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同素逆序词探源
——以《小说月报》(10卷—15卷)为例

2017-01-28 08:16涂佳楠
山西档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说月报中古上古

文 / 涂佳楠

五四时期的同素逆序词探源
——以《小说月报》(10卷—15卷)为例

文 / 涂佳楠

五四时期被视为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同素逆序词。这些词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传承,并在五四时期得以发展丰富。它们既反映了汉语词汇本身的规律,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时代特征。

五四时期;同素逆序词

早期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词,许多专家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由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著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1]指出,“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许多正在凝定过程当中的词,他们的词素已经固定,可是词素的次序还不固定”,书中列举了大量并列结构的同素逆序词。刁晏斌[2]也提到,“早期现代汉语中已经存在和使用的词中,还有一些同素倒序词。语素顺序不固定是词汇‘早期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所以此期比较多见”。《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文学选刊,特别是在1921年第12卷之后,由于活跃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沈雁冰担任主编,更是成为了第一个大型的新文学刊物。它刊登了五四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大致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和语言特点的面貌,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词。本文试图通过对1919—1924年《小说月报》(10卷—15卷)中的同素逆序词进行分析,以期为早期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五四时期同素逆序词的成因

造成五四时期大量同素逆序词出现和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首先,总结前人分析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同素逆序词产生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些同素逆序词的出现是为了韵脚和谐,或是为了平仄的协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最早出现《诗·南·桃夭》中的“室家—家室”,这组词在五四时期依然保持着同素逆序同义关系。从造词法的角度来说,同素逆序同义词的出现,与汉语复音化趋势密不可分。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走向复音节的发展趋势,为同素逆序词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词在复音化的过程中,将次序颠倒产生新词最为简单。刘叔新把这种方式称为“倒序型造词法”,又因为词的结构大部分都是联合结构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在词序发生颠倒之后,词义不容易发生太大的改变,因而会出现同义的现象。如“时常—常时”中的“常时”。有些同素逆序同义词,尽管词的理性意义相同,但是感情色彩却并不一样,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时,会使用不同的词。

其次,对于那些在五四时期新产生的同素逆序词来说,除了有上述所说的语言和词汇本身的特点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收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

时代造就了这一语言现象。五四时期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它时期的特点。刁晏斌曾指出,在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一阶段,存在四个特点:纷纭复杂;同一形式多,即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不同形式更多;超常的用例多;有发展变化。他以三十年代初为界限,把这一时期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三十年代之前的阶段“特别复杂,感觉很乱”[3],而五四时期的《小说月报》正处在这个“乱”的阶段。同素逆序同义词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这一时期在词汇上的“乱”。在这个既不同于古代也不同于现代、文白夹杂的时代,词的使用并没有确定的规范,人们想到哪个词,就使用哪个词,只要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行。并且当时的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有些人甚至故意使用一些之前没有用过的词形,以达到变化的目的。

就这一时期《小说月报》中的同素逆序同义词而言,它们的出现跟期刊本身的特性是相关联的。《小说月报》并不是一部专书,而是一本期刊。在期刊中发表文章的作者众多,每个人的言语风格各不相同,对于一组同素逆序同义词,有人习惯用AB形式,有人习惯用BA形式,不一样的人对词语的使用习惯不同,就容易造成这种期刊中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多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同素逆序同义词。

二、同素逆序词的源流探析

(一)同义关系的形成时期

根据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期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上古时期(公元3世纪之前)、中古时期(4世纪到12世纪)、近代时期(13世纪到19世纪),观察这些词的同素逆序关系的形成时期。因为同素逆序同义词须成对出现,如果AB先产生,BA后产生,那么只有在BA之后两词才能形成同素逆序同义关系,所以AB和BA两词的同素逆序同义关系的形成时期要以晚出现的那个词的产生时间为准。

1.形成于五四时期之前时代。AB和BA两词在五四时期之前就是同素逆序同义词,那么这两个词的同素逆序关系可能产生于上古时期、中古时期以及近代时期。

(1)在上古时期形成同素逆序关系的词。若AB和BA两词在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同素逆序同义关系,产生之初就具有同义关系,两个词的同义义项均产生于上古。

例如:“根本—本根”,均表示事物的最重要部分,两词均产生于上古时期,这两个词在产生之初就构成了同义关系。

此外还有:

爱怜—怜爱、爱惠—惠爱、报施—施报、备具—具备

庇荫—荫庇、辩论—论辩、兵士—士兵、晨朝—朝晨

(2)在中古时期形成同素逆序同义关系的词。AB和BA两词的同义义项产生在中古时期,而这就在这一时期构成了同素逆序统一的关系。例如:“重要—要重”,均指“重镇、要地”,两个词都产生于中古时期。

