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效果

2017-01-24 15:57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练功习练功法

杨 艳 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效果

杨 艳 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的脏腑、经络和气血功能,编制而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一套健身气功功法。与其他健身气功功法不同,五禽戏主要通过演练时模仿五禽神态,使练习达到意、气、神合而为一,从而调心、调身、调息。

健身气功;五禽戏;祛病延年

一、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的历史源流

五禽戏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关节疼痛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乃制为舞,以利导之”。这里的舞实际上是一种最早意义形式上关于养生健身的气功功法,其中《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庄子》中也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的句子,是古代养生之士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幅帛书《导引图》中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如龙登、鹞背、熊经,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对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即“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这些史书证明了华佗编创五禽戏确有其事。

五禽戏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有些甚至冠以华佗之名。总的来看,他们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其中,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

二、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的特点

(一)安全易学,左右对称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在对传统五禽戏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编创的,便于广大群众习练。因此,动作力求简捷,左右对称,平衡发展,既可全套连贯习练,也可侧重多练某戏,还可只练某戏,运动量较为适中,属有氧训练,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每势动作的运动幅度和强度,安全可靠。如虎举手型的变化,就可细化为撑掌、屈指、拧拳三个过程,两臂的举起和下落,又可分为提、举、拉、按四个阶段,并将内劲贯注于动作的变化之中,眼神要随手而动,带动头部的仰俯变化。待动作熟练后,还可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以及虎的神韵要求,内外合一地进行锻炼。

(二)引伸肢体,动诸关节

五禽戏功法是偏于肢体运动的功法,因此在动作编排时就体现了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其中的动作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炼。五禽戏功法特别注意手指、脚趾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加强远端血液微循环的目的。同时,还注意对平时活动较少或为人们所忽视的肌肉群的锻炼。例如,在设计鹿抵,鹿奔,熊晃,猿提,鸟伸等动作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

(三)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古人将导引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所谓导气令和是指疏通调畅体内气血和调顺呼吸之气;所谓引体令柔是指活利关节、韧带、肌肉的肢体运动。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姿势、以动为主的功法。根据动作的升降开合,以形引气。虽然形显示于外,但为内在的意、神所系。外形动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还要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意气相随,内外合一。例如熊运外形动作为两手在腹前划弧,腰、腹部同步摇晃,实则要求丹田内气也要随之运使,呼吸之气也要按照提吸落呼的规律去做,以达到心息相依的要求。

(四)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动静结合是指练习者要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调节内在的气息,同时内在的意念也会对肢体动作进行指导,二者结合最终要达到形神合一。五禽戏是通过模仿五禽的动作和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同时在功法的起势、收势以及每一戏结束后,配以短暂的静功站桩,诱导习练者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和五禽的意境,以此来调整气息、宁心安神,起到外静内动的功效。练养相兼,指的是练和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不可以割裂进行。如果只着重练,练得过度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只着重养气而不将意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那只是空想,时间一长可能还会引发某种心理疾病。具体来说,肢体运动时,形显示于外,但意识、神韵贯注于动作中,排除杂念,思想达到相对的入静状态,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出现,起到练养相兼的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练功效果。

三、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习练要领

(一)形

形即练功时的姿势。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姿势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开始练功时,头身正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使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开始习练每戏时,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造型,动作到位,合乎规范。特别是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虚实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达到“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功效。

(二)神

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习练健身气功应当做到“惟神是守”。只有“神”守于“中”,而后才能“形”全于“外”。所谓“戏”,有玩耍、游戏之意,这也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与其他健身气功功法不同之处。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进入玩耍、游戏的意境,神韵方能显现出来,动作形象才可能逼真。虎戏要仿效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鹿戏要仿效鹿的轻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戏要仿效熊的憨厚刚直,步履沉稳;猿戏要仿效猿的灵活敏捷,轻松活泼;鸟戏要仿效鹤的昂首挺立,轻盈潇洒。

(三)意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都能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在习练中,要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绪和思想,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开始练功时,可以通过微想腹部下丹田处,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习练每戏时逐步进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四)气

