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食品工业大有作为

2017-01-17 21:53
中国食品工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食品体系

新时代到来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的一个新目标。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核心。食品产业体系又是国家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的建设,显然十分重要。不仅关乎食品产业自身发展,而且对建设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从产业经济角度出发,认真思考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的结合,尽量使国家宏观经济、行业中观经济、企业微观经济三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共同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认真思考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激发内生力。为何要建设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是什么、如何搞好这个新时代的产业经济体系等问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思考,也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学校院所、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行业外部力量的建言献策。一个形成广泛共识的社会意志,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建设加快进程。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不同历史时期,食品产业发展要适应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总要求。现阶段,国家层面在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大发展之后,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食品产业同样完成了过去阶段的历史使命,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这个历史阶段的必然性,使得食品产业必须调整新航向、瞄准新坐标,将传统的食品产业经济体系,转型升级为现代化新时代产业经济体系。这种历史性转变,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阶段性所决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所推动的。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层面进入了发展新时代有其客观依据,这些依据是否同样符合食品产业发展实际,也是我们考量为何要建设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的重要角度。从客观现实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换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食品工业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全行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食品产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稳定的解决了大众食品的保障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与此同时,高速度增长更多的是数量、规模的增长,发展质量还有待大幅提升。需要在“数量满足”基础上,转型升级到质量满足、新消费满足和创新发展的发展新周期中。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丰富的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追求。食品工业发展进入新周期是产业发展规律的作用,而这个产业新周期又会产生出新型现代化产业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是对传统食品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生而产生、随着分工变化而改变的。古往今来,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产生出畜牧业和农业的人类第一次社会分工。而随后手工业、商贸业等社会分工又不断产生,直至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大工业出现,及其后来的各次工业革命,都使得社会分工不断演进,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变化还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看出,产业及其体系是在变化中发展的。传统食品产业是按照三次产业的分工,作为二次产业的工业制造业而长期存在的。而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经济的出现,产业经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打破产业边界、跨界融合发展,成为新型产业经济的大趋势。所以,传统食品产业经济,在外力与内生力双重作用下,必然要进行创新性发展。新的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一定会应运而生,逐步替代或改造传统的食品产业体系。

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建设要坚持“顶层设计”。十九大报告是最重要的食品产业新发展周期的“顶层设计”。除了新思想、新方位、新目标、新使命等一系列宏观指引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构建上,也给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全面系统的回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将这些国家发展战略方针与食品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我们会发现,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方面,已经是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层次分明。十九大报告同时也对“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六个方面的重要思路。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大方面。这些方面也都与食品产业新时代的新方向、新作为密切相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六大方向开篇第一句话,就旗帜鲜明地传递出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的核心地位。而“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具体内容,更是对食品产业这个典型的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出了明确指引。此外,在十九大首次提出、并受到普遍关注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路径措施,也不仅与食品产业紧密相关,并且还是实践主体。众所周知,食品加工制造是占据农产品加工总量“半壁江山”以上的主力军,也是带动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食品加工制造龙头企业,食品产业通过原料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产业连接方式,打破产业边界,已经深刻的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所以,建设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不仅事关本行业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大事。凡此种种,我们认真理解这些战略性的有关食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可以看清行动方向,找准行动路径,更好的投入工作实践。

新时代到来了。温故而知新。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食品工业在全体食品产业人共同努力下,己经从弱小走向了强大,从单一工业产业发展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食品”大产业。

跨入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行业内团结奋进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传统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食品产业经济体系。当代的食品产业人一定会奋发进取,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现代化食品体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