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虫病诊断》标准解读

2017-01-20 03:4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重症病例实验室

巴贝虫病(babesiosis)是由巴贝虫属(Babesia)的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内,通过蜱类媒介传播的人兽共患血液原虫病[1-2]。巴贝虫呈世界性分布,自1888年罗马尼亚科学家Babes首次从病牛红细胞中发现双芽巴贝虫(Babesia bigemina)以来,已鉴定报道100余种,但感染人体的主要有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邓肯巴贝虫(B.duncani)、分歧巴贝虫(B.divergens)、猎户巴贝虫(B.venatorum)等数种[3-4]。1957年南斯拉夫学者报道了首例人体巴贝虫感染病例之后,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均有巴贝虫感染病例报道,以美洲、欧洲地区为多。美国自2011年将巴贝虫病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约1 000例感染者,主要流行虫种为田鼠巴贝虫[5]。而欧洲地区报道病例略少,主要流行虫种为分歧巴贝虫、猎户巴贝虫和田鼠巴贝虫。近年来,埃及、墨西哥、南非、莫桑比克、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等相继报道了人感染巴贝虫的病例[6]。

我国首次人体巴贝虫感染病例报告可追溯到1944年,洪式闾对重庆地区一例疑似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涂片检查时,根据原虫形态特征分析判定,该患者为巴贝虫感染[2]。至今,我国已报告病例约100例,病例报告地区包括黑龙江、云南、重庆、广西、上海、新疆、浙江、内蒙古、山东及台湾等,报道病例较多的地区为黑龙江和云南[7-10]。我国分布虫种主要是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和分歧巴贝虫,南方以田鼠巴贝虫为主,北方则以猎户巴贝虫为主。夏季是巴贝虫病的多发季节,也是蜱虫繁殖、觅食频繁的季节,人们野外活动增多,被蜱叮咬几率增大,人体感染巴贝虫的几率也大为增加。但文献报道显示,我国巴贝虫病患者仅有少数具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或手术输血史,而多数病例感染方式并不明确。

巴贝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与疟疾等病混淆。头痛、发热、肌肉酸痛,有的可出现黄疸、血尿等非典型症状。血涂片镜检是最为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由于虫体形态多种多样,且在同一张血涂片上可查见多个时期不同形态的巴贝虫,而最为常见的形态时期是环状体,其形态与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难以区分,易造成误判。这就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辅助诊断进行综合判定。目前多数临床医生对该病并无意识,提及此病既无理性认识,也无感性认识;而巴贝虫病的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典型特征,与多种内科及感染性疾病相似,而且其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也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供参考。这给巴贝虫病的诊断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误诊误治时常发生,因而也增加了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威胁社会的稳定。因此,亟待制订巴贝虫病的诊断标准,加以规范,以减少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1 标准制订过程与方法

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委托,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和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寄生虫标委会)指导下,由上海市寄生虫学会、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相关巴贝虫病诊治、防控专家组成标准制订项目组。项目组专家认真查阅国内外巴贝虫病有关专业文献,深入探究了巴贝虫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诊疗现状,综合巴贝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知识,将巴贝虫病诊断相关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制订《巴贝虫病诊断》标准并形成送审稿。在此送审稿基础上,广泛征询我国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医学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巴贝虫病或血液原虫病诊治与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意见。对各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充分研读、讨论与推敲、斟酌,不断修订以完善文本相关内容,进而形成《巴贝虫病诊断》报批稿。通过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严格审核,认为该标准符合标准制订的科学性、实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制标要求,经寄生虫标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一致同意报批。通过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报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审核批准,并在国家卫生标准网公示,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8月1日发布了通告 (国卫通〔2017〕11号),公告《巴贝虫病诊断》(WS/T 564—2017)卫生行业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的施行填补了我国巴贝虫病诊断标准的空白,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巴贝虫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诊断技术规范。

