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心听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2017-01-28 05:07张强胜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歌唱者歌唱声乐

张强胜

(亳州学院,安徽 毫州 236000)

论内心听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张强胜

(亳州学院,安徽 毫州 236000)

文章试图从音乐的美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论述内心听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说明歌唱者的音乐听觉能力是衡量音乐素质好坏的重要尺度,进而论证任何音乐活动都是以内心听觉活动为依据的,并最终确认内心听觉是获得正确声音概念的关键。

听觉;歌唱;心理;声音观念

前言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们对于音乐的领悟主要凭借听觉去完成。听觉是个人主观意识的表现,歌唱者在演唱中大多都是以内心听觉为中心。因此强调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对演唱者舞台表演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一、对内心听觉的基本认识

音乐听觉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分别是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所谓的外部听觉是听觉器官通过音响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反应;而内心听觉是人们对音频、音值、音色、调性以及音乐风格等各方面属性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层次较低,和人生活中积累的听觉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是属于层次较高的音乐鉴赏,它更多体现的是通过训练获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听觉就是人对音乐的内在感知。它的形成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绝大部分是取决于人的环境、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他耳聋的情况下依然能写出《第九交响曲》,这与他拥有绝顶的音乐内心听觉是分不开的。同样,巴托克能够成为二十世纪杰出的音乐家,也是因为他有着超强的内心听觉能力。”[3]

内心听觉不仅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研究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音乐理论的基本功能,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如果你的听觉、知觉不牢固又怎么能学好各种音乐知识呢?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完美的音乐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2]由此可见,内心听觉能力对于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歌唱中所体现的内心听觉

一位好的歌唱者必须要有好的乐感。所谓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它不仅包含着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还包含着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一个乐感好的歌唱者就会有好的心理操作能力,使他在演唱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一个乐感不好的歌唱者,就不具备好的心理操作能力,他的演唱技能就会较差。由此可见,乐感就是一种心理感觉。而这种心理感觉是建立在内在节奏感、和声感和旋律感之上的。所谓的内在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中音的节奏时值的感知、对音乐中音的节拍律动感知;内在旋律感指的是对之高低线条和声音音色的感知;内在和声感是指对整体音响纵向结构关系的感知。因此,歌唱者在没有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是无法体会到音乐的情绪和内在的。可见,歌唱不单单是用声音来构造艺术,而更应该用听觉去激发音乐的内在感情。

歌唱时的声音通常存在两种听觉效果。第一种是歌唱者现场演唱时自己所听到的声音效果;第二种是歌唱者在歌唱时别人所听到的声音效果。客观上来讲歌唱时歌唱者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声音是有差别的,比较起来,观众所听到的声音要比歌唱者所听到的声音更为真实些。所以,歌唱者过度依赖自己听到声音会直接影响到歌唱者的演唱水平。从这方面可证明一点:“听别人唱可以只使用耳朵,但听自己唱必须使用内心听觉。”

三、内心听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这门艺术不仅是嗓音发声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者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属于二度创作的过程,这中间除了要忠实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还要对此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要做到这点,除了拥有扎实的歌唱技能、艺术修养以外,内心听觉这方面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当歌唱者想要把歌曲作品创造成人声直接歌唱的有灵魂的声乐形象,就必然要有审美体验和艺术表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需建立在内心听觉上。

内心听觉不仅能增强歌唱者演唱中对各器官的控制能力,更是获得优美声音的一把利器。我国著名的声乐教授王福增曾经有提过:“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首先要在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的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用这种“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人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9]

一位歌唱者没有好的内心听觉,就无法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也无法真正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一)对“听”的正确理解

很多人平时都只限于听自己喜欢的歌曲,再对这首歌进行模仿学唱,一旦学会了就不再去听了。事实上,这样去演唱歌曲,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都不能生动流畅地得以表达。真正的“听”应该理解为:不光是去听一首歌的歌词、旋律,也不是一门心思去寻找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等技巧,而是应该多去注意歌唱艺术层面上的东西。如:歌曲中情绪的转折、音色的变化、强弱与速度的对比。很显然,一个歌唱者只有从少到多、从深到浅的慢慢积累;只有将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在内心听觉上,才能在歌唱时达到声情并茂、扣人心弦、感染听众的效果。

(二)两种听觉的差异

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老师觉得学生唱出的声音是较好的,但是学生的反应却是“迷茫”,心里就会在反问:“这声音是好的吗”?相反,当学生觉得自己唱出的声音是好的、宏亮的,但老师听到的则是单薄、干涩的声音。这种情况无疑会为学生在歌唱中带来不少的干扰和困惑。其实这就是一种缺乏内心听觉的普遍现象。歌唱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一现象,发声就会畸形发展。因此,歌唱者一定要学会正确分析自己的声音,完善自己的声音概念。

(三)歌唱器官与内心听觉的联系

歌唱者的歌唱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等,只有在它们协调统一时,歌唱者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看不见的,因为这是歌唱者的一种歌唱机能和肌肉运动动作的记忆能力,它和内心听觉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标准的声音形象无形中就会影响到歌唱所需要的肌肉收缩,所以,培养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并且凭借它对这些复杂的肌肉收缩进行指挥,歌唱时的声音就很容易达到统一、协调。因此,歌唱者想要唱出好的声音,就必须要学会掌握歌唱技能、运动记忆和内心听觉相结合的方法。

(四)下意识的听觉

通过对很多实践的观察可发现,一些有经验的歌唱者与乐队、合唱队一起登台表演时,在这种伴奏音响强烈、甚至难以听见自己声音的情况下,歌唱者却仍然能满怀激情的演唱,歌声极其优美动听。这是因为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在指挥着自己将注意力都集中到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上。这一点,只有具有较好内心听觉的歌唱者才能做到。反之,一些没有经验的歌唱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会因为激烈的伴奏、伴唱音响而迷惑,甚至在舞台上出现突发性失忆,导致不知所措,但仍然要继续中断后的演唱,就像是在战场上发现了敌人的影子却又把武器丢下的感觉,痛苦不安。这是因为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已经失去了指挥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的控制能力。所以,每个歌唱者必须要学会掌握使用内心听觉的方法,最终使这种听觉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四、结语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演唱技法和表现力不断的提高,内心听觉在歌唱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内心听觉不仅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效果、赋予音乐表情色彩、深化演唱的情感、增强歌者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是衡量歌唱者音乐素养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尺。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应该从各种角度来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声音能打动观众的心灵。

[1]石征,李莹.概谈内心听觉[J].大舞台,2005(02):69.

[2]梁丽群.音乐听觉能力培养不容忽视[J].中国音乐教育,2002(03):47.

[3]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3(06):21-23.

[4]王放歌.论心理能力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效用[J].艺术教育,2006(04):60-61.

[5]游芳.音乐表演中的内心听觉[J].南平师专学报,2004(03):137-141.

[6]侯春莹.声乐教学应注意歌唱心里的培养[J].克山师专学报,2004(02):145.

[7]邓小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119-120.

[8]郑伯英.谈声乐教学对学生听觉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5(05).

J624

A

张强胜(1986—),男,汉族,河南洛阳,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亳州学院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

猜你喜欢
歌唱者歌唱声乐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为你歌唱
歌唱的基本素养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