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匠城孕匠心
——上海城市工匠文化及职工素质工程巡礼

2017-01-17 03:54阎梦华
上海工运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素质职工

文/阎梦华

筑匠城孕匠心
——上海城市工匠文化及职工素质工程巡礼

文/阎梦华

恩格斯曾经说过:“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打从人之为人之时,"工匠精神"就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上海,一座富有工匠精神的城市,一方孕育工匠文化的热土。匠人与匠城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上篇·回眸

百年辉煌匠心筑

上海,一座充满了神秘浪漫色彩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座吸引着众多怀揣梦想者心之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着一副海纳百川的胸襟,无论是高精尖的人才,还是下里巴的平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沧海桑田,一大批产业工人,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成长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成长为上海百年辉煌的缔造者。而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上海工匠”。

谈史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近代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工匠文化功不可没。

1843年,上海开埠。自此,黄浦江中汽笛声不断,跑马路旁灯火长明。西方文明在这里首先登陆华夏大地,中西大汇融在这里上演,上海由一个小镇迅速蜕变为全国的商业经济重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为海派匠心文化的精髓。

诚然,这种海派匠心绝技,在上海制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海货”成了红极一时的响亮品牌。

上海裁缝,是中国第一代时装设计师,在他们手中,服饰有了时代的特征,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与追求。上海裁缝,不仅要手巧,还要心巧,懂得时代的潮流,懂得中西合璧,懂得衣服不仅仅是衣服,还是一种文化。孙中山先生的中山装,就是在上海裁缝的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当时有一首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

“上海货”除了时髦,更重要的是品质。有报道说,一个人的上海牌手表掉到稻田一年后发现,洗净泥巴,上满发条,竟然还可以走!足见上海制表业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上个世纪,上海制造的东西不仅仅上海人用,还一度大量销售至全国各地。脚踏车是凤凰牌,鞋是回力,护肤品是百雀羚,零食是大白兔奶糖……上海制造繁盛一时的背后,有匠人们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逐完美,更有其对产品的兼收并蓄、洋为中用、不断创新。

或许,海派匠心成就的不仅仅是上海的制造业,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上海城市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海的建筑文化,如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豫园、石库门等,建筑师们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演绎得惟妙惟肖;上海的饮食文化,厨师们在烹制本帮菜时不但荟萃了域内川、粤、京、鲁、浙、闽、淮扬等地特色菜系,而且汇聚了浓郁的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

匠心不改,匠人无悔,能工巧匠助推着历史的车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心贴布、布贴心”的杨富珍、“灯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蔡祖泉等为代表上海老师傅们,就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上海制造”蜚声全国、名扬天下。改革开放以后,以“抓斗大王”包起帆、“知识型职工”李斌、“汽车心脏守护者”徐小平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技术工人和职工技能人才,传承并发扬了老一辈上海工人师傅的技术品格,用自己的高招绝技和辛勤努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首过往,海派匠人以开阔的襟怀、包容的姿态,创造出了一个个神奇的辉煌,奏响了一曲曲华丽的乐章,令上海“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实至名归。

论今

站在黄浦江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的三大高楼遥相呼应,驻足的游人感慨万千。

今天的上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不单单聚焦于上海海纳百川、百舸争流的历史,也将发现上海与日俱增的城市地位与城市活力——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劳动创造历史,劳动者才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造者。支撑起上海今天举足轻重世界地位的,同样是一批批奋战在各行各业,为国家、为城市默默奉献的“能工巧匠”们。

翻阅上海工匠们的成绩单,亮点足够夺人眼球:

坚守民机战线30余年的胡双钱,无数次保质保量完成各种型号飞机零部件加工任务,始终牢记“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质量理念,把“用产品质量践行对生命的尊重”放在第一位,经他手加工的零件成千上万,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差错。“对比检查法”、“反向验证法”、“四个一点工作法”等都是他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严格产品质量的工作方法。正是有了像胡双钱这样的一大批“精益求精”的飞机制造业工匠,才保证了国产大飞机零缺陷的质量。

作为一名超高空起重塔吊操作机长,李杰参建了上海环球金融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大连国贸大厦等多项顶级地标性品牌工程。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的千百个日夜里,李杰驾驶着国内最大的M1280d型塔吊,操纵铁臂衔起万吨钢梁,伴随中国第一高楼登顶632米的上海之巅,李杰也成了中国最高的塔吊司机。依仗一手精吊细筑的绝活,李杰将上海工匠的“专业敬业”诠释得入木三分。

扎根冷轧生产一线40余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专家,累计解决生产疑难杂症350多项,改进操作工艺150多项,主导科研、重大技改项目25项,拥有专利121项、技术秘密106项,多次获国家、冶金行业、市科技进步奖,巴黎和中国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由他主导完成极薄两片罐轧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让中国人首次用上国产钢制易拉罐;带钢视觉成像在线检测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品质量自动检测和预警;轧制润滑系统集成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产,项目创造效益超1.1亿元……这就是王康健,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上海工匠的“风骨”屹立不倒。

任何时候,人都是基础,离开了“人”这一核心要素,离开了人才这一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难以长久。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上海也处在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的攻坚阶段。专注、精益、敬业、创新的上海工匠们,成就了上海的昨天和今天,正携手走向上海的明天。

下篇·聚焦

殚精竭虑育匠人

城市与匠人的关系,就好比木之于土,木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养育,待他日长成参天大树后不忘反哺土壤。

古往今来,一批批上海工匠用匠心厚积薄发,最终成就了魔都今天的地位与辉煌。而在幕后,作为培育、滋养匠人的这片土壤,上海自始至终都在践行着“殚精竭虑育匠心”的使命,无论是从顶层的决策到具体的实施,还是从近年来对上海工匠的集中选树宣传乃至多年来对职工素质工程的常抓不懈。

谋篇

上海,不乏工匠。时代发展到今天,重提“工匠”这个古老的词汇,对上海又意味着什么?