2 标准正文内容

诊断标准正文由6章组成,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释义了有关术语和定义,说明了疾病诊断依据,规定了诊断原则,规范了诊断,阐明了与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现简要分解如下。

2.1 范围

根据巴贝虫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治特点,明确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巴贝虫病的诊断。

2.2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巴贝虫、巴贝虫病、无症状感染者和重症巴贝虫病的定义并作出解释。

2.2.1 巴贝虫(Babesia. spp) 是一种寄生在人和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原虫,感染人的主要有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分歧巴贝虫(B. divergens)、邓肯巴贝虫(B. duncani)、猎户巴贝虫(B.venatorum)等。

2.2.2 巴贝虫病(babesiosis/babesiasis) 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经蜱传播。

2.2.3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case) 是指无临床症状的巴贝虫感染者。

2.2.4 重症巴贝虫病(severe babesiosis) 是指巴贝虫病确诊病例,出现高热、重度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呼吸窘迫、肾功能衰竭、昏迷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

2.3 诊断依据

对于巴贝虫病诊断,诊断依据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3.1 流行病学史 标准中定义了巴贝虫病流行病学史,包括有野外活动、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史。

2.3.2 临床表现 巴贝虫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涉及临床各科,标准中对常见临床表现和重症临床表现进行了概述。常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出汗、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腹痛、贫血等。重症临床表现为:高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尿、黄疸、呼吸窘迫、肾功能衰竭、昏迷等。

2.3.3 实验室检查 标准中规定了针对巴贝虫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涂片镜检、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动物接种等。

2.4 诊断原则

标准中规定了巴贝虫病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2.5 诊断

标准规范了巴贝虫病诊断,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五种类型。

2.5.1 无症状感染者 即人体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血涂片镜检查见巴贝虫、巴贝虫核酸检测阳性或动物接种巴贝虫阳性。

2.5.2 疑似病例 指具有野外活动、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史,并具有上述常见临床表现或重症临床表现的患者。

2.5.3 临床诊断病例 指在疑似病例基础上,实验室检查巴贝虫抗体检测阳性。

2.5.4 确诊病例 指在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基础上,实验室检查血涂片镜检查见巴贝虫、巴贝虫核酸检测阳性或动物接种巴贝虫阳性。

2.5.5 重症病例 指在确诊病例基础上,并具有上述重症临床表现。

2.6 鉴别诊断

标准阐明了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应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疟疾、莱姆病、恙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败血症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3 标准附录内容

标准具有4个资料性附录(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 1个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以充分解释,便于诊断。

3.1 附录A

附录A为病原学,主要介绍了巴贝虫的分类和常见虫体形态特征,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简要描述。

3.2 附录B

附录B为流行病学,主要介绍了巴贝虫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以及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概况。

3.3 附录C

附录C为临床表现,主要介绍了巴贝虫病常见临床表现和重症临床表现。

3.4 附录D

附录D为实验室检查,主要介绍了血涂片镜检、巴贝虫核酸检测、巴贝虫抗体检测和动物接种等检测方法,阐明了这些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步骤。

3.5 附录E

附录E为鉴别诊断,主要介绍了巴贝虫病与疟疾、莱姆病、恙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败血症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4 标准施行和宣传贯彻重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移民和劳务输出等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人和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逐渐增多等因素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巴贝虫病等媒传热带病的流行风险。而我国医务和科研工作者对巴贝虫病本病知识还知之甚少,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因此在《巴贝虫病诊断》标准施行和宣传贯彻过程中应掌握几个重点:一是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临床医生的宣传,使其掌握诊断要点;二是要加强对疾控机构特别是检验检疫部门的宣传和培训,使之能及时检测并发现巴贝虫;三是要加强对有野外活动史,或蜱叮咬史,或有输血或器官移植史等重点人群巴贝虫病的检测和监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是要加强广大人群对巴贝虫病的宣传教育,巴贝虫病可防可治,到野外活动做好防蜱叮咬工作,提高自我保护与预防感染的意识。

猜你喜欢
重症病例实验室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重症不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