过对数学的互动分析,掌握数学的基础,并强化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充满兴趣、饱含探索的热情参与数学的互动,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也由浅入深,兴趣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自主求知的动力,是学生自我进步的法门,教师应开创轻松的数学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逐步打造趣味性课堂。

一、用语言烘托出有趣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较为理性,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容易以死板的语言语气进行解说,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而教师本身语言幽默风趣,还能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引导,学生愈发的亲近教师,自然也就依托教师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好听好看,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数学的情境空间中,展开数学问题的探索思考,对新课的知识不再迷茫,而是一步步的揭开数学的面纱,在趣味的带领下自主化解疑惑。例如,在学习算数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个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小猴子在自己居住的后山上自由的玩耍,到了中午的时候,玩得累了,也很饿了,便爬上了一棵桃树上,由于自己特别饿,一下子吃了三个桃子,想到家里的妹妹,又摘了五个桃子准备带给妹妹,问小猴子一共摘了几个桃子呀?”这样把学生带到猴子的世界,让他们自己感受算数的魅力。

又比如,在初学图形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桌子,黑板,窗户,还有一些尺子呀,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他们自己挑选物品,然后说出由什么图形组成。

二、导入阶段的趣味填充

数学的信息开始导入时,学生容易先入为主的产生畏难心理,教师若是让学生翻阅书本,而后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潜意识的认为数学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应富有教育的心理学干预意识,通过数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四、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喜欢新鲜的事物,仍对游戏保留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的状态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是,如果要组织他们做游戏,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延长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地时间。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和夺红旗等。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特别喜欢听儿歌、猜谜语,听故事,如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课本上的插图,编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按时起床、按时上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时、分,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学习效果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蜗牛,让其根据内容演示蜗牛的运动状态,得出结论,同学们在笑声中轻松的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五、结束语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孝斌,吕传汉,汪秉彝.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14, 23(11):921-923.

[2] 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11(9):159-160.

[3] 谭艳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7(11):86-87.

猜你喜欢
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