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2017-01-27 22:17王茗倩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高职

王茗倩,彭 赟

(1.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王茗倩1,彭 赟2

(1.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育模式,提升教育队伍,加强组织保障,以期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亲历法;熏陶法

高职院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其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学生是国家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有义务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可以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囿于内外部因素,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基于儒家思想内核,道家文化本体,由多元思想文化相互包容融通而形成的,包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内涵的,表现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层面的,以伦理为核心的和谐文化系统。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上文提到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这也成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2传统文化的特征

1) 民族性。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确立了包括爱国在内的民族核心价值观,造就大一统的华夏民族,渐次形成共同的民族理想、独特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1],在民族史上以各类观念、文化、形态进行整体呈现,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民族魅力。

2) 持续性。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存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迭荡和积淀,虽也有短暂的波动和起伏,但总体而言代代相传,体现了传统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3) 继承性。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它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基因”。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以及语言文字、艺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物质形态,既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能为时代所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形成了各具特征的新成果,丰厚了传统文化宝库。

2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意义

基于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和教育主体的社会属性,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彰显出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

2.1政治性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政治性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手段培育具有政权阶层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劳动者[2]。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3]。高职院校担负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责,注重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4]。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养成时期,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重大。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创新。

2.2经济性价值

其经济性价值意指通过教育使理论上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与工艺以及产品和服务;同理,教育还能培养具有实际处理能力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才,这些均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5]。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务实、变革、民生”等思想,“中华人文精神”中的“科学技术、处世方法、美学追求”等,均能滋养学生的技艺技能和管理水平。当前,中国制造正在向精品制造与智能制造升级,为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发挥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责,汲取传统技能技艺营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3文化性价值

其文化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和传递、传播和交流、发展和创新以及反作用于教育诸方面[6]。高职院校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责,应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在传承、交融、创新中加以升华和发展。

2.4社会性价值

一般而言,教育教学活动要凭借“隐性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务实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荣辱观念”,“中华人文精神”中的“生活理念、处世方法”等,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大学期间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运用传统的为人处世良方,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情智兼修、受社会欢迎的可造人才。

2.5教育性价值

“使人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包括促进人的个体、全面和持续发展[5]。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则与之相匹配,如“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哲学、变革、务实”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担当意识、社会风尚、荣辱观念”,“中华人文精神”中的“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借鉴传统文化中“人的发展”理念,高度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心存职业敬畏,身怀处世“手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结合价值意义的分析,按照中央最新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3.1现存问题

1) 地位的边缘化。高职教育主要担负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在社会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显性、硬性色彩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传统文化教育因其固有的隐性、软性特质,被视为“无用之学”,在与“有用之学”的博弈中日趋边缘化。

2) 内容的碎片化。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和内涵,但高职院校在教育的内容上至少有两方面的缺失:一是中央文件新近规定的三大内涵并未完全呈现;二是各具办学传统和专业特色的内容并未充分彰显,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活动的“零敲碎打”。

3) 方法的简单化。传统文化的吸收必须入心进脑,使隐性价值逐渐发生功效。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不以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的接受规律施教,侧重学科逻辑体系与抽象知识结构的灌输;二是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并非典型和严谨,显得随意和杂乱[6]。

4) 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二是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三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上表现为认知有限、转化欠缺和践行不力。

3.2问题成因

3.2.1 外部因素

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二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度变革,呈现出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思想和文化在同一时空共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自觉冲击较大[7];三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学生成为“快餐文化”消费的主体,并形成了网络“原住民”,导致其对传统文化消化不良;四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成分,使人们的文化自信不足,文化防范过激。这些外部原因影响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

3.2.2 内部因素

一是教育价值导向方面。高职院校讲求技术和应用,容易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在价值,过度看重应试性与凭证性的教育工具价值,稀释了传统文化在学生发展中的含金量。二是教育管理服务方面。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未能形成,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条件保障亦不到位,教育队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政策措施落实不力。三是教育对象素质方面。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自觉性不够,传统文化底蕴不足,这些都会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4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4.1教育理念上:本源化和制度化

4.1.1 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呼唤和创新传统“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是高素质匠人之根本,主要包括:根源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务实创新;精益求精、技术高超;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忠诚孝顺、互敬礼让等。现代高职教育是传统职业教育的延续,要重塑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厚植“工匠精神”,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切入点,重新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学生逐步成为德才兼备的能工巧匠。

4.1.2 组织领导的强化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可成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组织、实施、考核和监督;明确或新设传统文化教育的主管部门、教育教学部门、社团志愿组织和专家咨询机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设立相关主题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和应用机构,具体落实和推动学校传统文化工作的开展。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齐育人的大格局。