此外还有:

暗黑—黑暗、报酬—酬报、裁剪—剪裁、彩霞—霞彩

察视—视察、彻透—透彻、出外—外出、喘气—气喘

AB和BA两词的同义义项也可能产生于不同时期,一个出现在上古,一个出现在中古,出现在上古的词到了中古时期,它的同义义项还在使用,二者就在中古时期构成同素逆序同义的关系。例如:“拜伏—伏拜”,均表示“跪拜俯伏,是一种恭敬的礼节”,其中“拜伏”一词最早出现在上古时期,而“伏拜”则出现于中古时期。

这两个词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到了中古时期“伏拜”一词出现后,就与先出现的“拜伏”构成了同素逆序同义的关系。

此外还有:

(上古产生的在前,中古产生的在后)

拜伏—伏拜、包含—含包、背叛—叛背、蔽塞—塞蔽

变更—更变、才人—人才、裁制—制裁、祷祝—祝祷

(3)在近代形成同素逆序同义关系的词。AB和BA两词的同义义项都产生于近代时期,二者在近代构成同素逆序关系。例如:“直爽—爽直”,均指“言行坦率、爽朗”,都出现在近代。

此外还有:

驳斥—斥驳、查检—检查、常时—时常、弛缓—缓驰

党羽—羽党、递呈—呈递、梗阻—阻梗、讲演—演讲

AB和BA两词的同义义项产生于不同时期,可能一个出现在上古或中古时期,一个出现在近代,先出现的词到了近代,它的同义义项还在使用,两词构成同素逆序同义关系。例如:“和解—解和”,均指“平息纷争,重归于好”,其中“和解”一词出现在上古时期,“解和”一词出现在近代。

此外还有:

(上古产生的在前,近代产生的在后)

次序—序次、摧残—残摧、防制—制防、和解—解和

庆祝—祝庆、儒先—先儒、旨趣—趣旨、空闲—闲空

(中古产生的在前,近代产生的在后)

倍加—加倍、比较—较比、策划—划策、存留—留存

骨气—气骨、俭朴—仆检、康健—健康、屈指—指屈

2.形成于五四时期。AB和BA两个词形早就出现,只是在五四时期才出现了同义义项。比如“人种—种人”,“人种”产生于中古时期,最初的含义是“传宗接代的人”,“种人”产生于上古,表示“同种族的人”,两词产生于不同时期,在产生之初含义也不相同,构不成同义关系。

这种情况还有:

鼓掌—掌鼓、单简—简单、道左—左道、论文—文论

AB和BA这两个词中,有一个或者两个都是在五四时期才产生的。

一种是AB和BA两个词形均产生于五四时期。比如“压迫—迫压”,两词的含义都是“以权力或势力强制别人服从”,它们最早的用例都见于五四时期。

此外还有:

笨拙—拙笨、东亚—亚东、断片—片段、兑现—现兑

另一种是AB和BA两个词形只有一个产生于五四时期,另一个词形早就产生了。比如“殉身—身殉”,这两个词都表示“为某种目的而舍弃生命”,其中“殉身”一词最早见于上古时期,发展到了五四时期这个义项依然在使用。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孟子﹒尽心上》

而“身殉”一词,最早的用例产生在五四时期。

四天后,她在断头台上身殉她的愚蠢行为。——巴金《静夜的悲剧》

此外还有:

比照—照比、婢仆—仆婢、弊病—病弊、补助—助补

三、五四时期同素逆序词来源的特点及意义

通过前文的词语源流探析,从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小说月报》中的同素逆序词,在五四时期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同素逆序同义关系的比例占其中83%,表明该时期使用的同素逆序词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从词语继承发展的角度考察五四时期的同素逆序词,可以大致了解这一时期同素逆序词的概貌特征。

其次,这些由古代传承而来的同素逆序词中,中古之前就形成了同素逆序同义关系的占69%。也就是说,中古及其之前是同素逆序词产生的一个关键时期。既然中古时期产生了大量同素逆序词,那么对中古时期词汇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同素逆序词的成因提供重要依据。

再次,尽管在五四时期新构成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并不算多,但也占有15%,同样不可忽视。这是五四时期新产生的同素逆序词,属于五四时期新词语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它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结构上看,它们又继承了古代同素逆序词的特点。五四时期同素逆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中,这部分应当重点关注。

同素逆序同义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在五四时期发展得尤为显著。通过对这种现象的观察,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早期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而且能透过词语看到五四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的变迁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92

[2]刁晏斌.“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3.

H146.2

A

1005-9652(2017)03-0162-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涂佳楠(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学。

猜你喜欢
小说月报中古上古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打的
生日礼物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尚存葆的个人档案》被两家选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