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急性用药指导

2017-01-17 14:42陈泽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气管

陈泽宇

(广西省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3)

探究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案和急性用药指导

陈泽宇

(广西省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3)

目的深入分析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快速治疗方法和急性用药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经气管镜下给药并静脉给药与常规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结果感染性休克属于重症肺炎患者危险预后因素之一,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静脉给药相比,经气管静镜下给药并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有效缓解重症肺炎患者的休克病情,而通过经气管镜给药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

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气管镜;静脉给药

为提高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我院将以实际病例资料分析的方式为研究切入点,就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经气管镜下给药和常规静脉给药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85例,患者平均年龄(64.3±2.9)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①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岁,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在入院48 h以内肺部病变扩大50%以上,血清肌酐>177 μmol/L,临床表现为非慢性肾衰竭或少尿[2];②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明显的感染灶,体温<36 ℃或>38 ℃,白细胞<4×109/L或>12×109/L,心率>90次/分[3],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较原来基础值下降40 mm Hg经液体复苏1 h不能恢复正常血压。伴有器官组织低灌注,如尿量少于30 mL/h。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给药方式的不同将200例患者具体分为观察组(经气管镜下给药)和对照组(常规静脉给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均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治疗药物为美罗培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静脉点滴,3次/天;观察组,则同时对患者行美罗培南0.1 g搭配生理盐水10 mL,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注入病变肺段,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剂量和频率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两组患者均以给药3次为1个疗程。

1.3 治愈标准: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愈标准定义为: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体温降至37.5 ℃以下,肺部啰音消失,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100%,肺部X线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研究选取的20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我们得出:住院时间>22 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静脉疗程>27 d、初始抗菌药物联合、肺炎严重指数(PSI)、心率>100次/分、心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留置尿管辅助肾功能、伴有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性疾病以及机械通气>1周为重症肺炎患者潜在预后风险因素,经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的分析,最终确认心率>100次/分、心功能不全以及感染性休克为重症肺炎预后风险因素。

治疗效果比较,经系统治疗及资料整合,观察组(n=100)治愈率为89.00%(89/100),对照组(n=100)治愈率为70%(70/100),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感染性休克被临床认为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缓解患者的感染性休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过往的临床实践总结来看,如果重症肺炎患者出现了感染性休克,则应当第一时间纠正组织低灌注,以实现充分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但是需要客观认识到的是较大量的液体灌注并不具备纠正患者血压降低的情况,也无法保证患者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和供应;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当前在临床治疗中首选血管活性药物为去甲肾上腺素,该药物的使用能够相对早的恢复外周阻力;多巴酚丁胺则具有调节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微循环[4],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对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恢复患者的生理体征时,须有梯度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尽可能避免由于长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引起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不足,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并无太高的观测价值,经分析我们认为这与患者复杂的生理体征有关。

研究中对100例患者行美罗培南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入,并在注入前使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鼻腔麻醉,并使用生理盐水处理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以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其次,由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理状况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在无特殊情况下均要求患者行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程度相对较重的心律失常,或血氧饱和度<80%的情况时,则要求立即停止插管[6],当患者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之后,在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病变部位注入美罗培南0.1 g配生理盐水10 mL,然后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从研究结果来看,该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9%,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给药组患者的70%,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为:气管镜具有可视范围大、体小轻盈具备直视患者肺部各个病变部位的功能,通过该方式给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传统途径静脉给药的效果[7],最大程度的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由于静脉给药的广泛运用,在对患者行支气管镜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在采用该方法治疗前,医护人员应首先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的持续性。

[1] 施荣梅,宋志峰,付秀红,等.气管镜下给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前沿,2013,12(11):656-657.

[2] 孙凤莲.感染性休克中血管活性药不同方法应用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2,18(10):1099-1100.

[3] 孙小聪,孙小聪,黄河.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49(21):63.

[4] 刘子娜,张海涛.感染性休克与微循环[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4):4005-4010.

[5] 张少雷,孙荣青.血管升压药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3):209-210.

[6] 盛小侠,刘瑞东.老年性肺炎105例的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43-44.

[7] 庄玉刚.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37):93-94.

R563.1

B

1671-8194(2017)08-0056-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