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催生油气管网运营新体制

2017-01-27 05:13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管输管网油气

□ 文/本刊评论员

改革催生油气管网运营新体制

□ 文/本刊评论员

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终于出台了!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改革以来,我国油气体制改革逐渐被提上日程。早在2015年年底就形成了油气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但因对改革路径存在争议,所以改革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尤其在油气管网的改革上还存在较大分歧。

目前,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干线和支线,以及与管网配套的相关设施。数据显示,我国油气管网总里程已达12万千米,主干油气网由于历史原因,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在运营。

毫无疑问,油气管网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但在我国油气领域既存在自然垄断,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造成的行政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目前,虽然油气上游开始允许各路资本进入页岩气、煤层气等领域,以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油气生产和输送业务一体化,三大公司的管网主要用于运输自产自销的油气,向第三方平台开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油气企业的投资信心。此外,民营油气企业难以进入管网投资建设,致使我国天然气管网投资建设的巨大潜力难以释放,不仅管网建设的规模、速度跟不上发展需求,管网投资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也有待提高。

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是迄今为止最高“顶层”为寻求解决这些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改革之设计—明确提出了改革油气管网运营体制。

首先,是实现油气管网独立,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以保障公平接入。允许油气生产企业继续保留一定的非战略性管网和分支线管网,但要独立经营核算、有效控制成本;其次,是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网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完善油气管网监管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油气管网监管办法,保证油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公平、公正地为所有用户提供管输、储备、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再次,是探索管网设施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创新管网项目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入其他资本参股管网项目,鼓励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城市天然气管网项目建设和运营。

据了解,自2016年国家发改委开展两批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以来,第三批央企混改试点划定领域或许就在油气产业。目前,虽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仍未完全对外公布,但作为改革重头戏的管网独立已着手推进。日前,有关部门已经成立12个工作组,分赴多地全面启动管输企业定价成本监审工作,后续将研究制定天然气干线管网价格,加快规范省级以下管网定价。按照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未来要对相关管道投资、建设、运营、收费等标准进行统筹设计,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干线管网独立,组建国有控制、多主体的油气管网公司,省级管网要统筹规划,促进互联互通。

不难看出,此轮油气体制改革,虽然明确了管网公司彻底从油气企业独立的目标,但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将管网公司直接从三大公司中拆分出来的做法,而是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近期的改革目标是,让三大公司管道输送与销售业务分离,并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然后逐步将三大公司的油气管网独立出来,最终组建国有控股的、独立的管网公司。

可以肯定地这样说,我国油气管网改革将改变油气企业既是经营者又是使用者的双重角色,有利于油气管网的公平使用,以及消除包括煤制气、煤层气等上游供气企业对于管网“瓶颈”的顾虑。同时,组建国有控股、多主体、多样化油气管网公司的改革目标,将促进三大公司加快混改,进一步向民间资本等第三方开放,有利于油气管网的扩大投资、改善运营。

改革催生的我国油气管网运营新体制,一定会促进我国油气产业更快更好更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管输管网油气
仪长管输原油加工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试验研究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质量流量计在管输过程中的应用
织起一张共管网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