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2)

2017-01-15 12:40王智靖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方法应用多元化教学思考

王智靖

摘要:初中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使学生的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教师始终沿用“灌输式”指导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不考虑学生的消化情况,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学习基础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思考

引言: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还要在实践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入趣味元素,活跃学生思维,让课堂时刻焕发新的活力,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笔者特意凭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经验,对初中语文课上的多元化教学发表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一、朗诵教学营造氛围

传播语言文化,培养学生能力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研究,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语文教材精心编制,内含课文大多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文学性、民族性。语文教师要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积极开展朗诵教学,营造好的书香氛围,充分体现出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应用的现实意义[1]。比如,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都要利用3-5分钟指导学生朗诵经典诗篇,可以是唐诗、宋词或者文言文等体裁,使学生的身心提前融入到书香文化氛围中,为学生后续的语文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的四周墙壁上张贴一些古典诗词或者画卷等富有文学气息的装饰品。比如,李白写的《将进酒》和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等均是优秀的篇章,让学生时刻沐浴在我国优秀文化的“海洋”中,感受的文化魅力,自主的投入学习。

二、划分学习小组教学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善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其中划分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是常用方式之一。通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其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分小组教学最终还应当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比如,在进行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水平相当,教师要求学生们小组内部对朱自清与父亲间的感情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通过深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促进多元化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从课堂上和课堂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平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用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能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其次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需要掌握技巧,并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比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充满耐心,慢慢进行诱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小玩笑来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而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需要表现出充满期待的神态,让学生认识到教師对于他们的期待,进而提高内心的一种责任感,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比如,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郊游,或是前往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使学生亲近自然,深入其中,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思维的解放,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举办语文课程相关竞赛,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观点发起辩论,使学生在辩论赛中积极阐述自身观点,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使学生在竞赛中既得到了知识的巩固、思路的开阔,同时又学会了对对手的尊重和良好的倾听。

五、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初中生虽然思维发达,但是,他们仍然比较懵懂,需要老师指引。点拨,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这样的点拨往往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例如,语文教材中的《乡愁》,本来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就属于比较难学的范畴,而这篇《乡愁》其意境更是深远,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老师就要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一种多元化的意境,让学生的思想因此而开阔。上课时,老师先告诉学生余光中的生平,介绍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如果学生对其有哪些方面不太理解,老师及时给予指导、点拨,从多方面、多角度诠释,学生思维便会呈现多元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了多元化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科学、合理、有效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5)31-32.

[2]杨东增.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79-80.

[3]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8)44-46.

猜你喜欢
方法应用多元化教学思考
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认识点滴谈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让化学课堂教学起化学反应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模型教学在高校工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