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2017-01-15 12:40王洪娜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洪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教育卓有成效,就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任务目标,以继续扩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为目的。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去学习数学。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以期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进行小學数学课堂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行提升,以促进发展学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仍然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最终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待教育的观念十分陈旧,而且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无疑会导致数学教育最终效果的缺失。许多教师将向学生传输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课堂沦为教师机械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地方。

(二)教材语言刻板,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中,他们较习惯于使用晦涩难懂的书本语言知识与学生沟通并进行知识阐释。然而,小学生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地位,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能理解很多教师讲的很专业生硬的词语,这无疑就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特别是当教师在讲解有关的名词概念时会使用到书本上的语言,学生在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进行领悟和理解时就变得很困难。

(三)数学知识抽象,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

小学数学呈现出来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概括性强,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头脑简单,思维不完整,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思考能力的障碍。课本里的数学问题简单简短,但在这其中却涵盖了相当一大部分的数学知识点[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各种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分解出来,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与和总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每一章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将这些问题与系统联系起来。

(四)小学数学实践性不足,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实践性却不足,这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学生不仅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还应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行动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在继续,而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思考实践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育活动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改变思想,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最终主人,能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组织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概念,小学生们才能积极地上课,并通过持续的实践,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多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述,加强知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口语教授知识,因为口语化的语言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也更容易促进学生让其理解书中的知识[2]。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其所能使用口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以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例如,在小学教授三角形的特征时,为了能够使学生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三条线段是怎样才能成为三角形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口语表述清楚:“线段的端点相连,也就是三条线的合在一起,就像三个人手拉手的围起来,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三角形。如果教师不作口头陈述,学生在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方面有问题,就很难理解三角形的概念[3]。

(三)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主动性

教师在循序渐进地讲述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更要必须善于把控课堂氛围。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时,当学生昏昏欲睡时,自然间说出的幽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疲劳,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学习,使知识学习不再枯燥,因此从知识内容中产生的概念和记忆可能会更加深刻。例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中,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计算数数火柴棒等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强化知识内容的兴趣。火柴棒可以将其拼接摆成不同的数字,把图像、加减法结合起来,就能加深学生对数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应该明白,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指导他们通过实践过程,有效地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促进他们的思维水平与质量的提升[4]。例如,当在引导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g)”与“千克(kg)”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三个件别针,都是一克的重量,再准备一千克重量的物体。让学生分别拿起这些物体后,就能感受到一克与一千克的重量区别,通过实际感觉,学生将对这些单位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结束语:

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因此难以达到预期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小学教师教授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更容易地掌握好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03-204.

[2]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43.

[3]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41.

[4]钱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5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心得
改进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