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法官

2017-01-26 00:57本刊评论员
关键词:良知裁判审判

●本刊评论员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法官

●本刊评论员

当前,司法责任制改革如火如荼,全省法院已顺利完成首批员额法官遴选和审判团队组建工作,优秀人才向审判一线流动趋势明显。成为员额法官,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荣誉的提升,更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光荣的使命,要始终坚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锤炼自我。

坚守良知是前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司法裁决可以说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的法律”。要把良知作为必修课,不仅要自觉遵循职业伦理、保持职业操守、坚守职业道德,而且凡事要摸摸良心,经常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审视裁判结果。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秉持良知,秉公用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把对正义的追求、对良知的坚守、对群众的感情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增强能力是基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但无论资历较深的老法官,还是刚刚入额的年轻法官,都要积极适应新型审判模式,坚持不懈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庭审、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裁判说理的能力,提高做群众工作、调解工作、服判息诉工作的能力,提高舆情应对和社会沟通的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励志勤学,潜心读书,敏于求知,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努力成为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办案高手。要勇于担当审判重任,多办案、办好案,切实把“谁审判谁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审理、一次次公正高效的裁判,为全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释法说理是灵魂。释法说理,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法院是评论道理和决定道理的权威地方。”在首批入额法官中,有的没有接受过法学基础理论教育,辨法析理能力不强,更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加强裁判说理和法律释明工作,要坚持法理情有机统一,善于“以案释法”,用通俗的话讲出深刻的法理、道理和情理,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法律对人格、对情感的尊重,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裁判,感受到公平正义。

保持理性是重点。在审判处理案件中,法官必须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切实防止因个人喜好、偏见、心情等影响裁判。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言论泥沙俱下,法官必须做到不被表象所迷惑,不为外界所干预,不让舆论所左右,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权势所屈,确保公正无私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裁判,永远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官。

用心工作是关键。常言道,“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学识、才华固然重要,但事业心、责任感更重要。无论做任何事情,用心和不用心效果大不相同。近年来,法院系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法官,他们的共同之处,不是办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案,做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大事,而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办好了数量众多的“小案”,做好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尤其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遵循程序、制作文书等方面,都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沉心静气、细细打磨,让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乘着司法改革的东风,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司法改革成果,倍加珍惜法官职业荣誉,倍加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力,履行庄严的承诺,秉承司法的精神,奉献毕生的梦想,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法官的铿锵誓言,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法官,共同开创人民司法事业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良知裁判审判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良知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