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支撑

2017-01-28 18:10梅国琴
中学语文 2017年30期
关键词:心态培育素养

梅国琴

积极心态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支撑

梅国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心态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和着力点,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情绪昂扬兴致勃勃的状态下,思维就有活跃而敏捷,睿智而新颖,就很容易获得不期而遇的精彩。而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依赖于积极的心态,甚至积极心态就是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构成要素;而自主学习、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素养更是离不开积极心态,自主发展突出的是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的价值,努力发现并发掘自身所隐藏的潜力,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显而易见,所有这些都与积极心态密切相关,难以想象一个对生活、学习缺少热情和激情的人,一个心灰意懒懈怠迟钝的人,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呢!而社会参与就是如何处理好自我、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感,没有积极心态,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会向下沉落。语文教学基于其人文特点和精神哺育的功能,对于积极心态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使之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支撑。

一、植根教材,挖掘有效资源培育积极心态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选修和必修,选修从《唐诗宋词选读》到《现代诗歌选读》,从《〈论语〉〈孟子〉选读》到《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等共15本,内容丰富而厚实,必修从一到五共5本,以模块形式构建完整系统,形成渐转渐深的情感跃进和思想爬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鲜活生动的素材,成为培育积极心态的深厚渊薮。

高中学生是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意气奋发,追求自我的张扬,对生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较高的期待。然而生活并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学习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平川轻舟过山,加之学生自身能力的制约、储备的有限和对困难预计的不足,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挫折感和生活的无助感,常常会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困境,从而消极沉落乃至颓废不振,有时甚至做出冲动偏狭的行为等。针对这种教育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主动渗透着意引导努力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自信与激情,《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炽热与真诚,还有《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拿起工具,春天伴随着我们一同奔腾”的坚定与期待,都饱含向上的力量,在吟诵和礼赞青春中催人奋进。必修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形象,以满怀的热忱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昂扬向上的强者之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切地诉说了在最为张狂的年纪惨遭命运打击的青年对生死的思考,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确立了自己精神的支点。必修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是危难中正义前烈士毅然决然的无畏选择,《品质》《老王》则让我们看到底层百姓身上所闪现的耀眼光芒,《离骚(节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作为殉道者的高歌则展示了一个个伟大的人格和洗涤灵魂的力量。还有安妮的顽强坚持、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苏轼的乐观旷达……教材中这些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故事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挖掘,借助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和体验中理解和感悟,让这些情怀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血脉中,沉淀在学生的灵魂里,那么,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就自然而然地得以形成,昂扬的、向上的、努力奋进的、勇于担当的素养就会自然沉淀。

二、立足课堂,引导自我调控构建积极心态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抬起头来”是一种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肢体语言,是自我心态的外在表达,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课堂是教师观察了解这一肢体语言的第一现场,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学生的情绪起伏和心理变化,以此为契机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调控构建积极心态就成为可能。

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通过对苏轼因“乌台诗案”而遭受贬谪的人生挫折的了解,深入体会作者月夜江上泛舟欣赏山川美景时对宇宙人生的领悟,把握其在领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中对自我心理的调控,从而摆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忧戚,走向人生的乐观与旷达。《渔父》和《离骚》则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无罪遭贬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备受打击的忠贞爱国者没有因“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而妥协沉沦,全在于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强势人格和积极心态的支撑,所以他永远向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绝不放弃绝不俯就。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峻急紧迫的文字叙述了自己为救国难、出使元营却被扣留,想方设法逃回南宋时九死一生的危难经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和执着,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在深陷险境时能够保持一个稳健沉着积极进取的心。这种选择这种情怀,更重要的是这种面对生活的心态,在课堂加以铺陈和渲染。阅读活动是读者经验和作者经验的汇兑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在理解和钦佩中直达内心深处,拨动心弦唤醒意识震撼灵魂,就会产生醍醐灌顶的洗礼作用,学生就会明白心态不是天生而就,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成为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主宰者,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更能够为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化解各种挫折和艰难,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不无裨益。

三、走进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积极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或浅或深的暗示,从而左右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要保持乐观愉悦进取向上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构建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氛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如果因为家庭琐事社会不公同事误解学生调皮等因素造成教师内心的忧虑、压抑、焦虑和不满,从而情绪低落消沉,同样要学会自我调控,绝不把这种情绪带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带入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中,那怕一个眼神一声哀叹有时所产生的负面示范效应也会使我们培育积极心态的努力付之东流。当然,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身份定位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心态的形成。

同时,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远大于失败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渴望成长,期待进步,追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肯定。鉴于此,教师要关注并善于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及时恰当准确清晰地对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成长和发展、进步和成功等体验加以赞许和鼓励,多着眼于对学生优点和闪光之处的挖掘,多用正面向上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塑造学生良好的进取心态,特别要留心的是对所谓后进生的关注引导和鼓励,切忌以成绩为单一衡量标准的狭隘做法,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每一朵花都会盛开,每一颗星都会闪烁!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时刻在意学生积极心态的培育时,就为他们打好了精神的底色,文化基础就会夯实,自主发展能力就会得到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也会形成。总而言之,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获得了强而有力的有效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态培育素养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