4.1.3 条件保障的细化

条件保障分为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前者包括规划计划、运行管理、评价考核、开发培训等。要结合中央部省最新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传统文化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评价标准,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后者包括专门的经费、场地、设施、图书资料、环境建设等,而最为核心的是经费投入要做到专项设立、预算充足、拨款到位,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4.2教育模式上:体系化和联动化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人文性等基本内容以及高职教育的大众性、本土性、职业性等特殊内容,高职院校应构建讲授法、亲历法和熏陶法相融合的分层教育模式。

1) 讲授法。主要借助课程和讲座,设置毕业学分要求。其中,课程分为单独设课和相关课程。单独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应统一开设诸如《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侧重中央文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等,特别是其“核心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以及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弘扬等;《工匠文化概论》和《专门技术史》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可单独设课,也可列入《中华传统文化概论》章节。选修课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相关课程则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课程等。要把传统文化与相关理论、制度相融合,观照传统,回应时代,侧重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等精神层面,而其它专业与技术类课程要讲清传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历史演变和要点精华,侧重传统语言文学、科学技术等外在表现层面。讲座则根据计划和需求,阐述传统文化及当下现实某项主题的关系,带有前瞻性、总结性和提升性。

上述课程和讲座,主要是课堂讲授。因为传统文化具有政治性与思想性,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灌输”;加之传统文化时代久远,寓意深厚,表达样式复杂专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

2) 亲历法。主要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做中学、学中做”。课内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主题和环节,掌控节奏和效果,避免满堂灌;也可把课堂放到校外的传统文化共建基地现场教学。可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参观校内外的传统文化场所,观看或参与表演、展览、民俗、节庆等;也可结合课程讲座和学生活动,展示传统文化的物质样式;也可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专业课程和实训实习,再现传统生产制作加工的工艺流程,让学生在旧时场景中体验传统、启迪创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便捷、互动的优势,建立“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利用在线课程、作品和活动等,有计划地搜集学习研讨主题资料、设计作品,进行课内课外学习汇报、展示宣传、答题讨论等。

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普遍缺乏,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现有的培养方式还难以成就现代工匠和大国工匠。必须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师徒理念,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建立学徒规章制度,有效落实,严格考核,使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3) 熏陶法。要依托校内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师生。在校内,校训校风等精神形象、建筑设施等物质形态,能够集中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历史传承与文化气质。要高度重视这些形象和作品的设计宣传,要充分体现和展示传统文化,让师生在有形文化中感受无形力量,形成反映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显性文化符号,树立校本文化自信。家风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学校要有计划地与学生家庭对接,树立典型、展示宣传、现身说法。学校要配合政府和社会的传统文化建设活动,争取资源,服务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宣传氛围,共享建设成果。

4.3教育队伍上:团队化和精英化

教育队伍建设关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成败。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专业教师、学工教师、社会力量构成的团队化和精英化的教师教育队伍。

首先,要提升境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明道”,以正确的文化知识和正向的文化价值塑造学生;要“信道”,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用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其次,要壮大队伍。引进或补充高学历、高技能的传统文化专门人才,或者双向进入、共聘共享;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成立大师工作室,传习技艺,学教用一体化。

最后,要强化本领。激励专业教师开展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作品创作和成果转化,提升专业教师和学工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化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神、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8];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高职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成就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构文化发展理念,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形成办学文化特色,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1] 刘怀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与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读本》序[J]. 东方论坛, 2016(1): 1-11.

[2] 王道俊,扈中平. 教育学原理[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41.

[3]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1).

[4] 宋乃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 2014-10-07(6).

[5] 杨志成,柏维春.教育价值分类研究[J].教育研究,2013(10):18-23.

[6] 刘小倩.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 2016(10):52-54.

[7] 侯玉芹.当前高校价值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J].时代教育,2015(3):28-29.

[8]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12-14(1).

〔责任编辑: 张 敏〕

Valueandapproachofperforming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WANG Mingqian1, PENG Yun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is thesis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carrying ou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mproving education mode, enhancing education team and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in order to inherit and innoval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create high quality and technically skilled personn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ditional culture; erperiencing approach; edification approach

2017-01-17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题(CZXX20150097)

王茗倩(1989—),女,江苏镇江人,助教,硕士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彭 赟(1987—),男,江苏南京人,助教,硕士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电子信息技术研究。

G641

: C

:1008-8148(2017)03-0087-04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