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本刊点评
1 8月17日,媒体揭露“某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号称有44位省部级高官、大学校长、军队高级别将领成为他们的“顾问”。民政部官网迅速表示:凡是冠有“军民融合”字样的组织均属于虚假宣传。
本刊点评:“山寨社团”死灰复燃,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使。相关条例已有明确规定,“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政、工商、公安等部门应该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严厉打击态势。
2 8月18日,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三部门出台意见,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本刊点评:早在2015年,习总书记就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指出:“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对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落实。
3 8月19日,据新华社报道,在成都,已有超过9300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的达100%,社会组织中处处活跃着党员身影。
本刊点评: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社会组织流动性大,成都能实现党建全覆盖,实属不易。其中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4 8月22日,国家发改委曝光8起行业协会违规收费案件,其中一协会违规收费超百万。
本刊点评:乱收费的顽疾不能只从行业协会入手。企业交高昂的费用是自愿还是被迫?为何不敢用脚投票?为何不敢举报违规收费?……只有解决了这些疑问,方能实现标本兼治。
5 8月22日,据《光明日报》报道,广东深圳有一家名为“喜憨儿”的洗车中心,洗车工人都是心智障碍者。顾客认为他们的服务并不比别人差。这种残疾人就业模式被称为“支持性就业”。
本刊点评:残疾人一直被贴着“弱势群体”的标签,社会也习惯性地以发钱发物的形式来帮助他们。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他们身上“自力更生”的强烈愿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时候转变观念,更新帮扶模式了!
6 8月23日,据《光明日报》报道,厦门首次由财政出资为全市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最高可获得44.8万元保险赔付。
本刊点评:厦门这项创新举措让“雷锋们”一下子有了安全感、认同感、荣誉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如此,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再是一种构想而必将成为事实。
7 8月24日,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运用民政大数据识破6千多有车人员申请低保,有效杜绝“错保”“漏保”等现象。
本刊点评:民政大数据的应用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还只是停留于“发现后纠正”的层次,如何达到“不能、不敢、不想”的境界还需大量的工作和更高的智慧。
8 8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了五年来筑牢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成就。
本刊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民生领域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留守儿童、高龄失能老人等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这样的回顾和总结振奋人心。
9 8月29日,据《新京报》报道,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教师李某发帖质疑“华州区政府强制所有公职人员捐款200元,请问是否合理?”当地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本刊点评:新闻让人想起近期发生的“因表示食堂饭菜不好吃而遭拘留”的事件。质疑地方政府募捐的合理性,这是公民对公权力的正常监督行为,并不构成寻衅滋事。华州区政府开展的募捐活动是否合法性,应该由上级部门进行核查而不是通过拘留质疑者来解决。
10 8月30日,重庆市民政局发布消息称,经核查认定,2016年共有6200余户1.2万新申请低保人和2.5万余户4.7万在册低保人被取消低保资格。
本刊点评:新闻让人亦喜亦忧,喜的是成绩斐然,忧的是何时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低保标准是公开且清晰的,这些明知自身家底的人为何还要申请低保?可见不诚信的代价还是太小,同时核查工作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投入是巨大的,我们应当在制度顶层设计上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