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地方党报对环保类新闻报道的创新
——以《闽南日报》新闻实践为例

2017-01-27 02:52蔡文原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闽南漳州版面

□蔡文原

(闽南日报社,福建 漳州 363000)

“生态+”视野下地方党报对环保类新闻报道的创新
——以《闽南日报》新闻实践为例

□蔡文原

(闽南日报社,福建 漳州 3630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关注,生态环保类的新闻报道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闽南日报》顺应时势,结合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与成果,坚持“讲好本土‘生态+’故事、传递党媒主流声音”,以多种方式创新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应,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生态+” 环保类新闻 地市级党报 创新

遵循新闻规律 全面展现绿色政绩观

近年来,位于闽南地区的漳州市以其良好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关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得到了各界肯定。福建《闽南日报》作为当地党报,在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新闻价值的回归,遵循新闻规律,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挖掘新闻内容与内涵。

及时报道生态建设动态,亮出“绿”底色。近年来,漳州市着力将“生态+”建设具体化、项目化,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的“五湖四海”项目,规划建设了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

在这些生态建设举措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保护与开发,都牵动着民心。对此,《闽南日报》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紧跟项目建设节奏,及时在重要版面、位置发布相关新闻。先后刊发了《“闽南水乡”九十九湾湘桥湖开工建设》《碧湖生态园开园啦,本报记者带您去探奇》《掀开漳州西院湖神秘面纱》等200多篇新闻报道,第一时间向市民介绍建设情况。那些生态项目是如何渐渐从规划图纸变成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市民读者通过《闽南日报》的及时报道一一看在眼里。

当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有形的风景(生态美)在眼前流动,无形的风景(幸福感)在心中流淌”的美好愿景,《闽南日报》也以准确的新闻报道,为漳州的建设发展及时亮出了“绿”底色。

适时开设“生态+”专栏,做足“绿”文章。地方党媒一向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社会主流声音的重要任务。因此,《闽南日报》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将生态环保新闻列入采编任务重要内容,积极推出“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五湖四海迎宾朋花样漳州等你来”等生态新闻专栏,并依靠专栏刊发了《漳州西院湖生态园:畅享休闲时光分享“生态”红利》《“生态+文化”:九十九湾湖古厝闽南水乡燕归来》等一系列“走基层”佳作。

从标题上看,这些新闻报道既能提纲挈领让读者明了新闻内容,又能细腻地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从内容和表现上看,这些新闻的采写皆从新闻事实出发,深入采访挖掘,总结提炼出新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即,漳州市委、市政府的“绿色政绩观”——不要“蒙尘纳垢的GDP”,拒绝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最宝贵的生态财富。如此做足“绿”文章,既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也让“绿色政绩观”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熟知认可。

实时跟踪总结,传递“绿”佳音。除动态性报道外,闽南日报社还在各种战役性报道中,特别是每年的地方“两会”和年中、年末总结大会期间,配发一系列特稿、年中报道、年终报道、回顾报道和重点专题报道,总结报道本地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成果,并借助全媒体矩阵的强大传播力,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如,《梦里水乡织锦绣——九十九湾变迁记》《回眸2016:漳州大步迈向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喜迎十九大·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漳州故事之生态篇》等一系列专题、专版报道。这些新闻内容不仅列举了诸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等数据,还透过数据看本质,抓住漳州生态环保成就的落脚点在于对本地山水“美”的维护与提升,将“美”注入报道中,实现生态建设成就性报道的突破。

做足新闻策划“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生态佳”是漳州最显著的城市标记,也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漳州,实现生态环保新闻内容与路径上的突破,《闽南日报》主动改变新闻报道被动地跟在新闻事件后报道的“路径依赖”,创新理念,主动作为,通过活动策划生成新闻主题,以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唤醒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党报的服务性。这样,既充实了新闻内容,又引导了社会关注点,还提升了漳州的知名度。

2016年4月,闽南日报社依托本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生态文明,启动“聚焦五古,记住乡愁”大型摄影采风活动,聚焦古村落保护开发。活动采用了一村一开镜、一村一日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与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处就在身边。该活动还得到了福建省委关注,被列为福建省委宣传部文艺发展重点项目,获得专项资金的扶助。