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对于初学者,应先学会动作,明确其含义,使姿势达到舒适准确。待身体放松、情绪安宁后,逐渐注意调整呼吸。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时,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有以下规律: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先吸后呼,蓄吸发呼。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但是,不管选用何种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静自然,不能憋气。同时,呼吸的“量”和“劲”都不能太过、太大,以不疾不徐为宜,逐步达到缓慢、细匀、深长的程度,以利身体健康。

四、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效果

五禽戏是一种取法自然的运动,在模仿老虎、鹿、熊、猿、仙鹤等动物动作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这五个动作还分别与五脏及五行相对应。练习者可以通过练习五禽戏来调节五脏,并根据五脏之间相生的关系来调节自己练功的力度,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虎行威猛,强身益肝。在五禽戏中,虎戏是第一戏,它守护的是人体的肝脏。肝在五行中属木,季节属春,开窍于目,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与胆为表里,在经为足厥阴肝经,具有藏血、疏泄之功。因此,在虎戏中,老虎的威风是在虎爪上体现出来的,所以练习虎戏时,就要将力量传到手指尖上,要做到虎视眈眈,形似猛虎扑食。就能够起到舒筋、养肝、明目的作用。再加上做虎举与虎扑的动作时身体舒展,两臂向上拔伸,这样就使身体两侧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正是肝胆经循行部位,使得肝经循行部位气血通畅。

鹿行轻盈,强腰益肾。鹿戏是建立在虎戏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它守护的是人体的肾脏。肾在五行中属水,季节中属冬,开窍于耳和二阴,在体主骨,其华在发,在志为惊、为恐,与膀胱为表里,在经为足少阴肾经,是先天之本,具有藏经纳气,主水之功。因此,练习者在做鹿抵这个动作时,腰部左右扭动,尾闾运行转动。而且因为腰为肾之腑,通过腰部的活动锻炼,可以适度刺激肾脏,起到壮腰强肾的作用。

熊行沉稳,强胃益脾。熊戏是建立在鹿戏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它守护的是人体的脾脏。脾在五行中属土,季节中属长夏,开窍于口,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与胃为表里,在经为足太阴脾经,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升清和统摄气血之功。因此,练习者在做熊运时身体就在以腰为轴进行运转,这样使得中焦气血通畅,从而对脾胃起到了挤压按摩的作用;熊晃时,身体左右晃动,疏肝理气,亦有健脾和胃之功。脾胃主运化水谷,其功能改善不仅可以增强消化系统功能,还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经常练习熊戏,使不思饮食,腹胀腹痛,便泄便秘等症状得到缓解。

猿行机敏,强心益脑。猿戏是建立在熊戏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它守护的是人体的心脏。心在五行中属火,季节中属夏,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与小肠为表里,在经为手太阴心经,具有主血脉,藏神之功。因此,练习者在做猿提动作时,手臂夹于胸前,收腋,因为手臂内侧有心经循行,通过练习猿提动作可以使心经血脉通畅;当进行猿摘动作时,对心经循行部位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再加之上肢大幅度的运动,可以对胸廓起到挤压按摩作用,这些对心脏泵血功能都有好处。心主血脉,常练猿戏,可以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盗汗、肢冷等症状。

鸟行悠然,强肺益气。鸟戏是建立在猿戏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它守护的是人的肺部。肺在五行中属金,季节中属秋,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忧、为悲,与大肠为表里,在经为手太阴肺经,具有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肺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鸟戏主要是上肢的升降开合运动,这些动作不仅可以牵拉肺经,起到疏通肺经气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胸廓的开合直接调整肺的潮汐量,促进肺的吐故纳新,提升肺脏的呼吸力。常练鸟戏,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呼吸功能,还可以缓解胸闷气短,鼻塞流涕等症状。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总之,形神合一。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责编:张清雅)

R214

A

1008-8431(2017)03-0052-03

2017-01-18

杨艳(1963-),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副教授;朱方兴(1961-),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练功习练功法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练功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练功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