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素质模型建构

2017-01-17 03:54周勇刚李悦
上海工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词条精益求精工匠

文/周勇刚 李悦

中国工匠素质模型建构

文/周勇刚 李悦

周勇刚,上海雍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领导力发展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资委特聘专家,国家职业资格人力资源管理师考官;曾任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人才评鉴中心副主任。

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工匠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和大批量培养工匠的机理及规律,只有中国工匠不断涌现,工匠精神的弘扬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国制造2025也才能真正比肩德国工业4.0。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求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取得领先优势,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近年来深受热议;美国在2014年发布了《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简称AMP2),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之前的竞选主张强调,要把流向海外的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以重振美国经济,这获得选民热捧。

制造业是位列金融、贸易、能源、交通等行业前列的基本支柱,具有世界文明制高点的高端地位。中华民族的兴衰史,是产业能力的兴衰史,根本上是工匠精神的兴衰史。随着中国梦的召唤,从政府到民间,工匠精神的热议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爆点。

一、人才的供需矛盾

工匠精神为何如此重要?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给出答案: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木匠祖师鲁班、善于解牛的庖丁、四大发明的发明者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工匠。新中国建立初期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改革开放以来,有如王选、王传福、李斌、徐小平等,都是中国工匠的杰出代表。

中国制造2025,急需大批量高技能人才的参与。人社部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截至2014年底,技能劳动者仅占从业人员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5%。在结构方面,我国高技能人才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多,民企和中小企业的少;传统机械加工类工种多,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少;有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在市场供需方面,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中国工匠不能仅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内几位杰出技能大师闪耀星光,而应该是各行各业技能人才繁星满天,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中国工匠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和大批量培养工匠的机理及规律。只有中国工匠不断涌现,工匠精神的弘扬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国制造2025也才能真正比肩德国工业4.0。

二、古往今来的历史传承

《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此,朱熹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墨子·公输》记载战国时期两位工匠墨子和鲁班为“止楚攻宋”的一次斗法,揭示了鲁班的精湛技艺和审美志趣,以及墨子讲求效用的实践精神与人道主义情怀。

《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指出工匠是有精巧手艺的,医生是会配制药物的。

百度百科对工匠的定义: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工匠历史传承的关键词条:精益求精、道技合一、技艺精湛、实践实效、人文情怀、全身投入、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三、日德工匠的时代表现

德国用工匠精神创造了宝马、奔驰、博世、西门子等世界一流产品,探寻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工作勤勉、纪律、效率、质量等德国人的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并繁衍出新的世俗公共道德。另一方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进一步将工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他的“天职观”在信徒心中产生强大的自律,使人们以虔诚和敬畏的心去完成世俗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一方面,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

德国坚持的工匠精神——专注、坚持、精准、务实,就是一名工匠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有着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严谨、踏实、理性的工业文化做支撑,德国工业在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一直稳步发展。

德国工匠精神的关键词条是:勤勉、守纪、效率、品质、虔诚、敬业、专注、坚持、精准、务实、严谨、理性、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而在日本,依据资料显示,1000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100年以上的企业有50000家以上。工匠精神成就百年老店,同样百年老店传承工匠精神。日本还有“人间国宝”的认定制度和相关刊物,对身怀绝技的匠人给予极高的荣誉。日本的匠人意识,一方面体现在工人认真,手艺精湛,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不断精益求精。优秀的开发团队总是能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在知名品牌众多的日本,面对激烈的同类竞争,必须追求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才能有卖点。因此,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不创新就会倒闭。

日本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绝无高低贵贱之虑;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长期探寻此业之精髓,力求达到更高之境界;产品和服务讲究品质,质量是生命,也是道德和人品;以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祈望自己的所为对后人的价值超出价格,作品能比自己的寿命更长。

日本工匠精神的关键词条是:认真、手艺精湛、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差异、热爱工作、敬畏、专业探索、追求极致、质量至上、坚持标准、勤于学习、传承价值、绝活不朽。

四、中国工匠的标签

为研究中国工匠成长的内在规律,所以引入国际上常用的“领导力素质模型”建构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工匠素质模型”,明确21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大师,从而搭建科学的评价与培育系统,有效识别潜质高、培养空间大的后备人才,为大批量培养中国工匠找到科学的方法和路径。

“中国工匠素质模型”从三个方面进行建构,具体思路是:从中国工匠的历史传承、日德工匠的时代表现和移动互联智能制造的未来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工匠精神及素质能力的关键词条分析提炼。

素质模型建构图

通过编码、归类等素质模型建构技术,对以上历史传承、时代表现和未来要求三个方面获得的工匠精神关键词条进行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发现关键词条集中在职业技能、人文修养和价值观念三个族类中,同时通过对本次评选出的“上海工匠”专题采访报道等相关文献中涉及的素质能力项目进行编码对比分析,提出如下中国工匠素质模型。

中国工匠素质模型

中国工匠素质模型建构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因为文献资料收集的局限,尚有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的空间,但在中国工匠素质能力标准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高技能人才的发现和批量培养提供了一种富有操作性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词条精益求精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