对于工匠精神,或许我们有这样的共识: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工匠精神”提出要求。今年4月26日,总书记在安徽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列进行了阐述,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5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又就城市规划和发展问题强调,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

一个现代大国,必定是制造业的强国。反观今天的上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唤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上海制造业亟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与此同时,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对上海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全新要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了上海又一个奋斗目标。在“上海制造”通往“上海智造”的路上,在上海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路上,关键在“人”的因素。创新劳动、工匠精神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砝码。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2015年12月,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目标直指:上海将打造一支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行动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事实上,在上海,对于“工匠精神”的集中宣传弘扬意识还要再早些。2015年7月,在上海市总工会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洪浩主席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全市培育选树“上海工匠”。

当年的“十一”黄金档期间,一部名为《上海工匠》的电视纪录片在东方卫视热播,为“上海工匠”的选树宣传预热。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公益媒体群与上海市总工会联合推出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以点带面地揭示了每个工匠背后所代表的上海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倾力打造工匠偶像,在荧屏上奏响了一曲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颂歌。

“拍摄这样一部系列纪录片,是受到了‘工匠精神’的感召。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喧嚣的都市里,能够心无旁骛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事,以严谨的职业态度把工作做到尽可能完美的精神,显得格外珍贵!”谈及拍片感受,纪录片的总导演王晓明这样说道。

2016年起,根据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任务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上海市总工会正式实施“上海工匠”培育选树千人计划,将用10年时间推动本市各行各业培养选树1000名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上海工匠”。

首批上海工匠选树于2016年5月18日启动。上海市总工会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把活动的工作重心和资源更多地放在普通职工群众身上。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树过程中,活动重点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参选人群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首次尝试职工自荐的方式,在申工社APP上开设了职工个人申报渠道。

“新的蓝图在激励我们,新的使命在召唤我们。全市职工群众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将伟大的‘工匠精神’落实到行动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0月27日,首批88名“上海工匠”正式诞生,作为工匠代表的徐小平宣读了倡议书。

首批“上海工匠”涵盖了电力、钢铁、船舶、航天、汽车、通信、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在这些人当中,既有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专家李斌,也有汽车行业创新标杆、“汽车心脏”的守护神徐小平;既有从业30余年从未出现次品的国产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也有掌握100多种焊材焊接技术的“焊神”张翼飞;既有中国制造“太空之吻”缔造者、中国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也有接待过60余批外国元首和国宾要人的“中华金厨”陆亚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培养选树“上海工匠”的背后,不仅在于推荐选拔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创造极致,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职工群众的行动自觉。

扩展

选树工匠是一个“点”。对上海而言,上海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的匠人,由点及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则是上海的必然选择。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肩负着参与、维护、建设和教育四大职能,大力培养工匠等职工技术技能人才,工会责无旁贷,更具有独特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群团组织要紧紧结合自身职责,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活动,动员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要积极开展对所联系群众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能力素质提高。

多年来,上海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把推动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人才队伍,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从2004年的《上海工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纲要(试行)》,到2011年8月的《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总工会不断完善职工素质工程制度设计,不断丰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载体,拓宽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路径,创新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方法,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助推职工“技能登高”。

上海读书节、初级工商管理培训、上海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百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一个个上海职工耳熟能详的活动品牌,见证了职工素质工程走过的那些岁月。

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各级工会也在竭尽全力不断丰富职工素质工程的内涵与外延:

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述着钳工操作要领。台下20多位职工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是奉贤区总工会构建的“院校点堂”的职工教育平台,在企业教学点教学的一个场景。区总工会宣教部部长袁正花告诉记者,这个“院校点堂”职工教育平台是利用开放大学资源,建立区职工学院,以职工学院为主导,在一级工会开设职工学校47所,在企业工会开设职工教学点1114个,并在车间、班组设立职工课堂。

无线智能家居门禁系统、自动标签进给设备、环保节能型燃气大锅灶……不久前,在中国发明协会、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发明成果展览会上,由闵行区总工会率队参展的55个一线职工发明项目频频引人交口称赞。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斩获了7枚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作为本市唯一一家连续三届组团参展的区总工会,闵行区总工会不断致力于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并以此作为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抓手。

今年7月,《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年)》出台。《规划》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资源集成、形式多样、贴近职工、务实有效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模式,建立起覆盖全体职工的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平台,培育形成一批职工素质工程优秀品牌项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聚天下能工而育之,聚天下巧匠而用之。建设一支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相适应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又将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工匠素质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工匠赞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