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研究*

2017-01-21 10:05董研林贺升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伦理观伦理生态

董研林,贺升杰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yanlindong@mail.xjtu.edu.cn;2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研究*

董研林1,2,贺升杰1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yanlindong@mail.xjtu.edu.cn;2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通过总结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存在生态观教育体系性不足、环境保护教育不够、缺乏生态实践教育等问题,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方式僵化及学生个人认识不到位三个方面。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的效果就必须针对这三方面进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高等教育;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进行,在取得巨大经济成效的同时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致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我们需要加强全社会的生态伦理观教育。而作为经济社会建设主要力量的大学生则是做好生态伦理观教育的首要群体,高校德育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将生态伦理观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中。

1 开展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十七大开始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里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任务里明确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部分,并且明确提出为形成节约型社会、绿色生态社会,就必须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继党的十七大之后,党的十八大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称我国新时期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十八大报告中也呼吁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

1.1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生态伦理观教育

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决定了一定的生态伦理观,进而决定了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式和结果。虽然垄断性的伦理学认为伦理即是人伦之理,只能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框架内不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2]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与自然矛盾日益激烈,冲突不断,无一不是这种垄断性的伦理框架在支撑着人类,理所应当的去征服、控制和掠夺大自然。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尺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从根本上对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继而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生态危机。基于这样的价值危机根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重视生态伦理观的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自觉地规范人类的行为,公平的对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1.2 生态伦理观教育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从对大学生成长的更高要求来看,只有通过生态伦理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大学生把从强调现实利益的道德责任感延伸至整个人类发展利益的责任感,从仅强调对自身的关怀上升到对自然万物的关怀,实现自觉地尊重自然价值,把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统一起来。这样大学生在将来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毕竟未来大学生从事的工作会通过各种方式涉及人与环境的问题,若缺乏生态伦理的相关素质,则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自身发展和环境发展困难,既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提升的阻碍。

2 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现状及成因

在近 30 年的时间里,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科普教育,传播媒介对此都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从报纸、电视、图书、互联网到杂志,都进行了持续的深入研究,使得生态伦理观的宣传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不知不觉间渗透进大学生的观念与生活之中。从而使大学生形成了初步生态伦理观体系,并初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了较原始的绿色环保行为模式,增强了环保责任意识,形成万物平等的心理。[3]尽管这些教育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态观教育体系性不足、环境保护教育不够、缺乏生态实践教育等问题,致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过度损耗性消费严重,缺少自觉参与的环境保护行为等。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成因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社会历史原因。

第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三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总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上,以自然的主人自居。通过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及信息革命等的发展,人类不但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亦觉得自己掌握了完全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因而将自己的行为由“自在”转为“自为”。[4]在这种自然主人思想的主导之下,人类越来越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企图完全的掌控大自然,征服大自然。这种以大自然主人自居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态伦理观,使得人们在考虑生态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有意无意地忽略自然的反应,造成了现在弥漫全球的生态问题,极大的影响着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转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使得人们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追求目标而忽略生态效益,使得我们在获得经济发展成功的同时,付出了空气、水、土地等各种资源巨大浪费和被污染的高额成本。

第三,社会大环境影响。作为大学生,虽然没有完全踏入社会,但大学生也可以认为是半个社会人,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的思想的驱使下,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或者其他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这些“成功人士”还获得了社会上的某种认可,而这种发展思想和发展结果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生态伦理观的态度,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影响了学校对于大学生生态观的教育效果。

2.2 高校生态观教育体系的原因

第一,生态观教育课程欠缺。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对独立、结合不够,致使本来属于文理交叉的生态伦理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5]

第二,高校专业设置的原因。现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么秉承了学科的研究特点,要么是实际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要的专业,像生态伦理学这样在很多人看来短时期不重视、不加大管理也不影响经济发展效率和经济利益的应用方向,很多时候不会成为学校着力建设的重点专业,而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生态伦理学专业的师资和经费等问题。

2.3 学生认识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差、思想意识不稳定。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网络因其信息量大和便捷性而成为大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正是网络信息量的庞大,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腐化的,在各种思想观念冲突的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容易处在无措的状态。同时,社会上出现的“以GDP为导向”“一切向钱看”的氛围,致使社会的“成功”导向了金钱和利益,对于环境不重视,不关心的风气,使得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一部分学生在应对这种冲突时,选择了受现实欲望的支配。无视生态伦理的观念,为了满足现实的欲望,破坏环境,用资源环境的破坏来换取利益,忽视生态伦理观的教育。