不仅如此,同年10月,闽南日报社向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伸出橄榄枝,促成该学会旗下百家媒体共同聚焦“花样漳州”。活动所关注的焦点,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活动中,以“幸福角美、生态华安、闲适平和、绿色南靖”为主题,在四天内四次开镜、四移驻地,形成“天天新鲜、日日有景”的活动特色。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的一段时间里,海峡两岸各类媒体共刊播报道与该活动相关的原创新闻稿件2000多篇,被其他媒体转发报道1300多篇,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刊发专版累计近百个。这样的活动,通过与会社长、总编辑和摄影专家的镜头与文字,向海峡两岸受众介绍漳州、宣传漳州,展示了漳州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让“花样漳州”频频出境。新闻策划实现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融合,让活动以强大的宣传声势在社会上掀起生态环保热,还通过实践展现了党报权威性和强大舆论引导能力。

创新版面表达 以“图文美”展现“生态美”

《闽南日报》在报道漳州市生态环保工作成就时,除了遵循新闻规律,主动开展新闻策划外,还力求在表现与传播上进行创新与突破,在版面上保持较高密度和大容量,坚持做规模、做影响、做深度。

创新版面语言,大胆用图说话。很明显,在当下这个读图时代,图不再是文字的配角。在某些情况下,图片以其直观可视的特性,甚至可以唱起主角,发挥出比文字更重要的作用。《闽南日报》在开展环保新闻报道时,尤其注重这点。在相关专题或专版上,往往精选富有美感及视觉感染力的照片在版面上放大作重点处理,甚至在一些专版上,图片占到了整体版面的五分之四。这样,既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够展现出生态美的画卷。

创新报道体裁,图文相得益彰。当然,强调图片在宣传报道上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忽略文字的意义。在减少文字版面占比的情况下,《闽南日报》更讲求文字的质量。那些文字也许只有短短的数百字,但却精益求精,时尚质感地传达出新闻的内涵。《闽南日报》还大胆创新,借公益广告的形式在报纸版面上做足“绿”文章。即,整版以一幅幅具有艺术感的新闻摄影图片为主,辅以吸引人的文字说明,或是一句诗,或是一句口号,抑或是一句流行词,最终达到文字美、图片美、版面美俱全,展现出漳州市的生态美,实现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达到耳目一新的宣传效果。

做好舆论监督 及时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从新闻诞生之初,新闻舆论监督就相伴而生,它的作用之于媒体而言是半壁江山,对政府来讲是辅政动力,对社会而言可弘扬正气。漳州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在经济发展中,生态环保压力也相伴而来。对此,《闽南日报》找准定位,以服务党委政府和服务社会大众双重目的为宗旨,既报道党委政府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与行动,还敢于报道相关“负面”新闻,做好舆论监督。

对社会热点进行连续报道。2017年4月起,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建开展督察工作。各地民众纷纷以信件、电话等形式,向督察组反映环保问题。《闽南日报》以环保督察为契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重要版面位置刊登督察组反馈的问题,以及漳州当地环保部门开展调查与处置的结果,以《件件马上就办 件件抓出实效》《从严 从速 从实 从细》《立行立改 快查快办》《该收的收,该罚的罚赞!》等文章,连续报道了数百件环保案例,及时回应民众关切,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民生问题开展重点报道。近年来,漳州市坚持集中开展“三铁治污 提升三质”专项整治行动,“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全面提升气质(空气质量)、水质、土质”。《闽南日报》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开设专栏“三铁治污 提升三质”,从民生视角切入开展生态环保报道,定期刊发监督类稿件,兼以普及环保知识。如,《酒吧装修噪音夜间扰民责令整改并将跟踪督察》《违法挖山取土破坏生态 依法整改处罚并恢复植被》《超规模养殖污染严重专家现场指导整改》等。这些“负面”新闻报道出来后,反而促进了地方工作的开展,得到党委政府和市民读者的肯定,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闽南漳州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闽南文化传承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