第二,部分大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反省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是导致先进生态伦理观有所偏差的主观原因。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面对新问题手足无措,呈现出依赖性,不能自主解决问题。看似生态伦理观念距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而不去主动了解、不去积极行动,只是随着大众潮流被动的行为,而这种不主动、不积极的态度,会影响生态伦理观的教育效果。虽然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提高以及大学生自身意识的觉醒,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仍然较差。

第三,一些大学生生态意识不强、实践行动能力差。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不仅仅是使其形成相应的生态伦理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自觉投入生态保护行动中。只有落实在行动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才不是一句空话。例如,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物质消费,而急剧的物质消费会导致对物质的挥霍浪费,促使社会形成高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一次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6]当这种不理智、不合理消费在全球形成规模的时候,就会影响整个地球资源的过度损耗,很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就此消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类似于这样的生态伦理问题就是因为很多大学生认识不足、自觉意识不强,从而在主观上影响着大学生生态伦理观的教育效果。

3 增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对于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的理论教育

对大学进行生态伦理观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教育来实现。具体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文化活动实践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具体实施。

3.1.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必须加入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来都必须围绕党的中心思想和任务来开展。 ”[7]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小康社会,持续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生态伦理观,并进一步形成自觉地生态伦理观,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发挥好的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中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使之能够通过严肃的课堂理论教育,深入大学生的思想里,参与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之中,最终使得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能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态伦理观,促使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大学生崇拜和追求的新社会时尚与社会目标。

3.1.2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态伦理观的教学。

生态伦理观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因此,无论是哪种科学的学习,都可在其中渗透生态伦理观的教育内容。例如,要求非环境专业的学生都修完生态教育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而要求伦理学的学生完全修完也有一定困难,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各个学科进行渗透教育,合各学科之力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生态伦理观的教育。

3.1.3 设置生态教育方面的公共基础课。

设立公共基础课,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虽然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或结合建立专门校园生态网站进行基础教育,这样可以利用大学生与网络的密切关系,搭建生态教育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办网络课堂进行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

3.2 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里加强生态伦理观教育, 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必须要将生态伦理观教育渗透至大学生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策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习的生态伦理学内容,将理论积极的应用于实践,内化为自己的个人行为之中,在各种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体验并养成文明生态行为习惯。 例如可以建立生态保护的社团及开展生态保护的课外活动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亦可通过举办关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讲座,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建立正确消费观;也可通过讨论一些生态伦理观念等来加强生态伦理观教育。

3.3 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约束和“提醒”,学校里绿草茵茵、花香阵阵并有“爱护花草 人人有责”的提示,树木的来历介绍等牌匾,会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仿佛这些花草会和你对话等心理,时刻提醒学生不良的行为会破坏美丽和谐的环境,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与和谐优美校园环境一致的道德意识与是非观念,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形成优良的生态伦理行为。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会提升大学的美感,这种美感的提升是从外到内的一种变化,是从物质美到精神美的提升,从保护校园环境的强制行为约束到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生态观念的形成。大学精心设计的楼阁亭台、花园草坪,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更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和和谐,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和生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生态观念。[8]

3.4 改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大学生生态伦理观的教育中,一定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作用,努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普及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对社区群众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生态环境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上营造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同时利用好新媒体的高效传播作用,发挥新媒体的特点联合传统媒体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EB/OL].(2012-11-17)[2017-06-14].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2] 汤君,靖小琴.大学生生态伦理观培育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7(8):49-50.

[3] 王玉雪.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学院,2014:10-12.

[4] 田媛.当前高校学生生态伦理观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6-47.

[5] 季海菊.高校生态德育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68.

[6] 左小航,郭照江,滕月,等. 关于提升生态伦理教育职能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6):110-112.

[7] 许红梅.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索[J].学理论,2011(11):242-243.

[8] 马健芳.基于生态文化自觉的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发展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6):51-52.

2017-08-14〕

〔修回日期2017-10-12〕

〔编 辑 吉鹏程〕

ResearchontheEducationofEcologicalEthicsamong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

DONGYanlin1, 2,HEShengjie1

(1CollegeofMarxism,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E-mail:yanlindong@mail.xjtu.edu.cn;2WenzhiColleg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such as lack of system of ecological concept education, lac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lack of ecologic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education lied i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the rigidity of education way in school and the lack of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three aspects. Th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we must improve the education way and method in view of these three aspects.

Higher Educ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Ethics

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号:sk2014119132000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号:SGH140522);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党建课题(项目号:DJ2017029)

R192

A

1001-8565(2017)11-1427-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11.27

猜你喜欢
伦理观伦理生态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从红色和白色看中日两国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